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到了成熟时期,仕女画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是日本美术史上非常具有民族性的珍贵遗产,他们分别是中国和日本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画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从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艺术风格
【关键词】仕女画;浮世绘;艺术风格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艺术家们描绘的重要题材,中国唐代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是中日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到成熟时期,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毗邻于中国,其艺术的发展演变也断断续续接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经过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在对中国人物画的学习与借鉴后,探索出了显露着“大和魂”的有着本土特色的浮世绘艺术,成为了日本绘画艺术璀璨的珍宝。
一、题材的选择
唐代仕女画与浮世绘美人画虽然都是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艺术作品,但是由于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女性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我国最早的仕女画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夔凤人物图》,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仕女画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分科而存在,在唐代人物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经济空前繁荣,民风开放,为仕女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唐代仕女画多表现上层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形象及日常生活,如《簪花仕女图》描绘了贵族妇女及侍从游园赏花的闲适情节,《捣练图》表现的是宫廷女子协作捣练缝衣的景象,《虢国夫人游春图》则表现的是虢国夫人携侍从骑马春游的情景。
日本浮世绘艺术是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但它却在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仍保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特色。浮世绘既有彩色印刷的套色版画,也有肉笔手绘作品,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于是出现了为满足市民阶层审美的表现市井百态、民情风俗的浮世绘艺术,而浮世绘美人画则以年轻貌美的女子如歌舞伎为题材,如菱川师宣、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磨等,均是以擅画美人而得名的浮世绘大师。
二、形象的塑造
唐代文明开化,人物画也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仕女画中的女子端庄大气,秀丽雅致,非常富于静态美,如《簪花仕女图》中观花的女子,雍容大气,古雅富丽,画面中人物的呈现也多以静态动作为主,没有较大幅度的动作出现,人物面部表情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背景则以留白为主,并无过多繁缛的添加。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为满足市民审美而充满了世俗性的特点,画中的女子妖娆妩媚,风情万种,动作幅度也比较大,人物表情也非常丰富,或颦或笑,富于动态美,人物多置于情境中,背景丰富,富有生活情态。
三、艺术语言的运用
1、用线特点:
中国工笔画素来讲究用线,单单线条就总结出了“十八描”的画法,唐代仕女画线条工谨细致,工细纤美而有韧性,用线斟酌轻重虚实;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用线上虽然借鉴学习了中国传统仕女画,但是又极具自己的特点,用线大胆泼辣,没有刻意的粗细深浅变化,随意性很强,可以说,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不同。
2、设色方法
比較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与菱川师宣的《见返美人图》,两幅画都是用绢本绘制,将工细谨致的主体人物置于空无一物的古朴厚重的绢色背景之上,两者比较之下,《簪花仕女图》的设色更加雍容华贵、富丽古雅;《见返美人图》则色彩丰富却素雅,雅致中见活泼,非常有装饰意味。在染色方法上,唐代仕女画是通过分染、罩染、渲染、背衬等方法层层堆叠进行着色的,古称“三矾九染”,面部则采用“三白法”对人物的额头、鼻子、下巴进行提染;日本浮世绘美人图则是追求平面化,是对人物进行单色平涂,面部用肤色平涂,表现出透明感。两者在使用墨色上区别也非常的大,唐代仕女画乃至中国传统工笔画在墨色的使用上非常的谨慎,大多只见于乌黑的头发,或者小面积的黑颜色,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在黑色的使用上非常大胆,不仅人物服饰上出现大面积黑色,也有大面积黑色背景的渲染。
3、构图规律
唐代仕女画通常以长卷的形式展开,将一个个完整的人物排布在画面里,并按照人物身份的等级遵从“主大从小”的构图规律,画面中往往没有半截身子的人物,背景则留白,较少表现背景;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多以单幅的形式出现,它往往描绘某个动态的瞬间,背景丰富多样,人物根据图幅大小安排全身或半身像,人物无尊卑之分,非常生活化。
对比中国唐代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我们会发现,这两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却拥有着不一样的生命气质,前者从容祥和,后者浓烈有力。然而脱胎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浮世绘美人画虽然是在中国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却有着另一番不一般的成就,它甚至漂洋过海对西方的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目的不在于比较出是非高下,而是要通过对两种艺术的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并发掘出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在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看到日本人多元的价值观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的有效吸收与摒弃是日本艺术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唐代仕女画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手段,这对我们当代工笔画创作的绘画语言形成及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有效借鉴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成功,学习其发展经验,学习外来文化而又不丢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追赶世界艺术潮流的同时又不丢失自我,探索出我们现当代女性题材绘画创作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绘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
[2]周积寅,耿剑主编.俞剑华美术史论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3]黄辉.中国仕女画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10,第1版.
