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红又专”的理念,辅导员制度,重视体育和文艺的作用……
清华的学生工作一直被大家追随。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华也不断出新,她的学生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资助和社会实践等也备受称赞。
眼下,创新创业、互联网教育和国际化等在校园不断起势,清华又应对以大手笔。
创业要结果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清华在十几年前就首创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是一些同学自发组织的,那时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创业环境,大家(包括笔者)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事情。这些同学意识到自己在做着创业的“启蒙”,现在他们中不少已经是这领域的大腕了。
今天的创新创业学校是大推手,一方面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使之从江湖进入庙堂;另一方面给同学提供创业的实践场所,在真正下深海游泳前在浅水区试试水。清华真是“大清”,学校的创业平台众多,空间巨大, 10月又诞生了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它位于新落成的李兆基科技大楼,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共9层。不光空间大,内涵还丰富,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和数控加工等工业级的设备在此等候同学。它的名字中i的含义之一就是工业级(industry),另外还代表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创新性(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和以学生为主题(I)。
在11月20日结束的“挑战杯”上,清华获得了总分第一,而且是卫冕。这并不令人意外,努力就会结硕果嘛。清华同学的创业还是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科技含量,紧跟高科技发展。10月,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总理给清华的项目“点赞”。总理看了清华的智能空气净化器、生物塑料和脑起搏器项目,新闻报道中说总理“仔细询问项目创新点和应用前景”。
清华参展项目都透着高科技,其他的还有智慧电单车、自主视觉导航无人机、智能牙刷、放声象鼻机器人和3D打印煎饼等十多个项目。
学习要混合
美国人上“毛概”课!这不是荒诞剧,这是现实。不光美国人,还有英国和印度等上百个国际和地区的学生,选修这门由清华冯务中老师在edX(在线教育平台之一)上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总共有近3000人选,美国学生占了1/4。
在线教育来势汹汹,清华2013年10月推出学堂在线,在慕课平台中做出了自主品牌。清华做在线教育也深深体现了清华认真扎实务实的气质,不玩虚的,不搭花架子。两年的努力下来,金牌课程、“爆款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电路原理”是学堂在线一炮而红的课程,至今累计选修者超过10万人次。这课程被赞“新奇、欢快、好玩、料足”,最后的“料足”,最可代表清华上课的风格。
今年,学堂又推出了“系列课程”,不仅是“料足”,而且是“份大”了。其中有计算机与与大数据系列,这是清华的强项学科。这系列的设置也颇为用心,以“你好,计算机”为题,分为“基础”“进阶”、“深究”“探索”几大模块,通过“阶梯式”学习,让同学逐步深入。
前面说过,创业教育上清华发力很大,学堂在线上也开了“中国创业学院”频道,将优质创业课程资源向全社会开放,该频道将有步骤地推出20多门优质创业在线课程。
包括“毛概”课,清华的思想政治系列慕课是思政教学的创新,反响不错,它着力于传播中国独特的历史轨迹、独特的现实国情、独特的思想声音,以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索高校思政课新形式。
难得的是清华对在线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的认识是,慕课不会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最早参与慕课制作的刘震老师说:“MOOC会死,但BL(Blended Learning)永生。” 另一位老师说:“MOOC的作用就是让老师们从重复性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线下的延伸性部分,承担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比如课堂教育和小组讨论的结合。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得到应用,清华已有几十门次课程试用混合式教学。
清华还依托学堂在线,采用这种混合式教育模式开展学位项目,已经开设的有“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项目、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的金融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学堂在线合作,推进工程硕士在线课程建设,将覆盖40个学科领域。从这可以看出,学堂在线并不局限在清华,据报道,学堂在线已经为国内95个大专院校和机构搭建在线课程平台,全国有数十所院校的学生在学堂在线完成了选修的慕课,并获得所在学校的学分。
清华大学秘书长、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聂风华表示,“清华还将进一步加大在线课程建设,未来两年保持每年约100门的增长速度,力争到2017年学堂在线平台上的课程达到300门。”
领袖要培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大学一直在路上。既然要做世界一流大学,那就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玩,国际交流必不可少。清华最近搞的三个项目颇有代表意义,瞄准了科技前沿,瞄准了培养未来的领袖。这三个项目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和苏世民学者项目(Schwarzman Scholars)。
2014年9月,深圳市政府、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共同成立TBSI,以“面向工程技术、贯通文理工商、跨越中西文化、解决中国的世界级问题,培养全球产业领军人才”为办学理念。可以看出目标相当高远,是放眼世界的,培养的也是全球领军人才。
目前TBSI已建成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三个研究中心,下设16个高端实验室。2015年9月,首批30多名博士生正式入学,明年将招收40名博士和60名硕士,最终实现在校生1000人的规模。TBSI的学生至少有两名导师,一名来自清华、一名来自伯克利,也有可能是三四个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 2015年6月,清华大学携手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在西雅图创建了全球创新学院。9月23日,习近平访美期间,在西雅图向全球创新学院赠送水杉,祝福两校友谊常青,祝愿GIX茁壮成长。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创新”将成为全球创新学院的至高法则,“全球创新学院将注重创新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依靠的正是‘三个I’的特点:International 国际合作办学;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交叉;Integration 跨界融合。”
