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是鉴别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策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使用者来分,可以分为成功学习者和不太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根据运用的领域,可以分为语法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听的策略、说的策略等;根据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策略和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策略。
Short和Weissber-Benchell(1989)指出,有效学习策略的内涵应包括:认知策略、后设认知策略与动机策略等三大类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认知是指知之历程,包括对讯息的收录、编码、储存及检索等,它关系到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历程。因此,一般的认知策略中,包含注意力策略、记忆力策略和理解力策略三项。(2)后设认知策略:后设认知策略主要以Flavell和Wellman(1977)以及Brown(1978)的看法为主。Brown(1980)对后设认知所做的解释是,认知策略包括两大类:一是认识自己的认知历程与认知资源,包括个人的能力、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与性质、学习风格与缺陷;所要完成的作业(Task)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的可行策略。二是使用及调适自己的认知历程,包括计划,指预测、安排时间、分配资源;监控,指检查、选择、修正、再计划;评鉴,指检查后果、得失等。(3)动机策略:以Wiener(1979)的归因论以及自我观念的有关理论为主。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英语教材正在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很大程度上,学习策略训练和使用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两点:第一,要认识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反思和监控。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什么根据;效果如何。但并不是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学生都必须进行反思,而是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反思。
(2)根据学习风格调整学习策略。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看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与学习风格相匹配。所谓学习风格,就是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偏爱。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学习策略。
(3)注重交流和互相学习。学生要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如有必要和可能,尽量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每个学生可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对别人可能不适用。但是,有些方法和策略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因为学习毕竟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教育环境等因素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可转换性是很大的。
(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了解学习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培养学习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
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对初中生学习外语来说,掌握听、说,读、写练习的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践性、习惯性和使用性等特点,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学习者必须掌握一些练习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给予这方面的指导。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于,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善教,又要善学,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策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建湖县实验初中南校区)
“学习策略”是指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是鉴别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策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使用者来分,可以分为成功学习者和不太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根据运用的领域,可以分为语法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听的策略、说的策略等;根据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策略和间接影响学习的学习策略。
Short和Weissber-Benchell(1989)指出,有效学习策略的内涵应包括:认知策略、后设认知策略与动机策略等三大类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认知是指知之历程,包括对讯息的收录、编码、储存及检索等,它关系到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历程。因此,一般的认知策略中,包含注意力策略、记忆力策略和理解力策略三项。(2)后设认知策略:后设认知策略主要以Flavell和Wellman(1977)以及Brown(1978)的看法为主。Brown(1980)对后设认知所做的解释是,认知策略包括两大类:一是认识自己的认知历程与认知资源,包括个人的能力、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与性质、学习风格与缺陷;所要完成的作业(Task)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的可行策略。二是使用及调适自己的认知历程,包括计划,指预测、安排时间、分配资源;监控,指检查、选择、修正、再计划;评鉴,指检查后果、得失等。(3)动机策略:以Wiener(1979)的归因论以及自我观念的有关理论为主。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新课程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英语教材正在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很大程度上,学习策略训练和使用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到两点:第一,要认识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的意义;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尝试和使用学习策略。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反思和监控。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我这么做有什么根据;效果如何。但并不是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学生都必须进行反思,而是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反思。
(2)根据学习风格调整学习策略。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看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与学习风格相匹配。所谓学习风格,就是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偏爱。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学习策略。
(3)注重交流和互相学习。学生要善于观察他人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流学习体会。如有必要和可能,尽量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每个学生可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对别人可能不适用。但是,有些方法和策略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因为学习毕竟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教育环境等因素较为相近的情况下,学习策略的可转换性是很大的。
(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首先必须了解学习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更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和示范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培养学习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是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
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对初中生学习外语来说,掌握听、说,读、写练习的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践性、习惯性和使用性等特点,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学习者必须掌握一些练习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给予这方面的指导。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于,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善教,又要善学,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策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建湖县实验初中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