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自主品牌面临新挑战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1~11月,汽车产销805.94万辆和795.12万辆,同比增长22.25%和23.19%,分别比2006年全年净增77.97万辆和73.52万辆。乘用车产销575.87万辆和566.22万辆,同比增长21.64%和22.82%,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13.6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商用车产销280.08万辆和228.91万辆,同比增长23.83%和24.12%。预计全年汽车产销850万辆没有任何问题,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定局。那么,2008年汽车行业又将如何?自主品牌能否有新的发展?笔者分析,2008年自主品牌将面临新一轮挑战。
  
  面临的新挑战
  
  1、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但是,宏观经济总体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而且表现得更加明显。宏观经济过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二是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三是贸易顺差过大;四是货币供应偏大,信贷投放过多。2008年将迎来市场化调控不一样的重大变化,即行政调控开始强力介入宏观调控。这被称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夜严厉紧缩的“第一枪”。伴随2007年下半年宏观调控的持续收紧,2008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严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仍然继续,行政审批的市场准入政策会更加严格。2008年经济运行速度减缓,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为从紧。对于高度依赖资金的轿车企业而言,2008年很可能遭遇到现金流不足的情况。受此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资本灵活性下降。因而,自主品牌企业的运行将面临较大压力。对于近期快速进入轿车行业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进入轿车行业不仅是跳高,跳进来后更是漫长的马拉松,而这场马拉松的主要支撑就是资金,而贷款收缩对其扩张将产生影响。2008年的加息幅度可能仍较大,因此自主品牌的资金压力将加大。
  
  2、汽车环保政案法规趋严的挑战
  2008年的政策法规对自主品牌的压力要远大于洋品牌。以上海为代表的“二次限小”成为现实,这种假鼓励真限制的方法隐蔽性很强。很多城市可能会效仿,这对小排量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励成为温柔的陷阱。新的排放准和碰撞标准、第二阶段燃油限值等都对自主品牌的短期发展产生较明显的制约,自主品牌在2008年仍需补上技术升级的课程。北京欧Ⅳ标准的实施,开启了一个能源环保的新时代。效仿北京。其他省市也将在节能环保方面逐渐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这无疑加重了自主品牌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和技术开发难度。环保节能必然成为众多因素中最为直接的影响。北京欧Ⅳ标准虽然只是一个北京市场,但预示着中国在环保节能方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增加相关设备带给每辆车增加5000元的成本,对于利润很薄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人民币升值对汽车出口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出口创汇47.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量及创汇额均超过2006年全年。如果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们的汽车整车出口量增幅应该更快。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4万辆,比2005年增长一倍左右,其中轿车出口达到9万多辆,比上年增长200%;整车出口金额31.2亿美元,增长97.3%。另外,整车出口数量增幅大幅下跌,但出口金额增幅却大幅上涨,说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的整车价值大幅提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显然不利于汽车出口。如果企业的利润率在10%,一旦人民币升值4~5%,这就吞掉了一半的利润。应该说,在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汽车消费市场早已被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所垄断,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总价较低的客车、货车和轿车上。比如轿车,我们的主要优势是物美价廉,品牌、技术、服务等优势不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必造成中国出口汽车的产品涨价,从而丧失价格优势。削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价格战、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挑战
  价格几乎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销售催化剂。2008年如果仍然延续降价趋势,对自主品牌利润趋薄的企业将是非常严峻的挑战。2007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上是处于缓慢下滑通道中。1月份达到32%的市场份额最高点,11月份的24.20%则是处于第二个较低的月份。随着销量不断下降,自主品牌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明显下滑。近几年用于生产汽车的各种原材料大幅上涨,加重了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负担。如钢材的涨价。受影响最大的是造船业和汽车业。一涨一降加剧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压力,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5、国外洋品牌的挑战
  综观车市,自主品牌汽车成绩斐然。在低端车市场上,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型稳居要地;而在中高级车领域。荣威凭其单一车型750获得一席之地。不管你是否仍持怀疑态度,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和飞跃都有目共睹。在自主品牌向中高级车型寻求突破的时候,海外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纷纷向下调整产品战略,中外企业之间产生全面的正面碰撞。目前,自主品牌的轿车阵地仍集中于10万元以下的市场,而2008年年初又将有一些厂家进来,同时还有更多的新品等待投放。这些新品在短暂的年初市场旺销期还不能充分表现,而进入5月份后,市场将较冷淡,因此自主品牌的新车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如何在低速增长的市场中保持合理的销量和份额将是严峻的考验。
  