全球创新学院第一笔启动资助来自微软公司的4000万美金,GIX正在大西雅图地区的贝尔维尔市建设新的独立校区,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将分别选派优秀师资任教,依托该学院,两校将在全球范围内联合招生、培养、授予学位,要培养全球经济发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优秀人才。
11月GIX首个双学位硕士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首个启动项目为互联设备(Connected Devices)双学位硕士项目。首批将有约3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入选该项目。学位课程计划于2016 年秋季开课。入选项目的2016级新生将先在清华学习一学年,随后赴全球创新学院学习。该双学位硕士项目学生必须同时达到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两所大学的学位要求,预期同时在两校获得硕士学位。
全球创新学院中方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史元春介绍说,除了互联设备项目,全球创新学院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学位及其他教育项目,旨在创新解决一系列包括可持续发展、能源、健康医疗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华盛顿大学科斯校长表示,“这一双学位项目将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国际教育,使他们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伴共同致力于解决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学者项目正式启动,习近平和奥巴马分别致贺信。这个“高精尖”项目,有人称之为自1902年罗德奖学金设立以来,最重要的领导力培养项目。苏世民是美国投资公司黑石集团的头,据说黑石管理着几千亿美元的资产。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领袖”(Global leader)不能不了解中国。于是他捐赠了3亿美元,办这个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宗旨的一年制硕士学位项目——苏世民学者项目。据说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从境外获得的最大单项慈善捐赠。
入选到项目中的学生,需要从公共政策、经济管理、国际研究中选择其一作为研究方向,其中有4到5门的核心课,所有学生必修。课程将通过比较的视角,涵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在周末,学生会到北京周边做文化调研,第二学期会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调研。
通过选拔的学生可获得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住宿费、医疗保险、生活补贴等。项目第一年计划招100人,以后逐渐扩大至200人,其中20%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45%来自美国,35%来自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明年夏天,清华园将迎来第一批“未来领导者”的到来。
清华的这三个项目立意超高,将要解决的是世界难题,一流的教学,要培养未来的全球领袖,最有野心的同学,可以锁定自己求学的目标了。
清华的学生工作一直被大家追随。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华也不断出新,她的学生就业指导、心理辅导、资助和社会实践等也备受称赞。
眼下,创新创业、互联网教育和国际化等在校园不断起势,清华又应对以大手笔。
创业要结果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清华在十几年前就首创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是一些同学自发组织的,那时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创业环境,大家(包括笔者)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事情。这些同学意识到自己在做着创业的“启蒙”,现在他们中不少已经是这领域的大腕了。
今天的创新创业学校是大推手,一方面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使之从江湖进入庙堂;另一方面给同学提供创业的实践场所,在真正下深海游泳前在浅水区试试水。清华真是“大清”,学校的创业平台众多,空间巨大, 10月又诞生了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它位于新落成的李兆基科技大楼,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共9层。不光空间大,内涵还丰富,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和数控加工等工业级的设备在此等候同学。它的名字中i的含义之一就是工业级(industry),另外还代表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创新性(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和以学生为主题(I)。
在11月20日结束的“挑战杯”上,清华获得了总分第一,而且是卫冕。这并不令人意外,努力就会结硕果嘛。清华同学的创业还是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科技含量,紧跟高科技发展。10月,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总理给清华的项目“点赞”。总理看了清华的智能空气净化器、生物塑料和脑起搏器项目,新闻报道中说总理“仔细询问项目创新点和应用前景”。
清华参展项目都透着高科技,其他的还有智慧电单车、自主视觉导航无人机、智能牙刷、放声象鼻机器人和3D打印煎饼等十多个项目。
学习要混合
美国人上“毛概”课!这不是荒诞剧,这是现实。不光美国人,还有英国和印度等上百个国际和地区的学生,选修这门由清华冯务中老师在edX(在线教育平台之一)上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总共有近3000人选,美国学生占了1/4。
在线教育来势汹汹,清华2013年10月推出学堂在线,在慕课平台中做出了自主品牌。清华做在线教育也深深体现了清华认真扎实务实的气质,不玩虚的,不搭花架子。两年的努力下来,金牌课程、“爆款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电路原理”是学堂在线一炮而红的课程,至今累计选修者超过10万人次。这课程被赞“新奇、欢快、好玩、料足”,最后的“料足”,最可代表清华上课的风格。
今年,学堂又推出了“系列课程”,不仅是“料足”,而且是“份大”了。其中有计算机与与大数据系列,这是清华的强项学科。这系列的设置也颇为用心,以“你好,计算机”为题,分为“基础”“进阶”、“深究”“探索”几大模块,通过“阶梯式”学习,让同学逐步深入。
