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我们从大纲的要求中应该明白,语文教学肩负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学生成绩低、思想品德内容有限为借口,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陷入了语文教学的误区。
  
  1 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性的民族,中华民族具有爱国的光荣传统,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小学教材中编入了许多课文,如第七册课文《颐和园》,作者在课文里着重介绍颐和园独具一格的秀丽风光和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从课文中,作者写长廓间间不同的五彩画,万寿山下金碧辉煌的殿以及昆明湖十七孔桥姿态不一、形态各异的桥栏、狮子等,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巧妙。又如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描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一路上,及在外洞、内洞的所见所闻;赞美了祖国的山水美。这些课文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点。因此,在教学时,以课本为依据,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问题是首先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正在形成。教材的许多内容是通过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做有用于人民的人。《钻石》是拾金不昧的典范,它是一篇写实的记叙文,记叙了山东省某山村一个姓魏的姑娘在地里干活,意外拾到一颗珍贵的钻石,回忆往事后,使她打定主意把这件稀世之宝献给国家。当学生读到“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时,要抓住这句话来分析。从语法上,让学生首先懂得这句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句话为什么这样比喻,那就是姑娘那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就象钻石那样闪闪发光,这种精神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无价之宝。这样,同学们被课文中姑娘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动、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做人应有高尚的情操。
  
  3 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2l世纪的接班人。21世纪是高科技、人才竞争的社会。他们只有掌握高深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因此,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肯动脑筋、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如第九册课文《水晶宫的秘密》,这是勘探一号“石油”勘探船开发海底石油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抓住喇叭筒的讲话和水晶宫的居民活动,向学生介绍海底石油情况,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用科学为祖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建设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4 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只求学习好,不让他们参加必要的劳动。造成许多孩子缺乏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生活的自理能力很低。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如四年级课文《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课文,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在劳动中的体会,让学生品味、理解、认识劳动最光荣,劳动能创造一切。正如第九册课文《大理石街》一文中最后一句的中心句说的那样,美是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点,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在劳动中也锻炼了自己。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每一课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实际,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的每一课之中,使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做既教书又育人,努力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说教到渗透的转变,为培养出祖国更多的合格人才作贡献,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他文献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造成英语教学“费时费力、不见成效。”为改变这个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学科研探索和更新教法、学法就成了摆在我
期刊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学生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对于这种说法,我是坚信不疑的。事实上,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正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感,才使得自己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认为切实可行的一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深知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的体现,它对教学
期刊
最近一轮三年的英语教学,我班的英语成绩从初一到初三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其中一条经验,是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独特作用的发挥。听、读、说、写,读是核心的一环。而要运用适宜,就须面对全体学生考虑,使课堂动静适度,上下兼顾,我一般采用的是五种方法。    1 集体读——加强语感训练  刚刚接受新知识时,学生跟录音带或跟老师进行模仿朗读。注意让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单词的发音,每一个句子的语调,开始就接受非常标准的英语
期刊
还记得那是本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个早上,正当我站在讲台上为第一节语文课做准备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我的身后响起,“老师,王俊拿了我的橡皮不给我了。”回头一看,原来是晓敏。看到她有点儿害怕的样子,我问:“他为什么拿你的橡皮?”“不知道”。我看了一眼坐在晓敏前面的王俊,大声说:“王俊,你为什么拿晓敏的橡皮?”“我没拿她的橡皮,这是我姐姐给我的。”王俊手里举着一块看上去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的粉红色橡皮。我又问
期刊
随着“终身学习”的学习观的日益强化,评价不再单纯为选拔与甄别服务,而是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来自于自主学习实践,而其中自我评价与反思更是突出的促进力量。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都是强调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在自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评价
期刊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四年级四个班的情况各不一样,虽然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可用同样的方法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在接手初期我对班级情况还不熟悉时教法基本差不多,可很快发现效果完全不同。一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风气较好,班上学生都喜欢学英语;二班和三班则两极分化明显,学生基础差异很大,但学生很好组织;四班是全年
期刊
一名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是世界观形成,身心成熟的关键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她)们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的优劣对终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这个环境里,除知识教育、社会影响、教师指导外,关键的教育者——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品行素质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笔者纵观当前教育实际,班主任应注重品行培养。   
期刊
记得全国高考题中有一道试题:  设函数f(x)=log,y(x)=log(a>0且a≠1),x>0,试比较f(x)和y(x)的大小。显然可以在f(x)和y(x)公共定义域内比较其大小。  多年后回过头来再深入思考该题,我们不但可以得到多种解法,而且还可以更进一步理解有关概念,体会有关方法。  比较大小求差是重要的突破口,而绝对值问题,解零点分区间讨论是重要策略,于是有:  方法一:求差比较法  易
期刊
“数学是美的。”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色彩,这就是数学的文采,这就是数学的美仑美奂。    1 自然美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的。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等教育有机融合。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