埃及火车为啥老出事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埃及南部距离开罗460公里处的索哈杰省塔赫塔区发生两列列车相撞事故。由卢克索开往亚历山大的157次列车在马拉加和塔赫塔车站通过期间,部分车厢的紧急制动系统被身份不明人员打开,造成列车停驶。随后,一列由阿斯旺开往开罗的列车从后方撞上了停驶列车,导致两节乘客车厢、一节机车和一节动力车厢脱轨。36辆救护车随即赶赴现场救援。
  得知这不幸的事故后,我后怕不已,不禁回忆起自己在埃及坐火车的几次经历。印象中,除了有卧铺的豪华舱和座椅比较舒适的头等舱外,其他车厢都比较简陋。火车的车速也比较慢,常走走停停。
  夏天坐火车更是辛苦,车里总是人满为患,上车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甚至抱着小羊、小鸭等动物。二等车厢通常没空调,闷热不堪,火车上特有的气味夹杂着乘客浓烈的体味,简直令人头晕眼花。
  更夸张的是,有的乘客还在火车上用便携的煤氣炉做饭。2002年造成300多人死亡的火车事故,便是一名乘客做饭引发火灾造成的。当时,许多埃及人准备回家庆祝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却不幸葬身火海。
  埃及火车事故频发,背负着不安全的名声。那么,埃及火车为什么老出事呢?
  埃及有悠久的铁路史,1854年就开行了第一列火车,是中东地区最早修建铁路、跑火车的国家。我曾参观过埃及铁路博物馆,里面展出700多件火车、铁轨和火车站模型展品,多数是曾经使用过、后来被淘汰的“真家伙”。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拉姆西斯广场的火车站旁边,很多不赶时间的乘客都会进去参观。
  经过多年发展,埃及已建立起相对完备和复杂的铁路系统,铁路网四通八达。但也正因为历史悠久,埃及的铁路、车站、火车等都十分老旧,很容易出事。尤其是在资金匮乏、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老掉牙的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出事故概率更高。
  此外,埃及火车票价十分便宜,火车成为旅游者和埃及当地人尤其是穷人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客源复杂、管理不善等,也导致埃及火车事故频发。此次火车相撞事故,已经导致18人死亡、200人受伤,血腥现场惨不忍睹。埃及政府表示将对每位遇难者家属补偿10万埃镑(1埃镑约合0.42元人民币),为受伤致残人员提供4万到10万埃镑不等的补偿。
  目前,埃及当局已下令逮捕8名涉嫌导致火车相撞的人员。不过,相关部门还未对造成事故的诸多原因加以解释。
  埃及总统塞西发表讲话说,对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祝愿受伤的人员早日康复,并承诺彻底调查事故,对肇事者绳之以法。同时,塞西还指示政府和铁路主管部门制定新的政策,对现有火车、铁路进行升级改造,尤其是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对铁路信号系统、机车通信等进行自动化、电子化和现代化管控,避免类似悲剧今后再次发生。埃及交通部长瓦齐尔也公开致歉。他透露,政府已经投入2250亿埃镑提升埃及铁路水平,“我们要用好这些钱,以提升铁路系统的各方面质量,包括推进铁路信号和指挥系统的现代化,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长期生活在埃及的笔者,真心希望埃及火车尽快变得更安全。
其他文献
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一套丛书,名叫“我找到啦”(Эв-рика)。这个名称出自古希腊语:当阿基米德在浴室中发现浮体定律时,高兴得上街狂叫:“我找到啦!”此后这即成为说明人类发明创造的用语。“我找到啦!”丛书题目新颖大胆,绝大多数介绍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新进展,尤其注重边缘学科。丛书供青年人阅读,所以一般写得比较生动,容易引人入胜。作者往往是有关方面的著名行家。这套丛书最近出版的一本是《我
据说在西方,鹤被视为一种淫鸟。然而在中国,鹤作为一种富有吉祥色彩、高雅韵致和神仙风度的嘉禽,却在文化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在历来的传说中,关于鹤的掌故轶事太多了,我们几乎随便就能举出诸如卫懿公好鹤、丁令威化鹤、林和靖子鹤等等一长串来。而“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也正是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扬州鹤”的魅力,在于它既意味着羽化登仙而脱离尘世,又表示着到人间最繁华处去纵情享乐。这种鱼和熊掌兼得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于四月十四日在巴黎科尚医院因肺水肿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七十八。  随着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逝世,本世纪最显赫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始祖萨特(Jean-Paul Sartre)的孩儿们可算是真正的孤儿了。萨特是六年前一九八○年四月十五日去世的。他们两人的消逝,前后的间隔差一天便是整整的六个年头。  在向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家人发出的唁电中,法
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3》(以下称《唐探3》)原本定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一场疫情却让整个宣传与排片都打了水漂。8月22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不少“隐退”半年的电影人在此露面。电影节第二天上午,“唐探系列”编剧兼导演陈思诚参加了一场论坛,回顾停工半年的影院与片场情况,言语中有些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啊。”  陈思诚被观众熟知,最初是因为演员身份。在2006年那部大热军旅题材剧《士兵突击》中,他
中华书局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九年规划(一九八二——一九九○),今年又重点安排了几部大书的整理出版工作。    文学方面:    中华书局一向把文学总集的编纂工作列为重点,继出版《全辽文》的校辑本、重印《全唐诗》之后,今年又推出了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六朝以前的诗歌总集,解放后一直通行的是丁福保辑的五十四卷本《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但其收诗不及《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逸
“大脑等于思维”吗?这个古老的问题今天又被美国的科学家们提出来,是因为他们今天找到了用现代化的方式分析解答这个问题的途径。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进一步纠正过去人们的一些偏见,即:简单地把大脑与大脑疾患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证明大脑在思维活动方面的影响。  神经学专家温森(J.Winson)在他的新著《大脑与心理》(BrainandPsyche:TheBologyoftheUncon-scious)中建议
陈扬炯的《哲学漫谈》(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年六月第一版)在说明不能以“有用”为真理标准时写了如下一段话:    相传富兰克林曾请一位太太参观他的科学新发明,那位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得好:“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讲座(上册)》在讲解可能性与现实性时也引用了这个例证,可是指的是法拉第而不是富兰克林。又查松鹰同志著《电子
我们三个自称为“作文本儿”的《花萼》和《三叶》,原先由文光书店出版,那是解放以前的事。现在三联书店打算把这两本习作集合在一起重印,要我在后面写几句话,因为两本集子原先的“自序”都是我写的。  在《花萼》的“自序”里,我记下了当时我们三个围着桌子看父亲改我们的习作的情形。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
黄永年先生为填补空白,根据自己数十年读书嗜书、藏书的经验,上升为对古籍整理的系统的认识,写成《古籍整理概论》一书。虽然作者自称“只是一本粗浅的入门书,而非学术性的高文鸿著”,但是书对有志于从事古代典籍文献整理的后学,颇有裨益。  整理出版古籍,首先是选择底本,用“善本”而不用“劣本”,自不待言。为明确善本概念,作者在此基础上主张:一、凡成为文物的古籍都是善本;二、凡校勘精审的才是善本。前者考虑其文
近年来,随着观念的嬗变与方法的更新,在鲁迅研究界,似乎有一种压力感和困惑感:在新的形势下,鲁迅研究怎样才能继往开来,取得新的拓展和新的突破?不少专家、学者在思索着、探求着、努力着,袁良骏同志即是其中之一。为了总结过去鲁迅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必须填补的空白点和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以利开创鲁迅研究的新局面,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他便开始对七十余年来鲁迅研究的历史作系统的考察。经过艰苦的努力,《鲁迅研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