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56年10月至2015年12月近60年气象资料,结合各种气象灾害定义,通过对大量数据统计、对比,归纳出水城县近60年主要气象灾害种类,统计出各种气象灾害出现的主要时段和部分气象灾害不同强度的频率,并对各种气象灾害进行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近60年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春旱、冰雹、暴雨、雷电、秋风、秋绵雨、凝冻。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轻级和中级强度的频率最大;春旱主要出现在春季入春阶段,发生特大旱频率最大;冰雹主要发生3—5月;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雷电多发生在春、夏季;每年秋季均有秋风、秋绵雨天气发生,秋风以中级和特重级出现频率最高,秋绵雨多发生在9—10月;凝冻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春旱、暴雨、秋风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以春旱增加幅度最大,平均增加7.6 d/10年。倒春寒、冰雹、雷电、秋绵雨、凝冻呈现出减少趋势,以凝冻减少幅度为最大,平均减小7.6 d/10年。
关键词 气象灾害;特征;统计分析;贵州水城;1956—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13-04
1 水城县概况
水城县地处低纬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区,地势高低起伏不平,海拔高低相差极大,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635 m;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3 604 km2,农业人口高达 98%。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苦荞、大麦、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生姜、花生、生漆、大蒜等;特色产业有猕猴桃、茶叶、核桃、辣椒、刺梨等;中药材种植有天麻、杜仲、黄莲、半夏等;天然草场5.413 3 hm2,猪、牛、羊、鸡、鸭等养殖企业有20余家。水城县天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对农牧业、交通、旅游等生产生活影响严重。本文利用水城县近60年气象资料,结合各种气象灾害定义[1-3],详细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提前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减少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供参考。
2 水城县主要气象灾害统计分析
2.1 倒春寒灾害
倒春寒是水城县常见的灾害天气。由图1可知,除1974年、1981年、1990年、2001年、2012年未出现倒春寒天气外,其余年份均有倒春寒天气发生,发生频率高达93%,年最多出现4次(1968年、1976年、1986年);累计出现101次,平均1.7次/年。以轻级和中级倒春寒天气为主,发生轻级频率为53%,中级频率为23%,特重级频率为9%;近60年来,倒春寒天气呈逐年减小趋势,但降幅不大(表1)。水城县倒春寒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表2)。
倒春寒天气出现时间越晚,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就越大[4-6]。3月下旬,水城县春播作物普遍正处在针芽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影响较轻;4月上旬,春播作物逐渐出苗,多数果树进入开花授粉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2.2 春旱灾害
春旱是水城县最严重的灾害天气。由图2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春旱发生,其中出现最多92 d(1991年、2015年),最少12 d(1983年);近60年,水城发生春旱平均66 d/年,且呈现出增加趋势,平均增加7.6 d/10年;以特大旱发生频率52%为最高(表3)。
春旱使春播农作物表现“晚、弱、乱、慢”现象。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如马铃薯、花生、玉米、水稻等普遍形成晚播晚发。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如小麦、油菜、猕猴桃等,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齐,给管理带来困难。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2.3 冰雹灾害
水城县冰雹直接影响农作物开花挂果,烤烟受损,严重年代甚至造成绝收,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水城县除1960年、1988年、2006年没降雹外,其余年份均有发生,最高降雹天数7 d(1972年、1979年、2002年),最低1 d(2012年),平均降雹天数为2 d/年,且呈现出减小趋势,平均减小1.5次/10年。由表4可知,水城县每年各月份均有降雹记录,最高降雹天数出现在4月,其次是5月,再次是3月,70%以上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3—5月。
2.4 暴雨灾害
暴雨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常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由暴雨级别看,水城县历年多出现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极少。由图4可知,水城县近60年,除1962年、1967年、1971年、1988年、2013年无暴雨外,其余年份均有发生,每年暴雨发生频率高达91.5%,平均暴雨为2 d/年,且出现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大暴雨有7次(1963年、1967年、1974年、1981年、1993年、2004年、2014年);暴雨多发生在6—9月(表5),占全年暴雨总次数的80%。
2.5 雷电灾害
