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1~11月,汽车产销805.94万辆和795.12万辆,同比增长22.25%和23.19%,分别比2006年全年净增77.97万辆和73.52万辆。乘用车产销575.87万辆和566.22万辆,同比增长21.64%和22.82%,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13.6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商用车产销280.08万辆和228.91万辆,同比增长23.83%和24.12%。预计全年汽车产销850万辆没有任何问题,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定局。那么,2008年汽车行业又将如何?自主品牌能否有新的发展?笔者分析,2008年自主品牌将面临新一轮挑战。
面临的新挑战
1、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而且表现得更加明显。宏观经济过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二是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三是贸易顺差过大;四是货币供应偏大,信贷投放过多。2008年将迎来市场化调控不一样的重大变化,即行政调控开始强力介入宏观调控。这被称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夜严厉紧缩的“第一枪”。伴随2007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持续收紧,2008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严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仍然继续,行政审批的市场准入政策会更加严格。2008年经济运行速度减缓,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为从紧。对于高度依赖资金的轿车企业而言,2008年很可能遭遇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受此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资本灵活性下降。因而,自主品牌企业的运行将面临较大压力。对于近期快速进入轿车行业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进入轿车行业不仅是跳高,跳进来后更是漫长的马拉松,而这场马拉松的主要支撑就是资金,而贷款收缩对其扩张将产生影响。2008年的加息幅度可能仍较大,因此自主品牌的资金压力将加大。
2、汽车环保政案法规趋严的挑战
2008年的政策法规对自主品牌的压力要远大于洋品牌。以上海为代表的“二次限小”成为现实,这种假鼓励真限制的方法隐蔽性很强。很多城市可能会效仿,这对小排量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励成为温柔的陷阱。新的排放准和碰撞标准、第二阶段燃油限值等都对自主品牌的短期发展产生较明显的制约,自主品牌在2008年仍需补上技术升级的课程。北京欧Ⅳ标准的实施,开启了一个能源环保的新时代。效仿北京。其他省市也将在节能环保方面逐渐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这无疑加重了自主品牌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和技术开发难度。环保节能必然成为众多因素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北京欧Ⅳ标准虽然只是一个北京市场,但预示着中国在环保节能方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增加相关设备带给每辆车增加5000元的成本,对于利润很薄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人民币升值对汽车出口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出口创汇4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量及创汇额均超过2006年全年。如果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们的汽车整车出口量增幅应该更快。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4万辆,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轿车出口达到9万多辆,比上年增长200%;整车出口金额31.2亿美元,增长97.3%。另外,整车出口数量增幅大幅下跌,但出口金额增幅却大幅上涨,说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的整车价值大幅提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然不利于汽车出口。如果企业的利润率在10%,一旦人民币升值4~5%,这就吞掉了一半的利润。应该说,在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汽车消费市场早已被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所垄断,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总价较低的客车、货车和轿车上。比如轿车,我们的主要优势是物美价廉,品牌、技术、服务等优势不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必造成中国出口汽车的产品涨价,从而丧失价格优势。削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价格战、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挑战
价格几乎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销售催化剂。2008年如果仍然延续降价趋势,对自主品牌利润趋薄的企业将是非常严峻的挑战。2007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上是处于缓慢下滑通道中。1月份达到32%的市场份额最高点,11月份的24.20%则是处于第二个较低的月份。随着销量不断下降,自主品牌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明显下滑。近几年用于生产汽车的各种原材料大幅上涨,加重了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负担。如钢材的涨价。受影响最大的是造船业和汽车业。一涨一降加剧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压力,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5、国外洋品牌的挑战