  化解压力和挑战
  
  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化解:
  
  1、自主品牌要定位
  作为一个有长远战略规划的汽车品牌,应该为自己标立鲜明的品牌定位。而且,只有品牌定位与生活态度契合,才能有效吸引特定人群。比如宝马强调运动特性,凯迪拉克强调享受奢华,荣威强调贵雅品位,这类直指“生活态度”的定位很容易赢得共鸣,从而被向往此种生活的人欣然接受。而定位模糊不清,则会令品牌陷入难以推广的尴尬境地。
  
  2、自主品牌要有“家族特性”
  品牌下的各款产品间要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特性”。福特的×型前脸和大众的u型前脸正是它们各自的家族特征,风格一致就能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自主品牌中,华展是个很好的范例。原本华晨车的“宝马脸”虽然带来了销量,却没有带来口碑。“徒有虚表”、“低劣抄袭”、“不伦不类”……诸如此类的恶评随处可见。令人欣慰的是。今日我们已经从华晨的新车型上看到了属于华晨自己的特征,尽管设计本身不够完美,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3、要拥有向心力和话语权
  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领域舍得花费血本。靠着“模仿”和“借鉴”节省下来的研发成本。自主品牌的确拥有了一些价格竞争上的优势。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分一杯残羹,而得不到公众的尊重。更不用说拥有FANS了。一旦激烈的价格战打响,这些品牌就将失去竞争力,很快会被淘汰。在研发上,上汽荣威所采用“中、英、韩三地无接缝研发”的模式值得借鉴。引人国外顶尖的技术型人才,在研发中协同作战,可以事半功倍。
  
  4、要有新的眼光和营销方式
  凯迪拉克的名人营销、奥迪的文化营销、宝马和奔驰的体育营销、通用的娱乐信息营销……大胆的营销方式分别为这些品牌凝聚了不同人群的关注,为品牌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同时也使之在汽车以外的各个领域分别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如何让品牌结合娱乐与时尚,打造出人们心中的“精神领袖”,是自主品牌需要好好学习的功课。
  
