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微绘本道德内涵与价值,以微绘本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润泽儿童道德情感,涵养儿童良好的品格,让“小”绘本发挥“大”作用,达到以“微”知著、以“微”润德之效。
“绘本式表达”是统编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鲜明特征,大量色彩丰富、含义深刻的图片与文字共同建构了教材,描绘儿童生活与成长的故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主副版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教材页面上方三分之二为主版内容,页面下方三分之一则用不同的色条呈现副版内容,往往以短小简洁且别有意蕴的微绘本形式出现。在低段教材中,有副版微绘本的课文占总课数一半以上。以一年级下册为例,16篇课文中有12篇编写了微绘本,其中第4课“不做‘小马虎’”和第7课“可爱的动物”更是出现了2个微绘本故事,副版微绘本在全册课次中出现比例高达75%。
如果说主版的绘本图好比大树主干,全面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反映了儿童在该成长阶段的普遍事件和共性问题,那么,副版的微绘本则如同大树的旁支,紧密关联着教学目标,对主版的教学内容起到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副版微绘本是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使用中,许多任课教师却往往因不能较好理解副版微绘本的编写意图及其与主版的关系,或泛泛而谈,只讲故事不究深意;或使用不当,不能与主版较好融合;或胡乱延伸,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原本教材中很好的课程资源微绘本,因低效教学而形同鸡肋。为此,如何读懂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副版微绘本的德育内涵,引领儿童的道德成长,值得我们深思。
一、副版微绘本的价值分析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副版微绘本并非只是形式上的新颖,细细研读可以发现,其涵盖内容丰富,类别多样,与主版此唱彼和,共同呈现了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每一课的教育主题。笔者试从微绘本的“题材选用”“故事开放度”以及“与主版关系”这三个角度来分析阐明副版微绘本的价值所在。
(一)从儿童立场出发看副版微绘本的题材选用
低段教材中副版微绘本题材内容多样,包括描绘同龄人现实生活的儿童故事,以儿童喜爱的小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童话,以及有关传统文化的民间传说,等等。在低段教材37个副版微绘本中,儿童故事与动物童话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15次和1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40.5%和32.4%。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微绘本的题材选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充分彰显了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活德育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趣盎然的微绘本无疑是低段儿童课堂学习的最佳打开方式。微绘本服务于儿童的道德发展,围绕每一个教育主题讲述道德故事、描述道德事件,当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以憨态可掬的动物或卡通化的同龄人形象出现时,早已深深吸引了儿童的目光,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绘本的儿童故事取材于儿童生活,将精美图文与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艺术化地再现了儿童共性的生活问题和成长困惑,可以说是该阶段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当似曾相识的故事画面出现在儿童眼前时,无疑会引发他们的生活联想与共鸣。动物童话也是如此,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是卡通动物,但描述的却是儿童生活问题。以动物形象来讲述故事,可以让儿童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客观地评判道德事件。无论是儿童故事还是动物童话,都用艺术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儿童生活的“趣”与“真”。
(二)从交流对话中观副版微绘本的开放度
普通的绘本大多是完整的,无论是令人欣喜,还是让人唏嘘,往往有一个余味隽永的故事结局。而以故事是否完整对微绘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低段教材所有的微绘本故事中,有19个是不完整的,需要儿童参与补充完善的开放型微绘本所占比例高达51.4%。这些开放型微绘本或画面、文字表述留有空白,如一年级上册“交朋友”一课中山羊老师教育小猴的画面中,两者的对话都以“……”收尾;或以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故事结尾,如一年级下册“谁精神?”一课中小熊裁判的疑问;或以倡导性语言来引导儿童开展更多的活动,如二年级下册“我们来做草稿本”一课中卡通小纸人的“举行珍惜纸张成果展”的倡议……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微绘本绝不只是单纯地讲故事、说道理,“补白式”“问题式”“引导式”等多形式的开放,创设了微绘本与儿童交流的空间,密切了微绘本与儿童的联系,让儿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引导儿童在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道德思辨中,提升思维品质,重构道德认知,促进道德成长。