雷电是房屋火灾、森林火灾、供电通讯中断、家电损坏、人员伤亡的直接引起者其对市民生活影响非常大。
由图5可知,水城县雷电发生频率为100%,大多是冰雹及暴雨发生的前兆,因此多产生于春、夏季。全年发生雷电天气最多有75 d,最少22 d,平均49 d,但水城县雷电灾害天气呈减小趋势,且减小明显,平均减小2.4 d/10年。
2.6 秋风灾害
水城县秋风天气常导致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发生倒伏、谷粒生芽等影响。水城县近60年来,只有11年未出现秋风灾害天气,发生频率为81%,最多年份可达4次,且逐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图6)。县内以中级秋风发生频率最高,占发生次数的34%;其次是特重级秋风,占30%(表6)。 2.7 秋绵雨灾害
秋季绵雨对农业的危害较大,轻则使水稻、玉米成熟期延长,重则使秋收作物倒伏、谷粒生芽;秋季绵雨影响田间生产活动的进行,导致不能及时收获或已收获的也不能脱粒晾干入库而发生霉烂变质。
由图7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秋绵雨天气发生,平均次数2次/年。近60年来,出现秋绵雨天气最少次数有1次(1956年、1959年、1983年、198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3年);2001年之后出现的有7个年份,最多年份达4次,但呈减小趋势,平均减小1次/10年。在秋季各月均有秋绵雨天气发生,大部分地区以10月出现秋季绵雨的频率最大,其次是9月,11月最小(表7)。
2.8 凝冻灾害
严重的凝冻天气可破坏有线通讯、影响电力输送、中断交通运输、发生交通事故;冻死牲畜、冻坏农作物等。
由图8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凝冻天气出现,出现天数最多为51 d(1984年),最少为2015年的2 d,平均17 d/年,且呈现出逐年减小变化趋势,平均减小7.6次/10年。凝冻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表8)。
3 结论
(1)水城县气象灾害天气主要有倒春寒、春旱、冰雹、暴雨、雷电、秋风、秋绵雨、凝冻。
(2)倒春寒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轻级和中级强度的频率最大;春旱主要出现在春季入春阶段,发生特大旱频率最大;冰雹主要发生3—5月;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雷电多发生在春、夏2季;每年均有秋风、秋绵雨天气发生,秋风以中级和特重级出现频率最高,秋绵雨多发生在9—10月;凝冻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3)春旱、暴雨、秋风等灾害呈略有增加趋势,春旱增加幅度最大,平均增加7.6 d/10年;倒春寒、冰雹、雷电、秋绵雨、凝冻等灾害变化呈略有减小趋势,凝冻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小7.6 d/10年,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有关。
4 参考文献
[1] 许炳南.贵州气候灾害的划分标准[J].贵州气象,1999,23(3):42-47.
[2] 吴战平.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气候评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
[3] 于俊伟,周涛.贵州省近50a降水资源的评估[J].贵州气象,2005(增刊1):22-23.
[4] 刘丽萍,聂祥,李应桃,等.贵州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155.
[5] 吴吉东,傅宇,张洁,等.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9):1520-1530.
[6] 罗生洲,汪青春,戴升.青海省气象灾害的若干气候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2(6):1380-1387.
关键词 气象灾害;特征;统计分析;贵州水城;1956—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13-04
1 水城县概况
水城县地处低纬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山区,地势高低起伏不平,海拔高低相差极大,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635 m;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3 604 km2,农业人口高达 98%。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苦荞、大麦、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生姜、花生、生漆、大蒜等;特色产业有猕猴桃、茶叶、核桃、辣椒、刺梨等;中药材种植有天麻、杜仲、黄莲、半夏等;天然草场5.413 3 hm2,猪、牛、羊、鸡、鸭等养殖企业有20余家。水城县天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对农牧业、交通、旅游等生产生活影响严重。本文利用水城县近60年气象资料,结合各种气象灾害定义[1-3],详细分析主要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提前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减少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供参考。
2 水城县主要气象灾害统计分析
2.1 倒春寒灾害
倒春寒是水城县常见的灾害天气。由图1可知,除1974年、1981年、1990年、2001年、2012年未出现倒春寒天气外,其余年份均有倒春寒天气发生,发生频率高达93%,年最多出现4次(1968年、1976年、1986年);累计出现101次,平均1.7次/年。以轻级和中级倒春寒天气为主,发生轻级频率为53%,中级频率为23%,特重级频率为9%;近60年来,倒春寒天气呈逐年减小趋势,但降幅不大(表1)。水城县倒春寒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表2)。
倒春寒天气出现时间越晚,对农作物的危害性就越大[4-6]。3月下旬,水城县春播作物普遍正处在针芽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影响较轻;4月上旬,春播作物逐渐出苗,多数果树进入开花授粉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2.2 春旱灾害