综观车市,自主品牌汽车成绩斐然。在低端车市场上,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型稳居要地;而在中高级车领域。荣威凭其单一车型750获得一席之地。不管你是否仍持怀疑态度,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和飞跃都有目共睹。在自主品牌向中高级车型寻求突破的时候,海外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纷纷向下调整产品战略,中外企业之间产生全面的正面碰撞。目前,自主品牌的轿车阵地仍集中于10万元以下的市场,而2008年年初又将有一些厂家进来,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品等待投放。这些新品在短暂的年初市场旺销期还不能充分表现,而进入5月份后,市场将较冷淡,因此自主品牌的新车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在低速增长的市场中保持合理的销量和份额将是严峻的考验。
化解压力和挑战
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化解:
1、自主品牌要定位
作为一个有长远战略规划的汽车品牌,应该为自己标立鲜明的品牌定位。而且,只有品牌定位与生活态度契合,才能有效吸引特定人群。比如宝马强调运动特性,凯迪拉克强调享受奢华,荣威强调贵雅品位,这类直指“生活态度”的定位很容易赢得共鸣,从而被向往此种生活的人欣然接受。而定位模糊不清,则会令品牌陷入难以推广的尴尬境地。
2、自主品牌要有“家族特性”
品牌下的各款产品间要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特性”。福特的×型前脸和大众的u型前脸正是它们各自的家族特征,风格一致就能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自主品牌中,华展是个很好的范例。原本华晨车的“宝马脸”虽然带来了销量,却没有带来口碑。“徒有虚表”、“低劣抄袭”、“不伦不类”……诸如此类的恶评随处可见。令人欣慰的是。今日我们已经从华晨的新车型上看到了属于华晨自己的特征,尽管设计本身不够完美,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3、要拥有向心力和话语权
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领域舍得花费血本。靠着“模仿”和“借鉴”节省下来的研发成本。自主品牌的确拥有了一些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分一杯残羹,而得不到公众的尊重。更不用说拥有FANS了。一旦激烈的价格战打响,这些品牌就将失去竞争力,很快会被淘汰。在研发上,上汽荣威所采用“中、英、韩三地无接缝研发”的模式值得借鉴。引人国外顶尖的技术型人才,在研发中协同作战,可以事半功倍。
4、要有新的眼光和营销方式
凯迪拉克的名人营销、奥迪的文化营销、宝马和奔驰的体育营销、通用的娱乐信息营销……大胆的营销方式分别为这些品牌凝聚了不同人群的关注,为品牌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同时也使之在汽车以外的各个领域分别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如何让品牌结合娱乐与时尚,打造出人们心中的“精神领袖”,是自主品牌需要好好学习的功课。
5、要提升自主品牌高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欧洲已经跃升为中国汽车第二大出口市场。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整车出口量达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事实上,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挺进海外市场;不仅在大型国际车展上频频亮相,还到海外去收购洋品牌,大有席卷全球之势。不过,进军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进入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首先就要应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挑战。随着自主品牌对产品品质的日益重视和提高,售后服务已然成为决定品牌高度的又一衡量标准。对于这一挑战,欲发力国际市场的自主厂商们已经进行了不少努力。海马汽车在2006年9月推出了服务品牌“蓝色扳手”;奇瑞汽车2007年也开始全力打造“快乐体验”服务品牌。近期,东风本田、海马汽车、一汽马自达等几个厂商也不约而同打起了售后服务技能竞赛的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实现长足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就要实现从品质到服务的更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最终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6、采取对策,化解人民币升值
比如短期内,汽车厂商可以在出口中选择结汇汇率相对高的外资银行、报价时采用远期汇率、与合作方商议结算币种从美元改为其他币种比如欧元等,甚至可以采用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从战略层面上,可以采用内部建设(产品升级、成本控制)、海外建厂、海外并购等措施。目前出口已经是汽车厂商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对于某个汽车细分市场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在国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就必然也完全可以成为战略选择。预计未来5~10年内,将可以看到国内汽车厂商在海外并购的动作。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建成八九座海外工厂,这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得到不少国内汽车企业的认可。实际上,海外建厂、海外并购也是规避贸易政策风险的有效措施。我们已经看到,目前某些国家对中国汽车出口在贸易政策上有所反弹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大势所趋,但改革不是没有目的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为发展大局服务。从各方面,包括汇率改革等宏观政策环境方面,完全而且必须为促进中国汽车参与世界竞争创造条件。