(三)从教学实施中思副版微绘本与主版关系
分析副版微绘本与相关主版的关系,可以发现这些副版微绘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补充式,即该副版微绘本与主版密不可分,是对同一个道德教育主题的不同角度或形式的表述;另一类为延伸式,即主版已完整呈现了该主题的教学内容,副版微绘本是对其某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属于该课教学中的可选资源。
教材副版各微绘本的编写目的各不相同,如方法指导、知识拓展、意义认同、兴趣激发、价值引领、事例呈现等。补充式微绘本与教材教育主题密切相关,根据其编写目的,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加以引入,可实现对主版的补充,在与主版的相互呼应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延伸式微绘本则相对更加灵活,既可作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可视为课程资源放在课前进行学习铺垫,或作为课后的延伸学习内容。
无论是补充式还是延伸式微绘本,它们锦上添花,丰富了教材的形式,充盈了教学素材与课程资源,也让教师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时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为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微绘本不同的教学设计与使用,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形态更加多元,教学时空更为宽广,课程的实施也更加开放。
二、副版微绘本的使用建议
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合理巧妙地使用副版微绘本,让微绘本发挥其应有价值,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儿童的心灵呢?笔者认为,微绘本的教学使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厘清脉络,定微绘本之运用时机
副版微绘本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板块中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但仍与每个教育主题、每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能脱离主体教材而单独存在。因此,副版微绘本的使用也不是随意、随机的,而应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运用时机,这是微绘本有效使用的基础。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层级式主题编排,低段教材围绕每册的核心教育主题编写四个学习单元,单元主题即一级主题,单元中的每一课课题为二级主题,每一课课文中安排二至四个栏目话题,栏目话题为三级主题。因此,我们在使用副版微绘本时,首先必须要做的是深入地研读教材,厘清课文中各个栏目话题的教学主旨及相互关系,然后再看副版微绘本的内容,根据其编写意图分析应从属哪一个栏目话题,从而精准定位使用该副版微绘本的教学时机。
以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为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分析:本课共有三个栏目话题——“说说我的周末”旨在引导儿童以“回望”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周末经验,“这样可以吗”则重在引导儿童思考判断怎样安排周末才是科学合理的,“怎样安排更精彩”在前两个栏目话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金点子,引导儿童过更有意义的周末。副版微绘本《小宝,不可以》属于事例呈现式的绘本故事,同龄人小宝的困惑其实也正是许多学生的困惑,我们可以此微绘本为媒介,引导儿童主动交流和反思“不可以”的原因。在教材栏目话题的板块从属上,该微绘本与第二个话题“这样可以吗”关系紧密,都属于对周末不同行为方式的思辨,应选择在这一话题教学时使用,可放在这一教学板块作为导入的故事,同龄人相似的生活困惑必将引发儿童深切的共鸣。
(二)多元对话,赋微绘本以生活力量
副版微绘本以精美的画面、童趣的语言描绘儿童故事,再现儿童生活,但艺术化的绘本生活必定不同于儿童的真实生活。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進儿童的成长。因此,在微绘本的教学使用中,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以微绘本为桥梁,通过多层次的多元对话,引导儿童“回望”已有生活,从微绘本所描绘的“类生活”画面走进富有儿童个性印记的“真生活”场景,进而走入儿童内心与其内在道德自我对话,让微绘本因与儿童生活的联通而充满道德生长的生命力量,这是微绘本有效使用的根本。
