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后进生;原因;转化措施;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30—01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本文简要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谈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和方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与学生不良行为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忙于经商,对学生学习无暇顾及;有的學生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因此,家庭教育能力丧失或薄弱,教育水平低下或不平衡,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都会使学生产生各种不良行为。
2.学校原因。优美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有利土壤。但是,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措施、态度和方法都是学生问题行为的直接原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训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后进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等。随着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提高,后进生逐渐厌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逃学弃学,他们在学校班级里逐渐成了被嫌弃的对象,最后只好自暴自弃。
3.社会原因。败坏的社会风气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社会上打牌赌博、吃喝玩乐等丑恶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样板,金钱至上、一夜暴富、及时行乐的思想,使他们无心学习,逃学、上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后进生的成因是五花八门的,只有充分地调查研究,全面、彻底、准确地分析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二、转化措施
1.掌握心理特征,调动积极因素。后进生常有几种不良心理:既自卑又自尊、好强的心理;认为周围的人都嫌弃他,轻视他,对他有敌意;认为学与不学,表现好与不好都一样,态度随便。对于有这种心理的后进生,老师必须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多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疑惧和对立情绪,要把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拉近心理距离,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可亲可敬,值得信任,这样才有可能转后进生为优秀生。
2.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每个后进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都有长处。有的后进生在学习上差一点,但可能是体育人才、劳动积极分子等;有些学生不遵守纪律,但可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积极地、用敏锐的眼光发掘后进生的潜能和优点,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运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明确、坦荡,言出必行,决不食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理问题要有主见,要公平、公正、公开,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一种无声而强有力的教育。
4.定期家访。转化后进生,光靠学校老师是不行的。要将教师、家长、学生等有关方面的力量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更要经常联系、沟通,老师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如果他们有进步的话,更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在家对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5.帮助后进生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促进学习和思想进步。小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会使其对他人产生消极情绪,并导致在认知上的消极性“偏见”,倾向于从消极方面认识对方,并且常常伴有认知上过于苛刻,在行动上表现出冷漠、对抗等行为,关系双方处于敌对、紧张、令人不快的气氛之中,对后进生本人的前途和发展的破坏性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和热爱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视同仁,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情感交融的良好师生关系,并注意多组织集体活动,改善同学关系,建立一种互信、健康、友好、互勉、互助的同学关系,令后进学生感到老师、同学在乎他、关心他,诚心帮助他,最终促使学习思想不断进步。
总之,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就会有收获。
编辑:蔡扬宗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30—01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本文简要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谈谈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和方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教育与学生不良行为密切相关。有的家长忙于经商,对学生学习无暇顾及;有的學生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因此,家庭教育能力丧失或薄弱,教育水平低下或不平衡,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都会使学生产生各种不良行为。
2.学校原因。优美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有利土壤。但是,学校教育中一些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措施、态度和方法都是学生问题行为的直接原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就训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后进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等。随着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提高,后进生逐渐厌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逃学弃学,他们在学校班级里逐渐成了被嫌弃的对象,最后只好自暴自弃。
3.社会原因。败坏的社会风气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社会上打牌赌博、吃喝玩乐等丑恶现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样板,金钱至上、一夜暴富、及时行乐的思想,使他们无心学习,逃学、上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后进生的成因是五花八门的,只有充分地调查研究,全面、彻底、准确地分析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
二、转化措施
1.掌握心理特征,调动积极因素。后进生常有几种不良心理:既自卑又自尊、好强的心理;认为周围的人都嫌弃他,轻视他,对他有敌意;认为学与不学,表现好与不好都一样,态度随便。对于有这种心理的后进生,老师必须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多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疑惧和对立情绪,要把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拉近心理距离,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可亲可敬,值得信任,这样才有可能转后进生为优秀生。
2.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每个后进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都有长处。有的后进生在学习上差一点,但可能是体育人才、劳动积极分子等;有些学生不遵守纪律,但可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积极地、用敏锐的眼光发掘后进生的潜能和优点,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运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明确、坦荡,言出必行,决不食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理问题要有主见,要公平、公正、公开,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一种无声而强有力的教育。
4.定期家访。转化后进生,光靠学校老师是不行的。要将教师、家长、学生等有关方面的力量联系起来,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更要经常联系、沟通,老师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如果他们有进步的话,更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在家对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5.帮助后进生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促进学习和思想进步。小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会使其对他人产生消极情绪,并导致在认知上的消极性“偏见”,倾向于从消极方面认识对方,并且常常伴有认知上过于苛刻,在行动上表现出冷漠、对抗等行为,关系双方处于敌对、紧张、令人不快的气氛之中,对后进生本人的前途和发展的破坏性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和热爱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视同仁,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情感交融的良好师生关系,并注意多组织集体活动,改善同学关系,建立一种互信、健康、友好、互勉、互助的同学关系,令后进学生感到老师、同学在乎他、关心他,诚心帮助他,最终促使学习思想不断进步。
总之,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就会有收获。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