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表现畏惧与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产生对抗与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相违背。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是广大数学教师不断研究与探讨的话题。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就是由无数个问题串连起来的。有专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这些问题是学生智慧的窗口、思维的开端,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现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设计简要论述如下。
  一、趣味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经常运用问题教学法,但在提问时问题总是以枯燥无味的形式出现,无法激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动机,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回答着教师的提问,教学处于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在现代教育理论下,我们提倡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就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等,要用幽默的语言、抑扬的语调、多样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我提出:为了解决三个村的吃水问题,政府投资兴建一座水库,使水库离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同学们帮助施工队来选定水库的位置。这样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这样的问题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
  二、启发性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与学习的方向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已得到广泛的落实。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得到重视。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构建者,是学生的主人。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动获取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经过思考与努力,顺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找准提出启发性问题的点,要善于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在解题的关键处、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点明重点,加强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渐进性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对于包含许多知识点、知识点间联系密切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要设计一系列的渐进性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来步步引导、逐层深入,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层次性问题,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培养几个优秀生。初中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在基础知识与认知规律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要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制订不同的标准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长足发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将学生按基础知识的强弱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针对差生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提问,中等生侧重于一般理解性问题,优秀生侧重于复杂的理解与运用层次的问题,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都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并积极地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以使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五、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提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有机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全新思维。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这将学生从传统繁重的解题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从思维定式中摆脱出来,使学生禁锢的思想与思维得以释放,学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来思考问题,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与学习方式来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践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梳理头脑中零乱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来分析问题,从而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
  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康托尔说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在运用问题教学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与方法。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动脑筋,下足功夫,用自己特有的方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一、备课时要“众人拾柴”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在备课时改变了以往的老师为主的备课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备课中来,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前能够有效地预习课堂上所
期刊
我说课所选的课文是冀教版初中英语第1册第2单元第14课,题目是Dress and Hat。整个说课我将分成四大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中心话题是谈论衣服,通过对该日常生活话题的谈论,使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单词、句型,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本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表示衣服的单词dress/ coat/hat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一段时间,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各学科的改革进程,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
期刊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充满艺术的魅力,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运用心理效
期刊
“千锤百炼出真金”,这话不无道理。用于作文中,它深刻揭示了作文修改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而学生的参与,则更能显现“锤”与“炼”的价值。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尤其是初中学生的作文,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可学生呢?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教师批改的作文无动于衷。这样使得作文成了夹在教师和学生
期刊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在于阅读而非考试,阅读的动力就在阅读兴趣。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
期刊
摘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从总体规划、师资队伍、行业特点及能力本位四个方面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育人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将高职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彰显高职校园文化
期刊
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体裁之一,其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要素是经过作家精心组合与设计的,一般线索、头绪比较复杂,主旨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接受美学认为,正是读者的二度创作才给了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也就是说,一个文本的意义,主要是读者赋予的。年龄、阅历、性格等不同的读者解读作品的角度和思想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感受和启迪自然也不同。如鲁迅先生曾对《红楼梦》发表过这
期刊
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语言优美绮丽,“诗词警句,满口余香”;感情细腻缠绵,“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极具阴柔婉约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注重细节的刻画,更使文章摇曳生姿,动人心弦。下面,我们就从细节刻画的角度,一起来欣赏其迷人的艺术魅力。  一、景物细节渲染离情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送别》一折中,作者巧妙地将笔触落在细处,精心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利用有关“勤奋”“守纪”“诚信”“尊师”“感恩”“励志”“爱国”等内容的演讲录像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指导;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做我们的得力助手,我们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教学效率才会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辅助教学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