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训练实践,阐述了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和主要表现,提出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 击剑运动 赛前心理训练 训练方法
击剑运动是一对一的个人直接对抗性项目,是一项不仅讲究技术,更讲究战术,既需要斗勇,更需要斗智的运动项目。击剑比赛的胜负受主、客观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时经常以一劍之差决定胜负成败,因此,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在身体条件、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心理状态,而它又往往限制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发挥,因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调整直接关系到在比赛中运动水平的发挥。
1.击剑运动项目特点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击剑运动从专项身体素质讲,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速度,具备较强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从专项技术来讲,要求运动员掌握攻防抢反的全面技术,突出特长;从战术方面讲,比赛开始就要稳定情绪,沉着应战,发挥出好的技术水平;从规则方面来讲,比赛时间的缩短大大加剧了比赛的激烈性,运动员注意力要始终集中,不能松懈。因此,对击剑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要求极高,由于不良的情绪和过分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心理上的失控,造成技术和战术的失误,甚至会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心理训练是击剑运动员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与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完整训练体系。
2.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表现
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一种压抑、消沉的心理表现,越临近比赛,心理压力越大,心理障碍也越明显,赛前的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阻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造成比赛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赛前心理障碍有多种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赛前紧张状态。
这是人们的基本情绪之一,具有普遍特性,对初次参加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往往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荣誉感,因而对自己取胜期望值过高,一心想比好,唯恐失败,害怕比不好有损自己的威信,被教练和亲友埋怨,思想负担十分沉重,多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思想情绪紧张、怕对手、技术动作失常、怕比赛等。
2.2赛前疑虑状态。
这是人感知能力对运动环境期望水平的一种情感体验。赛前准备不足或者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首次参加大赛时,感到自己比赛没有准备好,心中不踏实,缺乏信心,特别是对众多的对手了解不多时,心情更加紧张焦虑,怀疑自己的实力是否可以抗衡,甚至感到心慌意乱。力不从心,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其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发软、动作失调等。
2.3赛前冷漠状态。
赛前冷漠主要同击剑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有的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反而导致抑制状态的出现。从发生原因看,多数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赛前训练过度而引起的。从心理原因看,往往与击剑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缺乏顽强的斗志有关。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不思比赛、身体感到乏力、反应迟钝等,同时常有感觉准备活动总是活动不开、肌肉发紧等现象。
2.4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其主要表现是对即将来临的比赛的复杂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从表面上看兴奋性高,似乎信心十足,总相信能轻易战胜对手,而不认真分析对手,对面临的困难持安然消极态度,盲目乐观地等待比赛的来临。处于这种状态的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处于劣势和碰到挫折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策,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比赛连续失败。造成此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骄傲自满,对比赛缺乏正确的认识,技术不过硬,以及对自己缺乏应有的正确评价等。
3.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
影响击剑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可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比赛的性质和重要性,对手的强弱,运动员本身和技术水平等。主观因素包括对比赛的期望值,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对于那些客观存在,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影响因素,应尽量设法减少或避免它们对运动员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涉及运动员自身的问题,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加以调节和控制,并把它作为赛前心理准备和心理训练的重点内容。因此,我认为,对击剑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运动员正确认识比赛的重要性,端正参赛动机,合理评价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建立合理的比赛目标,使运动员以充分的信心、稳定的情绪迎接即将到来的比赛。
3.1与运动员一起制定合理的参赛目标,控制好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水平。
在赛前,教练员往往要给运动员制定比赛目标,运动员有时对比赛有较高的期望。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运动员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或运动员在赛前期望过高,就会使他们过度紧张或因担心达不到目标而惶惶不安。但如果目标过低又无法激起运动员的斗志,因此,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运动员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同时还要与他们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每个运动员主要对手的实力,使他们对主要对手的技术、战术特点甚至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对比赛采用何种打法心中有数。此外,还要帮助运动员认识到:“最重要的成功就是尽最大努力力求取胜。”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为了减轻运动员的压力,教练员不妨有意贬低即将来临的比赛的重要性,只给他们提出一个完全有能力超额完成的目标。对于对手,在同运动员交谈中,教练员对他们的实力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贬低态度,一遇适当机会,教练员就应该强调己方运动员的实力和对方运动员的弱点,并反复采用这种“淡化”对手的方法暗示运动员可以获得胜利。
