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脚墙石美,村小风景好。女娲有遗石,“赤壁”何须烧?
村庄坐落于闽南泉州、惠安、仙游三地交界处,泉港区西北角朝阳大道旁。据传村头有棵700余年的老樟树,人们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因而得名。这大樟树如今已倒多年,于今无缘得见。由福州往晋江的路上,顺路拜访一下这个在福建摄影界极为出名的小山村。由福厦路转入朝阳大道,行约13公里处。起起伏伏,道路变得有些狭窄。翻过一个山坡车头向下,俯冲入一个小山村。道路两旁,全是新建的新居。车子顺着村中的村道,辗转盘旋几处弯路,停在一户人家门前的空地中。转过几个屋角,一个古朴的石头垒砌的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人们不由地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目光游移得很慢很慢。生怕惊扰这一处在喧嚣城市里难得存在的宁静,怕惊动油菜花上的那只在阳光下起舞的花蝶,也不忍打扰这一份安详和谐:那坐在屋旁石阶上晒着阳光静静养神的老人,以及小路边,青草旁守望的土狗……
古老的石屋,古老的传说连同她的故事一同即将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石头垒砌的房屋已经支撑了数百年。这里的石屋往往建得离地两米些许,石梯由片石次第垒砌而成。楼下做储藏间,楼上做住房。既是冬暖夏凉,又干燥宜人。房屋随山而建,小路依势而升。虽无“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也是“石屋红瓦,古意斑驳,历经百年沧桑”。行走在狭窄的村道,两厢墙壁,触手可及。一家一家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石砌到顶,也有山墙上面部分垒土坯的。这里砌墙用的石块,全部都是取自附近的山石。村中很少年轻人,大多是老人与孩童。这里的很多石头房高不足2米,房屋的面积仅10余平方米。依山就势,连成一片。站在高处,望着这层层叠叠的石屋,虽说色泽斑斓陆离,却不显得扎眼。石屋结构朴实内敛。既赏心悦目,又适合画笔和镜头的描绘。
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墙上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赭黄、藏青的各种色泽,在散射光下,那么多姿、绚丽、缤纷。这些丰富的色彩加上造型别致、错落有形的石屋犬牙交错,层层重叠,俨然一幅古朴、沧桑的油彩画。不少地方的美术家、摄影家来过樟脚村之后,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美丽的乡村。
传说这些石屋始建于清初。当初村民在山上开山采石,由于石块太大不好运输,当地村民用柴木点火,烧上几天几夜。石块烧酥后,再敲成小块搬运到村建屋。用火烧过的石头,里面含的金属元素充分氧化,加上年代久远,日晒雨淋,才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五彩斑斓石屋、石墙。村中小巷很是逼仄,窗户、门户也很狭小。村中地势落差挺大,人工砌就石崖,其上道路逶迤、石屋层叠。年代久远的标语,还历历在目。
石屋层层叠叠,幢幢首尾相连。间或有阳台挑出,是由石墙里预先砌就的石条铺成。为了加固,下面往往还用石柱顶起。村里的小路,盘旋上下,曲折极致。村民砌屋时,往往依山就势。因地势陡峭、逼窄,建屋规划时,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许多人家,就在一个住宅里,要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红褐色的瓦面为了防止被夏天经常光顾的台风刮起,上面压上一些青砖。这与色泽斑驳的石墙,十分和谐。像这样用条石搭建的院墙,大多年代并不久远。而右侧的院墙和左侧的耳屋,却是石块垒成。倚在院墙边的石磨盘已磨损得棱角圆滑。这一切仿佛正在诉说这古屋修缮后的新生。光怪陆离的村庄,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绘画爱好者前来采风。
村中许多小巷,径直就从石屋内穿过。通道上方构筑的空间,俨然成为住宅的一部分。鲜嫩的绿色映衬斑驳的山墙、暗红的屋瓦,古朴之间又显得生机勃勃。房屋之间实在挨得太挤,上一层的屋门,竞开设在下一层的瓦顶。年代久远的石屋,已然倒颓。斑驳的石墙,将曲折的小径,围成迷离的石阵。绿藤攀附石缝,青草布满空地,他们肆意向空间伸展。