  5、要提升自主品牌高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欧洲已经跃升为中国汽车第二大出口市场。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整车出口量达41.39万辆,同比增长64.01%。事实上,近年来自主品牌纷纷挺进海外市场;不仅在大型国际车展上频频亮相,还到海外去收购洋品牌,大有席卷全球之势。不过,进军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进入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首先就要应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挑战。随着自主品牌对产品品质的日益重视和提高,售后服务已然成为决定品牌高度的又一衡量标准。对于这一挑战,欲发力国际市场的自主厂商们已经进行了不少努力。海马汽车在2006年9月推出了服务品牌“蓝色扳手”;奇瑞汽车2007年也开始全力打造“快乐体验”服务品牌。近期,东风本田、海马汽车、一汽马自达等几个厂商也不约而同打起了售后服务技能竞赛的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实现长足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就要实现从品质到服务的更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最终蜕变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6、采取对策,化解人民币升值
  比如短期内,汽车厂商可以在出口中选择结汇汇率相对高的外资银行、报价时采用远期汇率、与合作方商议结算币种从美元改为其他币种比如欧元等,甚至可以采用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从战略层面上,可以采用内部建设(产品升级、成本控制)、海外建厂、海外并购等措施。目前出口已经是汽车厂商的战略选择,实际上,对于某个汽车细分市场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在国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就必然也完全可以成为战略选择。预计未来5~10年内,将可以看到国内汽车厂商在海外并购的动作。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建成八九座海外工厂,这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得到不少国内汽车企业的认可。实际上,海外建厂、海外并购也是规避贸易政策风险的有效措施。我们已经看到,目前某些国家对中国汽车出口在贸易政策上有所反弹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大势所趋,但改革不是没有目的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为发展大局服务。从各方面,包括汇率改革等宏观政策环境方面,完全而且必须为促进中国汽车参与世界竞争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顶级牵引车    Volvo FM  volvo FM牵引车的可选装动力总成的覆盖范围比较大,从轻型9升到动力性较好的12.8升。由于FM车装备1挡变速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其整车总装备质量,但离合器配置又是该车设计上的一处败笔。据悉,1挡变速器是该车最大的卖点,12.8升变速器仅次之,这款发动机是一款超指定配置。FM牵引车的可选装驾驶室有四款:日间型、低顶卧铺型、卧铺型和Globetrotter
期刊
6月13日,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进口汽车市场管理实施细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出台目前还无明确时间。据知情人士称,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负责起草的《草案》尚在拟定过程中,一旦整理完毕,将呈交商务部。  据悉,《草案》是对在2005年4月1日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订。业内人士表示,《草案》一旦施行,目前国内进口车市场被跨国公司及其销售公司垄断经营的
期刊
6月5日下午1:35分,建国汽车集团销售部经理肖茂忙得来不及吃午饭,刚送走来查看受灾情况的北京现代韩方领导,紧接着就得去德阳一些毁坏的网点查看店面的修复情况。尽早重建建国汽车的经销网络,已成为肖茂灾后的又一紧迫任务。  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让四川汽车业受到了不小“震动”。记者采访了近30家经销商,地震发生后,大约30%的4S店停止营业,有10%的4S店仅留少数保安、销售人员和维修人员在店内
期刊
日前,世界疆土最大,石油资源最丰富、人口相对较少的俄罗斯政府在考虑对低排放的小型汽车减税。  据美国汽车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汽车市场上大型SUV的销量同比减少28%,小型车的销量则上涨了32%。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日前汇总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重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一半以上的日本汽车消费者在考虑购置微型车。  在法国,小排量、更环保的家用新车十分畅销,2008年4月份销量比去
期刊
“这是一个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出来的具有挑战性的事业计划”,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平表示。5月28日,东风有限部分主要领导齐集北京,高调发布了2008-2012年中期事业计划。公司高管们的这次集体亮相实属罕见,这也证明了“13计划”对于东风有限的重要性。这一举动和东风有限往日的风格大相径庭。这家车企“稳健”、“内敛”的风格似乎正在改变,这很可能暗示着在未来5年中它将会有大不同,会有大动作。     
期刊
在本月初发改委出台的新一期产品目录上,出现了7家汽车企业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紧接着,关于免除新能源车购置税的呼声甚嚣尘上。然而,人们期盼的热情终于随着发改委一句“没有时间表”而被浇熄。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个为什么?    购置税or燃油税?    价格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为敏感。他们普遍认为目前上市的新能源轿车价格偏高。而实际上,新能源车终生使用费用要比常规车辆便宜不少。  一位资深汽车媒体人
期刊
汽车零配件行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的竞争热点,国内零配件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面对外国资本的介入,整车企业若想继续保持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打好零配件这张牌,赢得市场地位。那么,我国零配件行业面前的状况以及发展的核心将是什么呢?本刊就这个问题对行业和企业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专访。    董建平:自主研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叶 禾    零配件:三个阶段走过50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
期刊
从2008年前5个月进口车市的表现来看,进口乘用车出现了加入WTO以来的第二次“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1-5月进口乘用车同比增长率高达81%,是国产乘用车同比增长率13.6%的近6倍。进口乘用车第一次出现高速增长的情况,是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即2002年,同比增长达到了134.2%。进口乘用车在今年前5个月之所以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主要是因为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换车高峰到来、人民币升值、两网
期刊
近年来,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随着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领域的不断深入,零部件产业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跨国公司多采用独资方式投资汽车关键零部件。而国内整车企业对外资零部件产品的依赖程度已经很高了。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当前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汽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郭焱。    解决产业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记
期刊
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从1965年第一届开始,已成功举办了63届,它已经成为我国零部件行业规模最大,专业观众最多、参展企业最有收获的品牌盛会。  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简称中汽配)作为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的主办和承办单位,用了43年的时间,终于把它塑造为一个优秀的传统品牌。  那么,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在我国的零部件行业中,究竟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它又为何能够历经43年而不衰?本刊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