仍以微绘本《小宝,不可以》为例,分析说明绘本教学多元对话的三个层次。首先,引导儿童与绘本文本进行对话,听绘本、看绘本、讲绘本,交流绘本内容,读懂绘本故事,这是绘本教学多元对话的第一层次。其次,与儿童经验生活对话,将微绘本与儿童生活链接,这是多元对话的第二层次。教学中可通过微绘本中的留白、问题、引导语等,将儿童与绘本的对话从文本交流引向儿童的经验回顾,使得共性的微绘本故事因儿童个体生活经验的注入而变得更加鲜活,发挥其真正的道德魅力。例如,讲读该绘本后,我们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像小宝这样的烦恼呢?”由此,将话题从绘本人物小宝的周末困惑,引向现实儿童的真实烦恼,实现从绘本交流到生活问题思考的过渡。最后,在前两次对话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儿童与内在自我对话,由绘本的道德事例反思自我道德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判与内省,帮助重构良好道德认知,让绘本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这是多元对话的第三层次。例如该绘本教学中,应引导儿童反思自己平日的做法,分析“不可以”的原因,尝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并学着理解父母,和父母积极沟通,进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好周末,这是该绘本多元对话的第三层次,也是道德学习的最终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方式,添微绘本以鲜活色彩
教材文本是相对静态的,而课堂教学却因教师、儿童的介入富有千变万化的生命动态。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副版微绘本的教学使用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其设计处理是个性化的二次创造,儿童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生成则是微绘本的三次生长。在教学使用中,我们应多方考虑,因人而异,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为微绘本添上鲜活色彩,这是微绘本教学使用的关键。
根据微绘本的不同内容、与主版内容的关系,我们可以灵活地设计微绘本的引入方式。例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中的微绘本《皮皮的故事》,以童话的方式讲述了小猪皮皮如何从不爱整洁转变为爱整洁的故事,重在阐述整洁的意义。分析故事的板块从属,我们可以采用“主题例解式”,将此故事放在栏目话题“这样做好不好”中,作为该栏目教学的生动事例,以皮皮的经历引导儿童思考整洁的意义;或者将绘本故事作为主版的补充资源,放在课后引导儿童延伸阅读;也可以采用“线索贯穿式”,将绘本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拆分呈现,分别与课文中“镜子里的我”“这样做好不好”“保持整洁有办法”等栏目话题结合教学,巧妙串联全课。
此外,副版微绘本因教材篇幅等条件限制,必定不如市面上真正的绘本图文精美。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配音、动画等方式优化绘本故事,让微绘本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副版微绘本是主版的重要辅助和补充,与主版共同呈现教学内容,促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微绘本道德内涵与价值,以微绘本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润泽儿童道德情感,涵养儿童良好的品格,让“小”绘本发挥“大”作用,达到以“微”知著、以“微”润德之效。
[王菇琼,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绘本式表达”是统编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鲜明特征,大量色彩丰富、含义深刻的图片与文字共同建构了教材,描绘儿童生活与成长的故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主副版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教材页面上方三分之二为主版内容,页面下方三分之一则用不同的色条呈现副版内容,往往以短小简洁且别有意蕴的微绘本形式出现。在低段教材中,有副版微绘本的课文占总课数一半以上。以一年级下册为例,16篇课文中有12篇编写了微绘本,其中第4课“不做‘小马虎’”和第7课“可爱的动物”更是出现了2个微绘本故事,副版微绘本在全册课次中出现比例高达75%。
如果说主版的绘本图好比大树主干,全面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反映了儿童在该成长阶段的普遍事件和共性问题,那么,副版的微绘本则如同大树的旁支,紧密关联着教学目标,对主版的教学内容起到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副版微绘本是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使用中,许多任课教师却往往因不能较好理解副版微绘本的编写意图及其与主版的关系,或泛泛而谈,只讲故事不究深意;或使用不当,不能与主版较好融合;或胡乱延伸,脱离儿童生活实际……原本教材中很好的课程资源微绘本,因低效教学而形同鸡肋。为此,如何读懂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副版微绘本的德育内涵,引领儿童的道德成长,值得我们深思。
一、副版微绘本的价值分析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副版微绘本并非只是形式上的新颖,细细研读可以发现,其涵盖内容丰富,类别多样,与主版此唱彼和,共同呈现了教材的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每一课的教育主题。笔者试从微绘本的“题材选用”“故事开放度”以及“与主版关系”这三个角度来分析阐明副版微绘本的价值所在。
(一)从儿童立场出发看副版微绘本的题材选用
