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中学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主动学习、课后及时巩固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授课教师多加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对其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习习惯;课堂培养
中学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这门课程开展起来也较有难度,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在课堂上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展开,对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也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不但对学校课堂知识领悟的更快,使学习成绩有保证,还能够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每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生即便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能够使自己离开学校后仍能独立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需要各位任课教师认真思索的。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虽然有些夸大态度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态度的确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方面,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基础。中学数学,其题目、公式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有认真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真习惯,包括认真对待每道数学题,认真读题,认真对待每个数字,不要着急动笔做,要将整道题看完,做题时候要注意解题的完整性,答题前,先将“解”字写到解题空白处,然后再开始答题,要将步骤写全,不要省略某几步自以为很简单的步骤而导致做错或扣分。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做题中一旦有一个步骤出了问题,那么后面的步骤就会全错,因此要注重演算,要在演算纸上认真演算,减少口算带来的失误。做题时保持卷面的整洁,等心中有了思路才动笔,避免写满后才发现有错误等,这些都是学习数学时需要认真注意的。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二、注重课堂效率,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中学数学的逻辑性、连续性很强,这门学科和其他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不一样,它不是可以随时进入学习状态的,一旦前面的课堂上有几章或有几个知识点没有听懂,没有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那么学习以后的知识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先把落下的知识补上才能继续学习。这种连贯性就要求学生要注重课堂效率,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若是课上有一分钟没有听懂,那么课下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补习,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要注重课堂效率,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上来,跟紧老师的教学思维,集中注意力,防止思想“开小差”。
(一)做好课前预习,划出重难点
做好课前预习,画出重难点,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在上课前,拿出15分钟对即将讲的课堂知识进行预习,浏览课本知识,划出看不太懂的重难点,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方面,因为已经预习,学生会对简单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因为预习时已经画出重难点,学生在正式上课时,自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会的问题,预习时不太懂的问题会仔细听老师讲,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上课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
现在的中学数学课堂上,因为知识比较理论化,可能会存在枯燥无趣的上课氛围,加之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质量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在一次听讲后听不懂。教师对学生要忍耐包容,对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多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增加其自信心;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多鼓励他们深入思考,追求更好的知识层次。
(三)课后及时复习,完成相关练习及作业
课后的复习活动,对更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有事半功倍之效,课后及时复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对于中学数学学科来说。因为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当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触类旁通,理解深层问题,并要用公式来解题,能够解题才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梳理,自己再练习一遍公式推导,练习解题思路,最终是要达到会利用课本知识解答课后习题的目的。
(四)注重利用演算纸,画图解题
中学数学的理论性强,除了有繁琐的代数问题外,平面几何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此要注重对演算纸的利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利用演算纸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数学题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整洁有序地在演算纸上演算,在每道演算题前表明题号,这种使用演算纸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严谨的心态,认真对待每道演算,而不是在纸上乱划一气;而且一旦哪道题计算有错误,返回来检查的时候也有据可依。遇到平面几何问题时,多多在演算纸上画图,尽量使题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单凭抽象的文字,这样一来,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建立数学错题本,及时整理错题
中学数学的很多题目都是能够利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推导公式等来解答的,当然更多的是要触类旁通,换个角度来解决的。所以建立一个数学错题本,将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记在上面,将各种解题思路详细标明,空闲的时候多多翻看,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很多解题思路。而且数学题目有很多类型是相似的,只要能够认真地将一种类型的一道题目很透彻地弄明白了,那么遇到其他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唤起记忆,学会解答。当然,仅仅建立数学错题本,整理错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定期回顾,时常返回去翻翻,时间一长,学生对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就会很熟悉,并且利用新学的知识,可能会对旧的错题产生新的想法,有新的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即使进入社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习习惯;课堂培养
中学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这门课程开展起来也较有难度,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在课堂上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展开,对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也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不但对学校课堂知识领悟的更快,使学习成绩有保证,还能够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如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需要每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生即便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能够使自己离开学校后仍能独立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需要各位任课教师认真思索的。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虽然有些夸大态度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态度的确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方面,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基础。中学数学,其题目、公式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有认真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真习惯,包括认真对待每道数学题,认真读题,认真对待每个数字,不要着急动笔做,要将整道题看完,做题时候要注意解题的完整性,答题前,先将“解”字写到解题空白处,然后再开始答题,要将步骤写全,不要省略某几步自以为很简单的步骤而导致做错或扣分。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做题中一旦有一个步骤出了问题,那么后面的步骤就会全错,因此要注重演算,要在演算纸上认真演算,减少口算带来的失误。做题时保持卷面的整洁,等心中有了思路才动笔,避免写满后才发现有错误等,这些都是学习数学时需要认真注意的。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二、注重课堂效率,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
中学数学的逻辑性、连续性很强,这门学科和其他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不一样,它不是可以随时进入学习状态的,一旦前面的课堂上有几章或有几个知识点没有听懂,没有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那么学习以后的知识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先把落下的知识补上才能继续学习。这种连贯性就要求学生要注重课堂效率,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若是课上有一分钟没有听懂,那么课下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补习,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要注重课堂效率,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上来,跟紧老师的教学思维,集中注意力,防止思想“开小差”。
(一)做好课前预习,划出重难点
做好课前预习,画出重难点,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在上课前,拿出15分钟对即将讲的课堂知识进行预习,浏览课本知识,划出看不太懂的重难点,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方面,因为已经预习,学生会对简单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因为预习时已经画出重难点,学生在正式上课时,自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对自己不会的问题,预习时不太懂的问题会仔细听老师讲,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上课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
现在的中学数学课堂上,因为知识比较理论化,可能会存在枯燥无趣的上课氛围,加之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质量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对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在一次听讲后听不懂。教师对学生要忍耐包容,对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多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增加其自信心;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多鼓励他们深入思考,追求更好的知识层次。
(三)课后及时复习,完成相关练习及作业
课后的复习活动,对更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有事半功倍之效,课后及时复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对于中学数学学科来说。因为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当堂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触类旁通,理解深层问题,并要用公式来解题,能够解题才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梳理,自己再练习一遍公式推导,练习解题思路,最终是要达到会利用课本知识解答课后习题的目的。
(四)注重利用演算纸,画图解题
中学数学的理论性强,除了有繁琐的代数问题外,平面几何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因此要注重对演算纸的利用,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利用演算纸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数学题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整洁有序地在演算纸上演算,在每道演算题前表明题号,这种使用演算纸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严谨的心态,认真对待每道演算,而不是在纸上乱划一气;而且一旦哪道题计算有错误,返回来检查的时候也有据可依。遇到平面几何问题时,多多在演算纸上画图,尽量使题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单凭抽象的文字,这样一来,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建立数学错题本,及时整理错题
中学数学的很多题目都是能够利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推导公式等来解答的,当然更多的是要触类旁通,换个角度来解决的。所以建立一个数学错题本,将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记在上面,将各种解题思路详细标明,空闲的时候多多翻看,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很多解题思路。而且数学题目有很多类型是相似的,只要能够认真地将一种类型的一道题目很透彻地弄明白了,那么遇到其他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唤起记忆,学会解答。当然,仅仅建立数学错题本,整理错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定期回顾,时常返回去翻翻,时间一长,学生对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就会很熟悉,并且利用新学的知识,可能会对旧的错题产生新的想法,有新的解题思路。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一生,即使进入社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