[4]汪笑兮.东方美术的启示——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宋丽丽(1993.3) 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方向2016级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仕女画;浮世绘;艺术风格
从古至今女性都是艺术家们描绘的重要题材,中国唐代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是中日两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到成熟时期,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毗邻于中国,其艺术的发展演变也断断续续接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经过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在对中国人物画的学习与借鉴后,探索出了显露着“大和魂”的有着本土特色的浮世绘艺术,成为了日本绘画艺术璀璨的珍宝。
一、题材的选择
唐代仕女画与浮世绘美人画虽然都是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艺术作品,但是由于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女性题材的选择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我国最早的仕女画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夔凤人物图》,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仕女画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分科而存在,在唐代人物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代经济空前繁荣,民风开放,为仕女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唐代仕女画多表现上层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形象及日常生活,如《簪花仕女图》描绘了贵族妇女及侍从游园赏花的闲适情节,《捣练图》表现的是宫廷女子协作捣练缝衣的景象,《虢国夫人游春图》则表现的是虢国夫人携侍从骑马春游的情景。
日本浮世绘艺术是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但它却在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仍保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特色。浮世绘既有彩色印刷的套色版画,也有肉笔手绘作品,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于是出现了为满足市民阶层审美的表现市井百态、民情风俗的浮世绘艺术,而浮世绘美人画则以年轻貌美的女子如歌舞伎为题材,如菱川师宣、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磨等,均是以擅画美人而得名的浮世绘大师。
二、形象的塑造
唐代文明开化,人物画也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仕女画中的女子端庄大气,秀丽雅致,非常富于静态美,如《簪花仕女图》中观花的女子,雍容大气,古雅富丽,画面中人物的呈现也多以静态动作为主,没有较大幅度的动作出现,人物面部表情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背景则以留白为主,并无过多繁缛的添加。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为满足市民审美而充满了世俗性的特点,画中的女子妖娆妩媚,风情万种,动作幅度也比较大,人物表情也非常丰富,或颦或笑,富于动态美,人物多置于情境中,背景丰富,富有生活情态。
三、艺术语言的运用
1、用线特点:
中国工笔画素来讲究用线,单单线条就总结出了“十八描”的画法,唐代仕女画线条工谨细致,工细纤美而有韧性,用线斟酌轻重虚实;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用线上虽然借鉴学习了中国传统仕女画,但是又极具自己的特点,用线大胆泼辣,没有刻意的粗细深浅变化,随意性很强,可以说,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不同。
2、设色方法
比較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与菱川师宣的《见返美人图》,两幅画都是用绢本绘制,将工细谨致的主体人物置于空无一物的古朴厚重的绢色背景之上,两者比较之下,《簪花仕女图》的设色更加雍容华贵、富丽古雅;《见返美人图》则色彩丰富却素雅,雅致中见活泼,非常有装饰意味。在染色方法上,唐代仕女画是通过分染、罩染、渲染、背衬等方法层层堆叠进行着色的,古称“三矾九染”,面部则采用“三白法”对人物的额头、鼻子、下巴进行提染;日本浮世绘美人图则是追求平面化,是对人物进行单色平涂,面部用肤色平涂,表现出透明感。两者在使用墨色上区别也非常的大,唐代仕女画乃至中国传统工笔画在墨色的使用上非常的谨慎,大多只见于乌黑的头发,或者小面积的黑颜色,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在黑色的使用上非常大胆,不仅人物服饰上出现大面积黑色,也有大面积黑色背景的渲染。
3、构图规律
唐代仕女画通常以长卷的形式展开,将一个个完整的人物排布在画面里,并按照人物身份的等级遵从“主大从小”的构图规律,画面中往往没有半截身子的人物,背景则留白,较少表现背景;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多以单幅的形式出现,它往往描绘某个动态的瞬间,背景丰富多样,人物根据图幅大小安排全身或半身像,人物无尊卑之分,非常生活化。
对比中国唐代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我们会发现,这两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却拥有着不一样的生命气质,前者从容祥和,后者浓烈有力。然而脱胎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浮世绘美人画虽然是在中国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而来的,却有着另一番不一般的成就,它甚至漂洋过海对西方的艺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目的不在于比较出是非高下,而是要通过对两种艺术的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并发掘出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在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看到日本人多元的价值观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的有效吸收与摒弃是日本艺术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唐代仕女画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手段,这对我们当代工笔画创作的绘画语言形成及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有效借鉴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成功,学习其发展经验,学习外来文化而又不丢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追赶世界艺术潮流的同时又不丢失自我,探索出我们现当代女性题材绘画创作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绘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
[2]周积寅,耿剑主编.俞剑华美术史论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3]黄辉.中国仕女画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10,第1版.
[4]汪笑兮.东方美术的启示——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宋丽丽(1993.3) 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方向2016级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