低段教材中副版微绘本题材内容多样,包括描绘同龄人现实生活的儿童故事,以儿童喜爱的小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童话,以及有关传统文化的民间传说,等等。在低段教材37个副版微绘本中,儿童故事与动物童话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15次和1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40.5%和32.4%。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微绘本的题材选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充分彰显了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活德育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趣盎然的微绘本无疑是低段儿童课堂学习的最佳打开方式。微绘本服务于儿童的道德发展,围绕每一个教育主题讲述道德故事、描述道德事件,当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以憨态可掬的动物或卡通化的同龄人形象出现时,早已深深吸引了儿童的目光,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绘本的儿童故事取材于儿童生活,将精美图文与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艺术化地再现了儿童共性的生活问题和成长困惑,可以说是该阶段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当似曾相识的故事画面出现在儿童眼前时,无疑会引发他们的生活联想与共鸣。动物童话也是如此,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是卡通动物,但描述的却是儿童生活问题。以动物形象来讲述故事,可以让儿童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客观地评判道德事件。无论是儿童故事还是动物童话,都用艺术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儿童生活的“趣”与“真”。
(二)从交流对话中观副版微绘本的开放度
普通的绘本大多是完整的,无论是令人欣喜,还是让人唏嘘,往往有一个余味隽永的故事结局。而以故事是否完整对微绘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低段教材所有的微绘本故事中,有19个是不完整的,需要儿童参与补充完善的开放型微绘本所占比例高达51.4%。这些开放型微绘本或画面、文字表述留有空白,如一年级上册“交朋友”一课中山羊老师教育小猴的画面中,两者的对话都以“……”收尾;或以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故事结尾,如一年级下册“谁精神?”一课中小熊裁判的疑问;或以倡导性语言来引导儿童开展更多的活动,如二年级下册“我们来做草稿本”一课中卡通小纸人的“举行珍惜纸张成果展”的倡议……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微绘本绝不只是单纯地讲故事、说道理,“补白式”“问题式”“引导式”等多形式的开放,创设了微绘本与儿童交流的空间,密切了微绘本与儿童的联系,让儿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同时,引导儿童在与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道德思辨中,提升思维品质,重构道德认知,促进道德成长。
(三)从教学实施中思副版微绘本与主版关系
分析副版微绘本与相关主版的关系,可以发现这些副版微绘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补充式,即该副版微绘本与主版密不可分,是对同一个道德教育主题的不同角度或形式的表述;另一类为延伸式,即主版已完整呈现了该主题的教学内容,副版微绘本是对其某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属于该课教学中的可选资源。
教材副版各微绘本的编写目的各不相同,如方法指导、知识拓展、意义认同、兴趣激发、价值引领、事例呈现等。补充式微绘本与教材教育主题密切相关,根据其编写目的,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加以引入,可实现对主版的补充,在与主版的相互呼应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延伸式微绘本则相对更加灵活,既可作为课堂学习的内容,也可视为课程资源放在课前进行学习铺垫,或作为课后的延伸学习内容。
无论是补充式还是延伸式微绘本,它们锦上添花,丰富了教材的形式,充盈了教学素材与课程资源,也让教师在使用和处理教材时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为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微绘本不同的教学设计与使用,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形态更加多元,教学时空更为宽广,课程的实施也更加开放。
二、副版微绘本的使用建议
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合理巧妙地使用副版微绘本,让微绘本发挥其应有价值,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儿童的心灵呢?笔者认为,微绘本的教学使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厘清脉络,定微绘本之运用时机
副版微绘本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板块中虽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但仍与每个教育主题、每一板块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能脱离主体教材而单独存在。因此,副版微绘本的使用也不是随意、随机的,而应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运用时机,这是微绘本有效使用的基础。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层级式主题编排,低段教材围绕每册的核心教育主题编写四个学习单元,单元主题即一级主题,单元中的每一课课题为二级主题,每一课课文中安排二至四个栏目话题,栏目话题为三级主题。因此,我们在使用副版微绘本时,首先必须要做的是深入地研读教材,厘清课文中各个栏目话题的教学主旨及相互关系,然后再看副版微绘本的内容,根据其编写意图分析应从属哪一个栏目话题,从而精准定位使用该副版微绘本的教学时机。
