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西安人的确值得骄傲,他们敢对外国人说,西安人是最典型的中国人。
我小时候在山城重庆长大,长大之后又在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大巴山的农村和工厂工作10年。于是我喜欢山,特别喜欢大山。不过,在三山五岳当中,我自小最心仪的是华山。也许是因为华山最险峻——光秃秃、立巍巍,没有那些由于树木的葱茂而带来的与大山不谐的柔美。我一直最想登的山就是华山。以往曾有数次乘火车路过华山脚下的华阴站,总要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极目仰望那高矗入云的巨石高峰。
据说华山是世上仅有的一个整体花岗岩山体。在秦岭东麓的群山中,突兀地出现了这群石质原山,在阳光下反射着它孤寂的高傲。走近了,一种高耸着的压抑感油然而生,只觉得那些参天的石头,是在27亿年前地壳的运动中挣扎而出的,有些像白色的巨大木炭,还带着挣扎过程中产生的斑斑裂痕。
华山古称太华山,乃五岳中之西岳。华山千岩竞峰、万壑争雄,堪称“山中之真山”、“名山之冠”。自古就有“不到华山枉入秦”之说。华山显得很高,是因为它太陡太险太绝,许多地方都近乎直削万仞的绝壁,“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许多节段,竞是在幾乎没有宽度可言的山脊上,或者在上下绝壁的半山中用铁器硬打出来的或是用铁链硬拽出来的。可能正是那种力克奇险、登临极限的快感,才使得每年有近百万中外游人拥上华山。
对华山之险不必去形容,只要听听那些华山路上的小地名就足够了——云根石、云头石、摘星石、斧劈石、回心石、十八盘、百尺峡、猢猁憨、擦耳崖、上天梯、阎王砭、苍龙岭、五云峰、天上洞、舍身崖、长空栈道、鹞子翻身……
文人骚客为华山留下了许多千古称奇的诗文。不妨听听一“普闻乾坤开,造化生巨灵”(王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鸟可到,人莫攀,隐来十年不下山”(岑参),“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韩愈)。
人们对华山的崇慕和恭敬,不只是因为此山之高、之直、之陡,而更在于华山在中华文明史上特有的历史地位。历代上的骚人墨客和台阁重臣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徐霞客、林则徐、康有为等等,都曾一次或许多次来过华山。
据说,有关华山最早的记载见于《书经》,东汉史学家班固曾考证说:“西岳为华,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因“获”与“华”同,故称华山。以西安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的主要文化标志之一是玫瑰花图案,“华”与“花”亦同,此为华山得名之另一说。
正是起源于渭河流域的以玫瑰花为标志的西北“仰韶文化”与起源于辽西大凌河流域的以“龙”为标志的东北“红山文化”,交错相会和撞击进发,才拉开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的帷幕,形成了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华夏民族共同体。
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考证说,“‘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上;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上,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日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的华之名于是始广。”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庶民及至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大概知道和在乎这一无上神圣的典故的人并不太多。
我想,西安人的确值得骄傲,他们敢对外国人说,西安人是最典型的中国人。西安人说,他们讲普通话老不正宗是因为他们不愿讲普通话,他们认为早在秦皇建都时,秦腔的西安话就已经是普通话了,中国的文字也是秦朝的李斯在西安时统一的。是啊,谁还敢怀疑西安人不最是中国人?谁能说不是西安人最早为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奠下万世基业?
我小时候在山城重庆长大,长大之后又在与秦岭一脉相承的大巴山的农村和工厂工作10年。于是我喜欢山,特别喜欢大山。不过,在三山五岳当中,我自小最心仪的是华山。也许是因为华山最险峻——光秃秃、立巍巍,没有那些由于树木的葱茂而带来的与大山不谐的柔美。我一直最想登的山就是华山。以往曾有数次乘火车路过华山脚下的华阴站,总要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极目仰望那高矗入云的巨石高峰。
据说华山是世上仅有的一个整体花岗岩山体。在秦岭东麓的群山中,突兀地出现了这群石质原山,在阳光下反射着它孤寂的高傲。走近了,一种高耸着的压抑感油然而生,只觉得那些参天的石头,是在27亿年前地壳的运动中挣扎而出的,有些像白色的巨大木炭,还带着挣扎过程中产生的斑斑裂痕。
华山古称太华山,乃五岳中之西岳。华山千岩竞峰、万壑争雄,堪称“山中之真山”、“名山之冠”。自古就有“不到华山枉入秦”之说。华山显得很高,是因为它太陡太险太绝,许多地方都近乎直削万仞的绝壁,“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许多节段,竞是在幾乎没有宽度可言的山脊上,或者在上下绝壁的半山中用铁器硬打出来的或是用铁链硬拽出来的。可能正是那种力克奇险、登临极限的快感,才使得每年有近百万中外游人拥上华山。
对华山之险不必去形容,只要听听那些华山路上的小地名就足够了——云根石、云头石、摘星石、斧劈石、回心石、十八盘、百尺峡、猢猁憨、擦耳崖、上天梯、阎王砭、苍龙岭、五云峰、天上洞、舍身崖、长空栈道、鹞子翻身……
文人骚客为华山留下了许多千古称奇的诗文。不妨听听一“普闻乾坤开,造化生巨灵”(王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鸟可到,人莫攀,隐来十年不下山”(岑参),“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韩愈)。
人们对华山的崇慕和恭敬,不只是因为此山之高、之直、之陡,而更在于华山在中华文明史上特有的历史地位。历代上的骚人墨客和台阁重臣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徐霞客、林则徐、康有为等等,都曾一次或许多次来过华山。
据说,有关华山最早的记载见于《书经》,东汉史学家班固曾考证说:“西岳为华,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因“获”与“华”同,故称华山。以西安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的主要文化标志之一是玫瑰花图案,“华”与“花”亦同,此为华山得名之另一说。
正是起源于渭河流域的以玫瑰花为标志的西北“仰韶文化”与起源于辽西大凌河流域的以“龙”为标志的东北“红山文化”,交错相会和撞击进发,才拉开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的帷幕,形成了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华夏民族共同体。
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考证说,“‘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雍州之地东南至于华阴而上;梁州之地东北至于华阳而上,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日华,则缘起如是也,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的华之名于是始广。”
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庶民及至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大概知道和在乎这一无上神圣的典故的人并不太多。
我想,西安人的确值得骄傲,他们敢对外国人说,西安人是最典型的中国人。西安人说,他们讲普通话老不正宗是因为他们不愿讲普通话,他们认为早在秦皇建都时,秦腔的西安话就已经是普通话了,中国的文字也是秦朝的李斯在西安时统一的。是啊,谁还敢怀疑西安人不最是中国人?谁能说不是西安人最早为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奠下万世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