石墙倒塌之后,遗留的火烧石石块也是宝贝。它作为基材,加上水泥盖成的新屋,还是保留了樟脚村的建筑特色,却也别具一格。有些后盖的房屋屋顶,灰瓦演变为藏青色,和着原来石屋红褐色瓦片,却也十分和谐。
樟脚村的窗户和门户,大抵十分狭小,是为了抵御台风?还是防止夏日高温?却已不得而知。村中的老农妇,依照闽南人的习俗,大抵头戴方巾。红色的头巾和着斑驳的石墙,古朴的土坯,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刊记者整理)
酸辣南宁
从南宁回来的朋友说,体重计严重抗议,短短七天足足超重七斤,其实南宁的肥胖人士并不多,一来气候温热,新陈代谢迅捷,二来南宁人嗜酸成性,酸笋、酸豆角、酸菜最能解腻,原也不是增肥的理由。思量半天,得出一个结论,因为酸能开胃,一日三餐扩至五顿,不肥倒也成了稀奇事。
如果有兴趣,记下我们的美味速成字典,假若某天去到那里,在南宁老城的深处酝酿口水,在第一时间找到味蕾G点。
☆酸嘢水果也能腌着吃地点:中山路脆酸园酸嘢店
南宁有句俗话,“行人难过酸嚼摊”。“嚼”在白话里的意思接近“东西”,说白了就是把各种时令水果腌着吃,就像湖南的臭豆腐摊一样,基本上都不用打广告,只要从旁边擦身而过,光是那酸酸香香的味道就能瞬间激发口水分泌。酸脆园地处南宁最出名的中山路夜宵街,门前两排大肚玻璃瓶,各种青红水果玉体横陈,每斤4.5元。
☆老友粉酸得很霸道地点:中山路复记老友粉
事实证明,可以让人满头大汗的食物虽不至于包治百病,但抖擞精神是绝不在话下,南宁名吃老友粉就是一例。其诀窍全在老友粉里的佐料,酸笋、蒜末、豆豉、辣椒功不可没。复记和舒记是南宁老友粉的老字号,本地食客推荐复记。正宗老友粉必须切粉,圆粉就不行,若是冬天去,在这里还能吃到更有嚼劲,类似年糕的年份。
☆生榨米粉原味的力量地点:壮志路5号远红生榨米粉
米团由生米浆和熟米浆两部分组成,经过发酵,吃到就是淡淡的,特别的酸味。生榨粉的辅料绝对多样,最经典的莫过于牛肉粒,木瓜丁、酸菜、酸笋、卤蛋和新鲜椰菜,加之汤用棒骨汤熬出,吃到最后恨不得把不锈钢碗也吞下。
☆柠檬鸭酸酸甜甜就是你地点:高峰林场甘家界牌柠檬鸭
酸甜苦辣的人生,一道菜就能慰藉,那边是南宁的柠檬鸭。
在“白酸齐下”的猛料倒并不能抹杀鸭肉的鲜香甜美,而且鸭肉不至于入口即烂没有嚼头,相反却有些烤猪颈肉的弹牙感,只是在酸甜之外,隐隐还能嚼出柠檬的轻盈和蒜香味,真可谓是“五味杂陈”。
(本刊记者)
村庄坐落于闽南泉州、惠安、仙游三地交界处,泉港区西北角朝阳大道旁。据传村头有棵700余年的老樟树,人们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因而得名。这大樟树如今已倒多年,于今无缘得见。由福州往晋江的路上,顺路拜访一下这个在福建摄影界极为出名的小山村。由福厦路转入朝阳大道,行约13公里处。起起伏伏,道路变得有些狭窄。翻过一个山坡车头向下,俯冲入一个小山村。道路两旁,全是新建的新居。车子顺着村中的村道,辗转盘旋几处弯路,停在一户人家门前的空地中。转过几个屋角,一个古朴的石头垒砌的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人们不由地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目光游移得很慢很慢。生怕惊扰这一处在喧嚣城市里难得存在的宁静,怕惊动油菜花上的那只在阳光下起舞的花蝶,也不忍打扰这一份安详和谐:那坐在屋旁石阶上晒着阳光静静养神的老人,以及小路边,青草旁守望的土狗……
古老的石屋,古老的传说连同她的故事一同即将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石头垒砌的房屋已经支撑了数百年。这里的石屋往往建得离地两米些许,石梯由片石次第垒砌而成。楼下做储藏间,楼上做住房。既是冬暖夏凉,又干燥宜人。房屋随山而建,小路依势而升。虽无“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也是“石屋红瓦,古意斑驳,历经百年沧桑”。行走在狭窄的村道,两厢墙壁,触手可及。一家一家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一般房子都石砌到顶,也有山墙上面部分垒土坯的。这里砌墙用的石块,全部都是取自附近的山石。村中很少年轻人,大多是老人与孩童。这里的很多石头房高不足2米,房屋的面积仅10余平方米。依山就势,连成一片。站在高处,望着这层层叠叠的石屋,虽说色泽斑斓陆离,却不显得扎眼。石屋结构朴实内敛。既赏心悦目,又适合画笔和镜头的描绘。