以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为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分析:本课共有三个栏目话题——“说说我的周末”旨在引导儿童以“回望”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周末经验,“这样可以吗”则重在引导儿童思考判断怎样安排周末才是科学合理的,“怎样安排更精彩”在前两个栏目话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金点子,引导儿童过更有意义的周末。副版微绘本《小宝,不可以》属于事例呈现式的绘本故事,同龄人小宝的困惑其实也正是许多学生的困惑,我们可以此微绘本为媒介,引导儿童主动交流和反思“不可以”的原因。在教材栏目话题的板块从属上,该微绘本与第二个话题“这样可以吗”关系紧密,都属于对周末不同行为方式的思辨,应选择在这一话题教学时使用,可放在这一教学板块作为导入的故事,同龄人相似的生活困惑必将引发儿童深切的共鸣。
(二)多元对话,赋微绘本以生活力量
副版微绘本以精美的画面、童趣的语言描绘儿童故事,再现儿童生活,但艺术化的绘本生活必定不同于儿童的真实生活。道德教育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進儿童的成长。因此,在微绘本的教学使用中,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以微绘本为桥梁,通过多层次的多元对话,引导儿童“回望”已有生活,从微绘本所描绘的“类生活”画面走进富有儿童个性印记的“真生活”场景,进而走入儿童内心与其内在道德自我对话,让微绘本因与儿童生活的联通而充满道德生长的生命力量,这是微绘本有效使用的根本。
仍以微绘本《小宝,不可以》为例,分析说明绘本教学多元对话的三个层次。首先,引导儿童与绘本文本进行对话,听绘本、看绘本、讲绘本,交流绘本内容,读懂绘本故事,这是绘本教学多元对话的第一层次。其次,与儿童经验生活对话,将微绘本与儿童生活链接,这是多元对话的第二层次。教学中可通过微绘本中的留白、问题、引导语等,将儿童与绘本的对话从文本交流引向儿童的经验回顾,使得共性的微绘本故事因儿童个体生活经验的注入而变得更加鲜活,发挥其真正的道德魅力。例如,讲读该绘本后,我们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像小宝这样的烦恼呢?”由此,将话题从绘本人物小宝的周末困惑,引向现实儿童的真实烦恼,实现从绘本交流到生活问题思考的过渡。最后,在前两次对话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儿童与内在自我对话,由绘本的道德事例反思自我道德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判与内省,帮助重构良好道德认知,让绘本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这是多元对话的第三层次。例如该绘本教学中,应引导儿童反思自己平日的做法,分析“不可以”的原因,尝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并学着理解父母,和父母积极沟通,进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好周末,这是该绘本多元对话的第三层次,也是道德学习的最终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方式,添微绘本以鲜活色彩
教材文本是相对静态的,而课堂教学却因教师、儿童的介入富有千变万化的生命动态。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副版微绘本的教学使用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其设计处理是个性化的二次创造,儿童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生成则是微绘本的三次生长。在教学使用中,我们应多方考虑,因人而异,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为微绘本添上鲜活色彩,这是微绘本教学使用的关键。
根据微绘本的不同内容、与主版内容的关系,我们可以灵活地设计微绘本的引入方式。例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中的微绘本《皮皮的故事》,以童话的方式讲述了小猪皮皮如何从不爱整洁转变为爱整洁的故事,重在阐述整洁的意义。分析故事的板块从属,我们可以采用“主题例解式”,将此故事放在栏目话题“这样做好不好”中,作为该栏目教学的生动事例,以皮皮的经历引导儿童思考整洁的意义;或者将绘本故事作为主版的补充资源,放在课后引导儿童延伸阅读;也可以采用“线索贯穿式”,将绘本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拆分呈现,分别与课文中“镜子里的我”“这样做好不好”“保持整洁有办法”等栏目话题结合教学,巧妙串联全课。
此外,副版微绘本因教材篇幅等条件限制,必定不如市面上真正的绘本图文精美。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配音、动画等方式优化绘本故事,让微绘本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副版微绘本是主版的重要辅助和补充,与主版共同呈现教学内容,促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微绘本道德内涵与价值,以微绘本促进儿童道德认知,润泽儿童道德情感,涵养儿童良好的品格,让“小”绘本发挥“大”作用,达到以“微”知著、以“微”润德之效。
[王菇琼,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责任编辑 孙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