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提起大学,人们首先想到的词是“象牙塔”。那时,大学是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人们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10年后的今天,大学已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更关心的是孩子考上哪一所大学。
从199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由1022所增加到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由225.8万增加到1850.5万。短短十年间,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这一变化,西方国家一般要用20年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试点自主招生,目前已有近80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相对于高考注重知识点的考查,自主招生扩大了学校的能动性,每一所大学根据自己的校园文化和要求,自主命题选拔学生,去关注和发掘学生的特点。
同时,高考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综合测试能力的比重不断增加。“一考定终身”渐成过去。出国读大学、选读国内国际名校合作办学的项目……越来越多的选择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不再处于被挑选的境地,而是开始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在“踏入大学之门”这一中枢的驱动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车轮也被推动起来。尽管车轮的转动仍然沉重而艰涩,尽管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出国留学等诸多方面的细节还没有尽如人意,但是,车轮毕竟开始转动。
10年间,中国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200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决定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部分承担转为由政府全部承担,加大投入改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验收通过,以此为标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两基”攻坚战,成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奇迹,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但是,前进的步伐没有停下,实现了“有学上”,还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2005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8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费。与此同时,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并完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11年教育部与大部分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相关方案。
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完成。
2011年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现有中高职在校生总数近3000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3177所,在校生2197万人,高职学校1280所,在校生744万人。从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到职业教育稳居“半壁江山”,屈指可数的时间内,中国教育经历了一次从结构到观念的洗礼。
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实现4%。
从199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由1022所增加到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由225.8万增加到1850.5万。短短十年间,高等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这一变化,西方国家一般要用20年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试点自主招生,目前已有近80所高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相对于高考注重知识点的考查,自主招生扩大了学校的能动性,每一所大学根据自己的校园文化和要求,自主命题选拔学生,去关注和发掘学生的特点。
同时,高考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综合测试能力的比重不断增加。“一考定终身”渐成过去。出国读大学、选读国内国际名校合作办学的项目……越来越多的选择摆在学生面前,他们不再处于被挑选的境地,而是开始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在“踏入大学之门”这一中枢的驱动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车轮也被推动起来。尽管车轮的转动仍然沉重而艰涩,尽管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出国留学等诸多方面的细节还没有尽如人意,但是,车轮毕竟开始转动。
10年间,中国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200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决定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部分承担转为由政府全部承担,加大投入改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验收通过,以此为标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两基”攻坚战,成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奇迹,也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但是,前进的步伐没有停下,实现了“有学上”,还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2005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08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费。与此同时,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并完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11年教育部与大部分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相关方案。
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完成。
2011年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现有中高职在校生总数近3000万人,其中,中职学校13177所,在校生2197万人,高职学校1280所,在校生744万人。从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到职业教育稳居“半壁江山”,屈指可数的时间内,中国教育经历了一次从结构到观念的洗礼。
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首次实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