面临的新挑战
1、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而且表现得更加明显。宏观经济过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二是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三是贸易顺差过大;四是货币供应偏大,信贷投放过多。2008年将迎来市场化调控不一样的重大变化,即行政调控开始强力介入宏观调控。这被称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夜严厉紧缩的“第一枪”。伴随2007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持续收紧,2008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严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仍然继续,行政审批的市场准入政策会更加严格。2008年经济运行速度减缓,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为从紧。对于高度依赖资金的轿车企业而言,2008年很可能遭遇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受此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资本灵活性下降。因而,自主品牌企业的运行将面临较大压力。对于近期快速进入轿车行业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进入轿车行业不仅是跳高,跳进来后更是漫长的马拉松,而这场马拉松的主要支撑就是资金,而贷款收缩对其扩张将产生影响。2008年的加息幅度可能仍较大,因此自主品牌的资金压力将加大。
2、汽车环保政案法规趋严的挑战
2008年的政策法规对自主品牌的压力要远大于洋品牌。以上海为代表的“二次限小”成为现实,这种假鼓励真限制的方法隐蔽性很强。很多城市可能会效仿,这对小排量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励成为温柔的陷阱。新的排放准和碰撞标准、第二阶段燃油限值等都对自主品牌的短期发展产生较明显的制约,自主品牌在2008年仍需补上技术升级的课程。北京欧Ⅳ标准的实施,开启了一个能源环保的新时代。效仿北京。其他省市也将在节能环保方面逐渐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这无疑加重了自主品牌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和技术开发难度。环保节能必然成为众多因素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北京欧Ⅳ标准虽然只是一个北京市场,但预示着中国在环保节能方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增加相关设备带给每辆车增加5000元的成本,对于利润很薄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人民币升值对汽车出口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出口创汇4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量及创汇额均超过2006年全年。如果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们的汽车整车出口量增幅应该更快。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4万辆,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轿车出口达到9万多辆,比上年增长200%;整车出口金额31.2亿美元,增长97.3%。另外,整车出口数量增幅大幅下跌,但出口金额增幅却大幅上涨,说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的整车价值大幅提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然不利于汽车出口。如果企业的利润率在10%,一旦人民币升值4~5%,这就吞掉了一半的利润。应该说,在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汽车消费市场早已被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所垄断,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总价较低的客车、货车和轿车上。比如轿车,我们的主要优势是物美价廉,品牌、技术、服务等优势不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必造成中国出口汽车的产品涨价,从而丧失价格优势。削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价格战、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挑战
价格几乎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销售催化剂。2008年如果仍然延续降价趋势,对自主品牌利润趋薄的企业将是非常严峻的挑战。2007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上是处于缓慢下滑通道中。1月份达到32%的市场份额最高点,11月份的24.20%则是处于第二个较低的月份。随着销量不断下降,自主品牌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明显下滑。近几年用于生产汽车的各种原材料大幅上涨,加重了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负担。如钢材的涨价。受影响最大的是造船业和汽车业。一涨一降加剧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压力,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5、国外洋品牌的挑战
