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大厦的骨架,物理理论的基石和精髓,概括性和抽象性是物理概念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上一时难以内化.
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长期探索的活动历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本身蕴涵“过程与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第一要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何组织概念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知识体系的关键.
一、用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物理概念建立的前提.引入物理概念时,要利用反映客观现象的共同属性建立概念,就得首先用实验将与概念相关的现象摆出来加以比较,然后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概念.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概念,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了解概念背后所涉及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体验科学家获得物理概念的过程.当然,有些现象是大家熟知的.
例如,在引入“机械运动”前,我们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例子,应以描述大量宏观现象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有些现象在头脑中虽然也有印象,但还不够熟悉,需要经过演示实验把现象再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看清楚,总结抽象出概念.有些现象在学生的实践中很少见,就更需做出演示实验,如电磁感应,只要做出实验就能获得感性认识,便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借助物理实验,可为概念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且形象,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概念的习得和记忆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物理概念问题化
“问题化教学”最早是由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问题化教学”以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为基础,通过情境的设置,将获知过程分解在多个问题中,通过“概念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概念,还能掌握获得这些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问题化教学”以激“疑”为起点达到成“趣”的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冲突中完善其认知结构.“概念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设新异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其深入寻找答案.
“概念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与引出体现了“低起点、密台阶”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生成新的问题.为促进学习迁移,调动学生参与,特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新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变式”,以丰富学习情境、拓展学习主题,优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结构.
三、注重概念间的对比迁移学习
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很多,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对比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识.
例如,在“蒸发”和“沸腾”这两个概念学习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首先,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需要吸热的汽化现象;然后和学生区别不同点:(1)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2)蒸发过程很缓慢,是缓慢的汽化,而沸腾则是剧烈的汽化现象;(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而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多个物理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物理概念群,有助于物理概念体系的整体构建.
四、联系生活实践提供应用概念
的环境
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概念、形成内涵,就要从物理事实生活或自然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提供的基础材料,围绕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展开教学,并对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其特征,综合各种现象的共同特点,进行抽象概括,从现象到本质,形成概念的内涵.
联系生活实践完成概念教学,把生活中的现象穿插到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认识、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物理世界被拉近了,便可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究生活中的奥妙.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了,再加上生活的经验积累、兴趣的驱动,建立物理概念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应用物理概念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压强”后,可让学生解答“为什么鞋里钻进砂子脚底会感到刺痛”、“为什么刀子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错误,还可抓住分析错误的契机,开发错误资源,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
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长期探索的活动历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本身蕴涵“过程与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第一要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何组织概念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知识体系的关键.
一、用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物理概念建立的前提.引入物理概念时,要利用反映客观现象的共同属性建立概念,就得首先用实验将与概念相关的现象摆出来加以比较,然后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概念.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概念,让学生体验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了解概念背后所涉及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体验科学家获得物理概念的过程.当然,有些现象是大家熟知的.
例如,在引入“机械运动”前,我们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例子,应以描述大量宏观现象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有些现象在头脑中虽然也有印象,但还不够熟悉,需要经过演示实验把现象再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看清楚,总结抽象出概念.有些现象在学生的实践中很少见,就更需做出演示实验,如电磁感应,只要做出实验就能获得感性认识,便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借助物理实验,可为概念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且形象,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概念的习得和记忆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物理概念问题化
“问题化教学”最早是由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问题化教学”以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为基础,通过情境的设置,将获知过程分解在多个问题中,通过“概念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概念,还能掌握获得这些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问题化教学”以激“疑”为起点达到成“趣”的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冲突中完善其认知结构.“概念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设新异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其深入寻找答案.
“概念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与引出体现了“低起点、密台阶”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生成新的问题.为促进学习迁移,调动学生参与,特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新任务”,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变式”,以丰富学习情境、拓展学习主题,优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结构.
三、注重概念间的对比迁移学习
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很多,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对比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的认识.
例如,在“蒸发”和“沸腾”这两个概念学习后,和学生一起总结.首先,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需要吸热的汽化现象;然后和学生区别不同点:(1)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2)蒸发过程很缓慢,是缓慢的汽化,而沸腾则是剧烈的汽化现象;(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而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对比,让学生对多个物理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物理概念群,有助于物理概念体系的整体构建.
四、联系生活实践提供应用概念
的环境
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概念、形成内涵,就要从物理事实生活或自然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提供的基础材料,围绕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展开教学,并对现象进行分析,理解其特征,综合各种现象的共同特点,进行抽象概括,从现象到本质,形成概念的内涵.
联系生活实践完成概念教学,把生活中的现象穿插到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认识、概念的应用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物理世界被拉近了,便可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究生活中的奥妙.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了,再加上生活的经验积累、兴趣的驱动,建立物理概念就容易多了.
让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应用物理概念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压强”后,可让学生解答“为什么鞋里钻进砂子脚底会感到刺痛”、“为什么刀子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等,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错误,还可抓住分析错误的契机,开发错误资源,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