3.2通过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内容,增强运动员对自己技战术能力的信心。
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取胜的关键。在临赛前的准备期,教练员应尽量维护和增强运动员评价自身运动技能的信心,不允许他们出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害怕失败的念头。自信是建立在运动员自身的技战术实力之上的,因此,在训练的最后阶段,教练员在训练课上不应安排运动员练习新动作或有待改正的技术环节,而应让他们强化那些早已彻底掌握了的打法和组合动作,使他们对赛前的训练成绩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的防手能力,快速反应,多变的技战术或良好的“格斗感”充满自信。在训练中教练员还应多以表扬和肯定的语句鼓励运动员,使他们体会到一种能力感。同时,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严格掌握施加积极性影响的“剂量”(表扬的程度、情绪的高低),因为过度的兴奋和过度的自信同样是危险的。
3.3实施模拟训练,增强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
在临赛前的训练中,通过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练习,增强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模拟内容包括主要对手特点、裁判的误判和错判、气候条件、决一剑、不同起点的比赛(领先、落后和平局三种情况)、时差等。
3.4培养运动员心理调节技能。
暗示法,在运动员训练中,除运动员进行积极的自我语言暗示外,教练员还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对运动员施加影响,如: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说:“你的实际抓得很准,相信自己能战胜对手。”当运动员进场比赛时,教练员可以给予亲切的手势及语言,使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进入比赛。
放松法,运动员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度增强,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技术动作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肌肉放松和调整呼吸加以缓解,改变肌肉的紧张度,达到稳定心理状态的目的。
4.赛前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已作为一种新的手段纳入训练中成为当前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效果,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教练员在比赛前训练方面应讲究实效性,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心理训练应贯穿在技术训练之中,使运动员在期望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其次,心理训练应建立于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个性心理特征考虑心理训练方案,教练员应真实地反映运动员的情况。再次,心理训练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练员通过思想教育帮助运动员把主观意向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比赛目的的认识,教育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使运动员以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阎菊香.论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
[2]章建成等.影响中国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因素.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
[3]陈育.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J]安徽体育科技,2002.
关键词: 击剑运动 赛前心理训练 训练方法
击剑运动是一对一的个人直接对抗性项目,是一项不仅讲究技术,更讲究战术,既需要斗勇,更需要斗智的运动项目。击剑比赛的胜负受主、客观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时经常以一劍之差决定胜负成败,因此,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在身体条件、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在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心理状态,而它又往往限制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发挥,因此,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调整直接关系到在比赛中运动水平的发挥。
1.击剑运动项目特点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击剑运动从专项身体素质讲,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速度,具备较强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从专项技术来讲,要求运动员掌握攻防抢反的全面技术,突出特长;从战术方面讲,比赛开始就要稳定情绪,沉着应战,发挥出好的技术水平;从规则方面来讲,比赛时间的缩短大大加剧了比赛的激烈性,运动员注意力要始终集中,不能松懈。因此,对击剑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要求极高,由于不良的情绪和过分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心理上的失控,造成技术和战术的失误,甚至会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心理训练是击剑运动员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与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完整训练体系。
2.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表现
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是一种压抑、消沉的心理表现,越临近比赛,心理压力越大,心理障碍也越明显,赛前的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阻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造成比赛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赛前心理障碍有多种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赛前紧张状态。
这是人们的基本情绪之一,具有普遍特性,对初次参加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往往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荣誉感,因而对自己取胜期望值过高,一心想比好,唯恐失败,害怕比不好有损自己的威信,被教练和亲友埋怨,思想负担十分沉重,多表现为:失眠、烦躁不安、思想情绪紧张、怕对手、技术动作失常、怕比赛等。
2.2赛前疑虑状态。
这是人感知能力对运动环境期望水平的一种情感体验。赛前准备不足或者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首次参加大赛时,感到自己比赛没有准备好,心中不踏实,缺乏信心,特别是对众多的对手了解不多时,心情更加紧张焦虑,怀疑自己的实力是否可以抗衡,甚至感到心慌意乱。力不从心,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其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发软、动作失调等。
2.3赛前冷漠状态。