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墙上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赭黄、藏青的各种色泽,在散射光下,那么多姿、绚丽、缤纷。这些丰富的色彩加上造型别致、错落有形的石屋犬牙交错,层层重叠,俨然一幅古朴、沧桑的油彩画。不少地方的美术家、摄影家来过樟脚村之后,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美丽的乡村。
传说这些石屋始建于清初。当初村民在山上开山采石,由于石块太大不好运输,当地村民用柴木点火,烧上几天几夜。石块烧酥后,再敲成小块搬运到村建屋。用火烧过的石头,里面含的金属元素充分氧化,加上年代久远,日晒雨淋,才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五彩斑斓石屋、石墙。村中小巷很是逼仄,窗户、门户也很狭小。村中地势落差挺大,人工砌就石崖,其上道路逶迤、石屋层叠。年代久远的标语,还历历在目。
石屋层层叠叠,幢幢首尾相连。间或有阳台挑出,是由石墙里预先砌就的石条铺成。为了加固,下面往往还用石柱顶起。村里的小路,盘旋上下,曲折极致。村民砌屋时,往往依山就势。因地势陡峭、逼窄,建屋规划时,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许多人家,就在一个住宅里,要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红褐色的瓦面为了防止被夏天经常光顾的台风刮起,上面压上一些青砖。这与色泽斑驳的石墙,十分和谐。像这样用条石搭建的院墙,大多年代并不久远。而右侧的院墙和左侧的耳屋,却是石块垒成。倚在院墙边的石磨盘已磨损得棱角圆滑。这一切仿佛正在诉说这古屋修缮后的新生。光怪陆离的村庄,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绘画爱好者前来采风。
村中许多小巷,径直就从石屋内穿过。通道上方构筑的空间,俨然成为住宅的一部分。鲜嫩的绿色映衬斑驳的山墙、暗红的屋瓦,古朴之间又显得生机勃勃。房屋之间实在挨得太挤,上一层的屋门,竞开设在下一层的瓦顶。年代久远的石屋,已然倒颓。斑驳的石墙,将曲折的小径,围成迷离的石阵。绿藤攀附石缝,青草布满空地,他们肆意向空间伸展。
石墙倒塌之后,遗留的火烧石石块也是宝贝。它作为基材,加上水泥盖成的新屋,还是保留了樟脚村的建筑特色,却也别具一格。有些后盖的房屋屋顶,灰瓦演变为藏青色,和着原来石屋红褐色瓦片,却也十分和谐。
樟脚村的窗户和门户,大抵十分狭小,是为了抵御台风?还是防止夏日高温?却已不得而知。村中的老农妇,依照闽南人的习俗,大抵头戴方巾。红色的头巾和着斑驳的石墙,古朴的土坯,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刊记者整理)
酸辣南宁
从南宁回来的朋友说,体重计严重抗议,短短七天足足超重七斤,其实南宁的肥胖人士并不多,一来气候温热,新陈代谢迅捷,二来南宁人嗜酸成性,酸笋、酸豆角、酸菜最能解腻,原也不是增肥的理由。思量半天,得出一个结论,因为酸能开胃,一日三餐扩至五顿,不肥倒也成了稀奇事。
如果有兴趣,记下我们的美味速成字典,假若某天去到那里,在南宁老城的深处酝酿口水,在第一时间找到味蕾G点。
☆酸嘢水果也能腌着吃地点:中山路脆酸园酸嘢店
南宁有句俗话,“行人难过酸嚼摊”。“嚼”在白话里的意思接近“东西”,说白了就是把各种时令水果腌着吃,就像湖南的臭豆腐摊一样,基本上都不用打广告,只要从旁边擦身而过,光是那酸酸香香的味道就能瞬间激发口水分泌。酸脆园地处南宁最出名的中山路夜宵街,门前两排大肚玻璃瓶,各种青红水果玉体横陈,每斤4.5元。
☆老友粉酸得很霸道地点:中山路复记老友粉
事实证明,可以让人满头大汗的食物虽不至于包治百病,但抖擞精神是绝不在话下,南宁名吃老友粉就是一例。其诀窍全在老友粉里的佐料,酸笋、蒜末、豆豉、辣椒功不可没。复记和舒记是南宁老友粉的老字号,本地食客推荐复记。正宗老友粉必须切粉,圆粉就不行,若是冬天去,在这里还能吃到更有嚼劲,类似年糕的年份。
☆生榨米粉原味的力量地点:壮志路5号远红生榨米粉
米团由生米浆和熟米浆两部分组成,经过发酵,吃到就是淡淡的,特别的酸味。生榨粉的辅料绝对多样,最经典的莫过于牛肉粒,木瓜丁、酸菜、酸笋、卤蛋和新鲜椰菜,加之汤用棒骨汤熬出,吃到最后恨不得把不锈钢碗也吞下。
☆柠檬鸭酸酸甜甜就是你地点:高峰林场甘家界牌柠檬鸭
酸甜苦辣的人生,一道菜就能慰藉,那边是南宁的柠檬鸭。
在“白酸齐下”的猛料倒并不能抹杀鸭肉的鲜香甜美,而且鸭肉不至于入口即烂没有嚼头,相反却有些烤猪颈肉的弹牙感,只是在酸甜之外,隐隐还能嚼出柠檬的轻盈和蒜香味,真可谓是“五味杂陈”。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