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在铸造人的灵魂和提升人格层次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代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追求美、感受美、欣赏美,为美而陶醉、痴迷。因此,正确引导审美,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以实现美学教育。
一.经典美文的魅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语文教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德育功效,经典美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例如,在讲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先体会苏东坡由喜而悲而乐的思想转变过程,联系当时背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东坡的豁达与豪迈,更让他们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场场风雨在等待着他们。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用以鼓励同学们:面对这一切,只要我们拥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坦荡豁达的胸襟,就可以应对艰险迈向成功。适时送上几句话: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强调正确的处世态度可以为我们遮挡人生的风雨,为我们撑出一片晴空。
二.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
1.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2.背诵中积累。中学阶段是人的最佳记忆阶段,我们应抓住这段黄金期,指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3.运用中积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经典美文,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这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4.摘抄中积累。摘抄也是丰富学生积累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喜欢摘抄。可以让他们先从课本入手,然后扩大阅读,从课外阅读中丰富摘抄。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1.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想象,补充、增加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和性格,也是一种再创造。在《雨霖铃》的教学进入高潮时,我让学生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扩写成一个场面,要求在理解全词意境的基础上对其中人物作适当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学生迅速地理出下列描写要素———时间:拂晓;地点:船到达某一陌生的地方;人物:柳永、船夫;氛围:稀疏的杨柳、凉风、残月。学生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类似的场景,通过联想,都体会到了柳永面对疏柳、凉风和残月,离开情人后流连秋江的那种孤寂、冷落之情。
2.写作练习。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平时应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美的情感,留意生活中美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将生活中的这些美再现于自己的习作中,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感素养,唯一的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首先选好作品是审美阅读的前提。其次是选适合学生口味,需要的作品。你想了解生命话题,可看史铁生、余华的作品;你处在立志阶段,多看名人传记等。再次是选能读懂,能读出趣味的作品,因为作品有其时代性、地域性、艺术性等特点,而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审美经验及情趣的不同造成对作品的理解吸收也有差异。例如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精华,其意象的精妙性只有在学生尝试创作时才能逐步理解,继而才能够很好地利用它。因此在新课程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后的“激活我们的诗情”写作训练中,我们特意安排了高一同学“吟诵青春”原创诗歌朗诵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意想不到地掀起了学生读诗、写诗的浪潮。写诗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作文专题。
房丽,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一.经典美文的魅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语文教学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德育功效,经典美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例如,在讲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先体会苏东坡由喜而悲而乐的思想转变过程,联系当时背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东坡的豁达与豪迈,更让他们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场场风雨在等待着他们。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用以鼓励同学们:面对这一切,只要我们拥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坦荡豁达的胸襟,就可以应对艰险迈向成功。适时送上几句话:失之坦然,得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强调正确的处世态度可以为我们遮挡人生的风雨,为我们撑出一片晴空。
二.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
1.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2.背诵中积累。中学阶段是人的最佳记忆阶段,我们应抓住这段黄金期,指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3.运用中积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经典美文,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地运用已积累的语言,这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4.摘抄中积累。摘抄也是丰富学生积累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喜欢摘抄。可以让他们先从课本入手,然后扩大阅读,从课外阅读中丰富摘抄。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1.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想象,补充、增加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和性格,也是一种再创造。在《雨霖铃》的教学进入高潮时,我让学生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扩写成一个场面,要求在理解全词意境的基础上对其中人物作适当心理和动作的描写。学生迅速地理出下列描写要素———时间:拂晓;地点:船到达某一陌生的地方;人物:柳永、船夫;氛围:稀疏的杨柳、凉风、残月。学生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类似的场景,通过联想,都体会到了柳永面对疏柳、凉风和残月,离开情人后流连秋江的那种孤寂、冷落之情。
2.写作练习。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教师平时应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美的情感,留意生活中美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将生活中的这些美再现于自己的习作中,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感素养,唯一的途径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首先选好作品是审美阅读的前提。其次是选适合学生口味,需要的作品。你想了解生命话题,可看史铁生、余华的作品;你处在立志阶段,多看名人传记等。再次是选能读懂,能读出趣味的作品,因为作品有其时代性、地域性、艺术性等特点,而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审美经验及情趣的不同造成对作品的理解吸收也有差异。例如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精华,其意象的精妙性只有在学生尝试创作时才能逐步理解,继而才能够很好地利用它。因此在新课程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后的“激活我们的诗情”写作训练中,我们特意安排了高一同学“吟诵青春”原创诗歌朗诵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意想不到地掀起了学生读诗、写诗的浪潮。写诗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作文专题。
房丽,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