赛前冷漠主要同击剑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有的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反而导致抑制状态的出现。从发生原因看,多数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赛前训练过度而引起的。从心理原因看,往往与击剑运动员对比赛不利条件想得过多而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缺乏顽强的斗志有关。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不思比赛、身体感到乏力、反应迟钝等,同时常有感觉准备活动总是活动不开、肌肉发紧等现象。
2.4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其主要表现是对即将来临的比赛的复杂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从表面上看兴奋性高,似乎信心十足,总相信能轻易战胜对手,而不认真分析对手,对面临的困难持安然消极态度,盲目乐观地等待比赛的来临。处于这种状态的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处于劣势和碰到挫折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动作失调,束手无策,急躁烦恼,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比赛连续失败。造成此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骄傲自满,对比赛缺乏正确的认识,技术不过硬,以及对自己缺乏应有的正确评价等。
3.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
影响击剑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可划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比赛的性质和重要性,对手的强弱,运动员本身和技术水平等。主观因素包括对比赛的期望值,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对于那些客观存在,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影响因素,应尽量设法减少或避免它们对运动员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涉及运动员自身的问题,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加以调节和控制,并把它作为赛前心理准备和心理训练的重点内容。因此,我认为,对击剑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运动员正确认识比赛的重要性,端正参赛动机,合理评价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建立合理的比赛目标,使运动员以充分的信心、稳定的情绪迎接即将到来的比赛。
3.1与运动员一起制定合理的参赛目标,控制好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水平。
在赛前,教练员往往要给运动员制定比赛目标,运动员有时对比赛有较高的期望。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运动员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或运动员在赛前期望过高,就会使他们过度紧张或因担心达不到目标而惶惶不安。但如果目标过低又无法激起运动员的斗志,因此,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运动员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同时还要与他们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每个运动员主要对手的实力,使他们对主要对手的技术、战术特点甚至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对比赛采用何种打法心中有数。此外,还要帮助运动员认识到:“最重要的成功就是尽最大努力力求取胜。”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为了减轻运动员的压力,教练员不妨有意贬低即将来临的比赛的重要性,只给他们提出一个完全有能力超额完成的目标。对于对手,在同运动员交谈中,教练员对他们的实力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贬低态度,一遇适当机会,教练员就应该强调己方运动员的实力和对方运动员的弱点,并反复采用这种“淡化”对手的方法暗示运动员可以获得胜利。
3.2通过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内容,增强运动员对自己技战术能力的信心。
运动员的自信心是取胜的关键。在临赛前的准备期,教练员应尽量维护和增强运动员评价自身运动技能的信心,不允许他们出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害怕失败的念头。自信是建立在运动员自身的技战术实力之上的,因此,在训练的最后阶段,教练员在训练课上不应安排运动员练习新动作或有待改正的技术环节,而应让他们强化那些早已彻底掌握了的打法和组合动作,使他们对赛前的训练成绩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的防手能力,快速反应,多变的技战术或良好的“格斗感”充满自信。在训练中教练员还应多以表扬和肯定的语句鼓励运动员,使他们体会到一种能力感。同时,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点,严格掌握施加积极性影响的“剂量”(表扬的程度、情绪的高低),因为过度的兴奋和过度的自信同样是危险的。
3.3实施模拟训练,增强运动员的心理适应性。
在临赛前的训练中,通过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练习,增强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模拟内容包括主要对手特点、裁判的误判和错判、气候条件、决一剑、不同起点的比赛(领先、落后和平局三种情况)、时差等。
3.4培养运动员心理调节技能。
暗示法,在运动员训练中,除运动员进行积极的自我语言暗示外,教练员还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对运动员施加影响,如: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说:“你的实际抓得很准,相信自己能战胜对手。”当运动员进场比赛时,教练员可以给予亲切的手势及语言,使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进入比赛。
放松法,运动员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度增强,运动协调能力下降,技术动作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肌肉放松和调整呼吸加以缓解,改变肌肉的紧张度,达到稳定心理状态的目的。
4.赛前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已作为一种新的手段纳入训练中成为当前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的效果,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教练员在比赛前训练方面应讲究实效性,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心理训练应贯穿在技术训练之中,使运动员在期望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其次,心理训练应建立于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个性心理特征考虑心理训练方案,教练员应真实地反映运动员的情况。再次,心理训练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练员通过思想教育帮助运动员把主观意向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比赛目的的认识,教育运动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使运动员以顽强的意志努力拼搏,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阎菊香.论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
[2]章建成等.影响中国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因素.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
[3]陈育.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J]安徽体育科技,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