前面说过,创业教育上清华发力很大,学堂在线上也开了“中国创业学院”频道,将优质创业课程资源向全社会开放,该频道将有步骤地推出20多门优质创业在线课程。
包括“毛概”课,清华的思想政治系列慕课是思政教学的创新,反响不错,它着力于传播中国独特的历史轨迹、独特的现实国情、独特的思想声音,以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索高校思政课新形式。
难得的是清华对在线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的认识是,慕课不会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最早参与慕课制作的刘震老师说:“MOOC会死,但BL(Blended Learning)永生。” 另一位老师说:“MOOC的作用就是让老师们从重复性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线下的延伸性部分,承担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比如课堂教育和小组讨论的结合。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得到应用,清华已有几十门次课程试用混合式教学。
清华还依托学堂在线,采用这种混合式教育模式开展学位项目,已经开设的有“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项目、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的金融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学堂在线合作,推进工程硕士在线课程建设,将覆盖40个学科领域。从这可以看出,学堂在线并不局限在清华,据报道,学堂在线已经为国内95个大专院校和机构搭建在线课程平台,全国有数十所院校的学生在学堂在线完成了选修的慕课,并获得所在学校的学分。
清华大学秘书长、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聂风华表示,“清华还将进一步加大在线课程建设,未来两年保持每年约100门的增长速度,力争到2017年学堂在线平台上的课程达到300门。”
领袖要培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大学一直在路上。既然要做世界一流大学,那就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玩,国际交流必不可少。清华最近搞的三个项目颇有代表意义,瞄准了科技前沿,瞄准了培养未来的领袖。这三个项目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和苏世民学者项目(Schwarzman Scholars)。
2014年9月,深圳市政府、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共同成立TBSI,以“面向工程技术、贯通文理工商、跨越中西文化、解决中国的世界级问题,培养全球产业领军人才”为办学理念。可以看出目标相当高远,是放眼世界的,培养的也是全球领军人才。
目前TBSI已建成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三个研究中心,下设16个高端实验室。2015年9月,首批30多名博士生正式入学,明年将招收40名博士和60名硕士,最终实现在校生1000人的规模。TBSI的学生至少有两名导师,一名来自清华、一名来自伯克利,也有可能是三四个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 2015年6月,清华大学携手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在西雅图创建了全球创新学院。9月23日,习近平访美期间,在西雅图向全球创新学院赠送水杉,祝福两校友谊常青,祝愿GIX茁壮成长。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创新”将成为全球创新学院的至高法则,“全球创新学院将注重创新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依靠的正是‘三个I’的特点:International 国际合作办学;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交叉;Integration 跨界融合。”
全球创新学院第一笔启动资助来自微软公司的4000万美金,GIX正在大西雅图地区的贝尔维尔市建设新的独立校区,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将分别选派优秀师资任教,依托该学院,两校将在全球范围内联合招生、培养、授予学位,要培养全球经济发展和科研创新急需的优秀人才。
11月GIX首个双学位硕士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首个启动项目为互联设备(Connected Devices)双学位硕士项目。首批将有约3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入选该项目。学位课程计划于2016 年秋季开课。入选项目的2016级新生将先在清华学习一学年,随后赴全球创新学院学习。该双学位硕士项目学生必须同时达到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两所大学的学位要求,预期同时在两校获得硕士学位。
全球创新学院中方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史元春介绍说,除了互联设备项目,全球创新学院还将陆续推出更多学位及其他教育项目,旨在创新解决一系列包括可持续发展、能源、健康医疗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华盛顿大学科斯校长表示,“这一双学位项目将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国际教育,使他们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伴共同致力于解决这个时代面临的挑战。”
2013年4月21日,苏世民学者项目正式启动,习近平和奥巴马分别致贺信。这个“高精尖”项目,有人称之为自1902年罗德奖学金设立以来,最重要的领导力培养项目。苏世民是美国投资公司黑石集团的头,据说黑石管理着几千亿美元的资产。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领袖”(Global leader)不能不了解中国。于是他捐赠了3亿美元,办这个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宗旨的一年制硕士学位项目——苏世民学者项目。据说这是中国迄今为止从境外获得的最大单项慈善捐赠。
入选到项目中的学生,需要从公共政策、经济管理、国际研究中选择其一作为研究方向,其中有4到5门的核心课,所有学生必修。课程将通过比较的视角,涵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在周末,学生会到北京周边做文化调研,第二学期会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调研。
通过选拔的学生可获得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住宿费、医疗保险、生活补贴等。项目第一年计划招100人,以后逐渐扩大至200人,其中20%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45%来自美国,35%来自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明年夏天,清华园将迎来第一批“未来领导者”的到来。
清华的这三个项目立意超高,将要解决的是世界难题,一流的教学,要培养未来的全球领袖,最有野心的同学,可以锁定自己求学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