综观车市,自主品牌汽车成绩斐然。在低端车市场上,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型稳居要地;而在中高级车领域。荣威凭其单一车型750获得一席之地。不管你是否仍持怀疑态度,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和飞跃都有目共睹。在自主品牌向中高级车型寻求突破的时候,海外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纷纷向下调整产品战略,中外企业之间产生全面的正面碰撞。目前,自主品牌的轿车阵地仍集中于10万元以下的市场,而2008年年初又将有一些厂家进来,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品等待投放。这些新品在短暂的年初市场旺销期还不能充分表现,而进入5月份后,市场将较冷淡,因此自主品牌的新车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在低速增长的市场中保持合理的销量和份额将是严峻的考验。
化解压力和挑战
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化解:
1、自主品牌要定位
作为一个有长远战略规划的汽车品牌,应该为自己标立鲜明的品牌定位。而且,只有品牌定位与生活态度契合,才能有效吸引特定人群。比如宝马强调运动特性,凯迪拉克强调享受奢华,荣威强调贵雅品位,这类直指“生活态度”的定位很容易赢得共鸣,从而被向往此种生活的人欣然接受。而定位模糊不清,则会令品牌陷入难以推广的尴尬境地。
2、自主品牌要有“家族特性”
品牌下的各款产品间要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特性”。福特的×型前脸和大众的u型前脸正是它们各自的家族特征,风格一致就能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自主品牌中,华展是个很好的范例。原本华晨车的“宝马脸”虽然带来了销量,却没有带来口碑。“徒有虚表”、“低劣抄袭”、“不伦不类”……诸如此类的恶评随处可见。令人欣慰的是。今日我们已经从华晨的新车型上看到了属于华晨自己的特征,尽管设计本身不够完美,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3、要拥有向心力和话语权
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领域舍得花费血本。靠着“模仿”和“借鉴”节省下来的研发成本。自主品牌的确拥有了一些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分一杯残羹,而得不到公众的尊重。更不用说拥有FANS了。一旦激烈的价格战打响,这些品牌就将失去竞争力,很快会被淘汰。在研发上,上汽荣威所采用“中、英、韩三地无接缝研发”的模式值得借鉴。引人国外顶尖的技术型人才,在研发中协同作战,可以事半功倍。
4、要有新的眼光和营销方式
凯迪拉克的名人营销、奥迪的文化营销、宝马和奔驰的体育营销、通用的娱乐信息营销……大胆的营销方式分别为这些品牌凝聚了不同人群的关注,为品牌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同时也使之在汽车以外的各个领域分别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如何让品牌结合娱乐与时尚,打造出人们心中的“精神领袖”,是自主品牌需要好好学习的功课。
5、要提升自主品牌高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欧洲已经跃升为中国汽车第二大出口市场。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整车出口量达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事实上,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挺进海外市场;不仅在大型国际车展上频频亮相,还到海外去收购洋品牌,大有席卷全球之势。不过,进军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进入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首先就要应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挑战。随着自主品牌对产品品质的日益重视和提高,售后服务已然成为决定品牌高度的又一衡量标准。对于这一挑战,欲发力国际市场的自主厂商们已经进行了不少努力。海马汽车在2006年9月推出了服务品牌“蓝色扳手”;奇瑞汽车2007年也开始全力打造“快乐体验”服务品牌。近期,东风本田、海马汽车、一汽马自达等几个厂商也不约而同打起了售后服务技能竞赛的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实现长足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就要实现从品质到服务的更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最终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6、采取对策,化解人民币升值
比如短期内,汽车厂商可以在出口中选择结汇汇率相对高的外资银行、报价时采用远期汇率、与合作方商议结算币种从美元改为其他币种比如欧元等,甚至可以采用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从战略层面上,可以采用内部建设(产品升级、成本控制)、海外建厂、海外并购等措施。目前出口已经是汽车厂商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对于某个汽车细分市场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在国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就必然也完全可以成为战略选择。预计未来5~10年内,将可以看到国内汽车厂商在海外并购的动作。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建成八九座海外工厂,这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得到不少国内汽车企业的认可。实际上,海外建厂、海外并购也是规避贸易政策风险的有效措施。我们已经看到,目前某些国家对中国汽车出口在贸易政策上有所反弹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大势所趋,但改革不是没有目的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为发展大局服务。从各方面,包括汇率改革等宏观政策环境方面,完全而且必须为促进中国汽车参与世界竞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