春旱是水城县最严重的灾害天气。由图2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春旱发生,其中出现最多92 d(1991年、2015年),最少12 d(1983年);近60年,水城发生春旱平均66 d/年,且呈现出增加趋势,平均增加7.6 d/10年;以特大旱发生频率52%为最高(表3)。
春旱使春播农作物表现“晚、弱、乱、慢”现象。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如马铃薯、花生、玉米、水稻等普遍形成晚播晚发。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如小麦、油菜、猕猴桃等,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齐,给管理带来困难。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2.3 冰雹灾害
水城县冰雹直接影响农作物开花挂果,烤烟受损,严重年代甚至造成绝收,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水城县除1960年、1988年、2006年没降雹外,其余年份均有发生,最高降雹天数7 d(1972年、1979年、2002年),最低1 d(2012年),平均降雹天数为2 d/年,且呈现出减小趋势,平均减小1.5次/10年。由表4可知,水城县每年各月份均有降雹记录,最高降雹天数出现在4月,其次是5月,再次是3月,70%以上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3—5月。
2.4 暴雨灾害
暴雨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常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由暴雨级别看,水城县历年多出现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极少。由图4可知,水城县近60年,除1962年、1967年、1971年、1988年、2013年无暴雨外,其余年份均有发生,每年暴雨发生频率高达91.5%,平均暴雨为2 d/年,且出现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大暴雨有7次(1963年、1967年、1974年、1981年、1993年、2004年、2014年);暴雨多发生在6—9月(表5),占全年暴雨总次数的80%。
2.5 雷电灾害
雷电是房屋火灾、森林火灾、供电通讯中断、家电损坏、人员伤亡的直接引起者其对市民生活影响非常大。
由图5可知,水城县雷电发生频率为100%,大多是冰雹及暴雨发生的前兆,因此多产生于春、夏季。全年发生雷电天气最多有75 d,最少22 d,平均49 d,但水城县雷电灾害天气呈减小趋势,且减小明显,平均减小2.4 d/10年。
2.6 秋风灾害
水城县秋风天气常导致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发生倒伏、谷粒生芽等影响。水城县近60年来,只有11年未出现秋风灾害天气,发生频率为81%,最多年份可达4次,且逐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图6)。县内以中级秋风发生频率最高,占发生次数的34%;其次是特重级秋风,占30%(表6)。 2.7 秋绵雨灾害
秋季绵雨对农业的危害较大,轻则使水稻、玉米成熟期延长,重则使秋收作物倒伏、谷粒生芽;秋季绵雨影响田间生产活动的进行,导致不能及时收获或已收获的也不能脱粒晾干入库而发生霉烂变质。
由图7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秋绵雨天气发生,平均次数2次/年。近60年来,出现秋绵雨天气最少次数有1次(1956年、1959年、1983年、198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3年);2001年之后出现的有7个年份,最多年份达4次,但呈减小趋势,平均减小1次/10年。在秋季各月均有秋绵雨天气发生,大部分地区以10月出现秋季绵雨的频率最大,其次是9月,11月最小(表7)。
2.8 凝冻灾害
严重的凝冻天气可破坏有线通讯、影响电力输送、中断交通运输、发生交通事故;冻死牲畜、冻坏农作物等。
由图8可知,水城县每年均有凝冻天气出现,出现天数最多为51 d(1984年),最少为2015年的2 d,平均17 d/年,且呈现出逐年减小变化趋势,平均减小7.6次/10年。凝冻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表8)。
3 结论
(1)水城县气象灾害天气主要有倒春寒、春旱、冰雹、暴雨、雷电、秋风、秋绵雨、凝冻。
(2)倒春寒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轻级和中级强度的频率最大;春旱主要出现在春季入春阶段,发生特大旱频率最大;冰雹主要发生3—5月;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雷电多发生在春、夏2季;每年均有秋风、秋绵雨天气发生,秋风以中级和特重级出现频率最高,秋绵雨多发生在9—10月;凝冻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3)春旱、暴雨、秋风等灾害呈略有增加趋势,春旱增加幅度最大,平均增加7.6 d/10年;倒春寒、冰雹、雷电、秋绵雨、凝冻等灾害变化呈略有减小趋势,凝冻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小7.6 d/10年,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有关。
4 参考文献
[1] 许炳南.贵州气候灾害的划分标准[J].贵州气象,1999,23(3):42-47.
[2] 吴战平.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气候评析[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
[3] 于俊伟,周涛.贵州省近50a降水资源的评估[J].贵州气象,2005(增刊1):22-23.
[4] 刘丽萍,聂祥,李应桃,等.贵州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155.
[5] 吴吉东,傅宇,张洁,等.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9):1520-1530.
[6] 罗生洲,汪青春,戴升.青海省气象灾害的若干气候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2(6):138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