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论述分析认为,把直观教学法贯穿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直观实例导入、图物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模拟测量、穿插直观性练习等方面,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直观教学法 教学效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中职类学生来说,学好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一、直观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刚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和专业课程还不甚了解,对课程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上绪论课时,教师应用直观实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更换自行车零件、换灯泡、珠笔笔身和进行笔帽的尺寸配合等;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过程(或观看录像),让学生在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此外,还可结合专业特点,将该专业高年级学生实习时所做的工件及工件图样展示给学生看,并由此设疑提出问题(如:如何看懂此图,这个工件合格吗,怎么检测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强调,凡是有机械加工的地方,都要应用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应用,就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也不会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更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图物结合,强化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极限配合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同时理解能力又欠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如果教师采用图物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具体,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典型的实习工件及工件图样作为教学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工件,结合相应的图样进行分析,再提出有关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概念,进而介绍有关形位公差项目的术语和定义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相关零件的感性认识,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也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有关量具知识的介绍也可通过图物结合进行。如首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了解千分尺各部分的作用与名称,再结合挂图分析其刻度值与测量范围和读数原理等,最后用实物演示测量方法。这样,借助图物,看讲结合,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在增强教学效果中具有特殊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大量生动具体的实例、图像、资料、立体动画等,图文并茂,可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材中涉及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以及公差原则等内容,需要用大量的图形来表达。课堂上,徒手画这些图形很浪费时间;使用挂图既不清晰,又无动态的演示效果。因此,在讲解该内容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的方式给学生演示。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不同的测量手段与工具,让学生看到更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检测方法。比如,可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外径千分尺内部的螺旋结构,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一步理解千分尺读数的原理和方法。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读数方法,不仅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所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还可以根据所给数字,要求学生调节千分尺的相应位置。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读数,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模拟测量,用直观演示化解教学难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一些知识较抽象,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课堂模拟测量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分别演示两种测量轴径的方法(如用游标卡尺和用百分表及表架测量),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又如,采用课堂模拟某形位误差的检测,引出该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应用、公差带特点等内容。比如利用百分表、百分表架、V型块和一根带锥形表面的阶梯轴,模拟检测该轴的跳动误差。通过模拟演示检测,引出跳动公差的概念、分类、公差带形状等知识,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径向、端面、斜向圆跳动和径向、端面全跳动的含义,并能在图样上进行正确标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检测实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与直观的实验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那些在课堂上不便进行检测的实验,可播放相关实验的录像。如通过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车床加工零件时主轴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情况,使其观察到加工零件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受机床精度影响的情况,从而理解形位公差相关项目的实际意义。
五、穿插直观性练习,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专业性与实用性统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直观性练习,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可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专业,选择有代表性的图样(实际的零件图、装配图等)进行各类公差标识符号的识读训练,除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外,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好该课程可更好地为学习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服务。可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安排用专业机械图样进行公差符号识读训练。
结合实习课题,安排典型零件的测量练习。这既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量练习一般可在课程讲授了一个阶段后进行。可用高年级学生做的工件(宜选择稍简单的工件,给初学者以信心)作为被测工件。教师应先讲解示范,再安排学生练习。学生测量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孟广斌.职业技术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指导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陈堪权.论技工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五个结合”[J].当代教育之窗,2011(3)
[4]钟耀光.《机械测量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技师学院)
关键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直观教学法 教学效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对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中职类学生来说,学好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一、直观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刚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和专业课程还不甚了解,对课程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上绪论课时,教师应用直观实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更换自行车零件、换灯泡、珠笔笔身和进行笔帽的尺寸配合等;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过程(或观看录像),让学生在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此外,还可结合专业特点,将该专业高年级学生实习时所做的工件及工件图样展示给学生看,并由此设疑提出问题(如:如何看懂此图,这个工件合格吗,怎么检测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强调,凡是有机械加工的地方,都要应用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应用,就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也不会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更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图物结合,强化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极限配合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较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同时理解能力又欠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如果教师采用图物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具体,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典型的实习工件及工件图样作为教学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工件,结合相应的图样进行分析,再提出有关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概念,进而介绍有关形位公差项目的术语和定义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相关零件的感性认识,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也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有关量具知识的介绍也可通过图物结合进行。如首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了解千分尺各部分的作用与名称,再结合挂图分析其刻度值与测量范围和读数原理等,最后用实物演示测量方法。这样,借助图物,看讲结合,利于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在增强教学效果中具有特殊作用。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大量生动具体的实例、图像、资料、立体动画等,图文并茂,可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材中涉及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以及公差原则等内容,需要用大量的图形来表达。课堂上,徒手画这些图形很浪费时间;使用挂图既不清晰,又无动态的演示效果。因此,在讲解该内容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的方式给学生演示。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不同的测量手段与工具,让学生看到更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检测方法。比如,可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外径千分尺内部的螺旋结构,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一步理解千分尺读数的原理和方法。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读数方法,不仅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所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还可以根据所给数字,要求学生调节千分尺的相应位置。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读数,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模拟测量,用直观演示化解教学难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一些知识较抽象,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课堂模拟测量可视为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分别演示两种测量轴径的方法(如用游标卡尺和用百分表及表架测量),可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又如,采用课堂模拟某形位误差的检测,引出该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应用、公差带特点等内容。比如利用百分表、百分表架、V型块和一根带锥形表面的阶梯轴,模拟检测该轴的跳动误差。通过模拟演示检测,引出跳动公差的概念、分类、公差带形状等知识,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径向、端面、斜向圆跳动和径向、端面全跳动的含义,并能在图样上进行正确标注。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检测实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与直观的实验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那些在课堂上不便进行检测的实验,可播放相关实验的录像。如通过相关视频,让学生观察车床加工零件时主轴的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情况,使其观察到加工零件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受机床精度影响的情况,从而理解形位公差相关项目的实际意义。
五、穿插直观性练习,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专业性与实用性统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直观性练习,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可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专业,选择有代表性的图样(实际的零件图、装配图等)进行各类公差标识符号的识读训练,除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外,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学好该课程可更好地为学习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服务。可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安排用专业机械图样进行公差符号识读训练。
结合实习课题,安排典型零件的测量练习。这既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量练习一般可在课程讲授了一个阶段后进行。可用高年级学生做的工件(宜选择稍简单的工件,给初学者以信心)作为被测工件。教师应先讲解示范,再安排学生练习。学生测量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孟广斌.职业技术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指导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陈堪权.论技工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五个结合”[J].当代教育之窗,2011(3)
[4]钟耀光.《机械测量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