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自主教育的新形势及新型人才在竞争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的素质,发展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临着“嫦娥3号”成功登月。对于教育来说,我认为自主教育的实施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教育是自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初步的科技知识和能力是基础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关键词】自主课堂 创新
实施科技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就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自主教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新生事物接受快,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利时期。但由于受地域因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认为科技是专家、学者的事,一般人做不到;二是认为中小学生与科技无缘,不需要科技知识。然而,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普遍受到忽视。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心理定势,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如: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一般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以小组形式参与合作、讨论、交流,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观点和其他观点作比较。老师则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有时也让他们别忘了这是在课堂。让学生愿意上科学课,喜欢上科学课。没有兴趣何来创新。
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源自创新
想要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在创新之前对此问题的有关信息作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个问题的全部关键点,才可能找到可以有所创新的地方。因为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都不是太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深挖、吃透所上的内容,总结出精辟的大纲与要点,让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小学生可以利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有一些,例如可以到多媒体网络上或学校的图书室查找有关科学创新的书籍,努力做到见多识广,多看各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积累丰富的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就易于把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设想。在有了初步的设想之后,就可以到市场上、超市里去转一转、找一找,看有没有与自己设想的东西应用同一原理的商品,仔细观察,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买回家来研究拆卸再组装,搞懂其中所应用的原理,然后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去创新。
三、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自我培养
想象是指通过大脑思维,把原有事物形象地描绘成或创造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首先表现为通过想象能综合形成一个创新形象,这对大多数技术创新来说,是必要的。有了一个可供论证和实施的形象方案,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其次,想象是一个不受约束、具有很大自由度的思维活动过程,容易诱发灵感和直觉,从而取得创新的突破;第三,想象是最灵活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头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任意组合、类比、联想,从而容易产生新的构思、新的方案。
四、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用纸造一座桥》一课中,我在介绍桥的类型时,讲到用船搭建的浮桥,他们很好奇。什么是浮桥?它是什么样的?它用来干什么的?重型机械通过能承重吗?这些问题统统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找答案,并要求在下次上课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示:可去图书馆查参考资料,也可上网查等)。结果,第二个星期的科学课有很多学生积极发言,而且都很准确的很有成就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从中学生亦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
五、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做试验或实验,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具有相当好的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小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实践的机会会很少,动手能力的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个人努力、积极投入、认真学习、反复训练、动手动脑来提高实践能力。老师与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起实验室,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大胆联想,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它要求教育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变定势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认清概念和规律的特点,使他们建立起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从而尽量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科学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创新能力从源头抓起。让新型人才在摇篮中培养,在市场里绽放。体现自主教育的真实魅力。
【关键词】自主课堂 创新
实施科技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就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自主教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新生事物接受快,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利时期。但由于受地域因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老师都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认为科技是专家、学者的事,一般人做不到;二是认为中小学生与科技无缘,不需要科技知识。然而,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普遍受到忽视。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心理定势,就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心理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如: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一般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根据教学内容,我每次都以小组形式参与合作、讨论、交流,每次我先把操作要点作简要介绍,然后请学生讨论操作,其间随时可以争论,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介绍自己认为观点和其他观点作比较。老师则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活动,仅在适当时给点暗示或点拨、引导,使学生的争论“柳暗花明”,有时也让他们别忘了这是在课堂。让学生愿意上科学课,喜欢上科学课。没有兴趣何来创新。
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源自创新
想要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在创新之前对此问题的有关信息作一个全方面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个问题的全部关键点,才可能找到可以有所创新的地方。因为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都不是太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深挖、吃透所上的内容,总结出精辟的大纲与要点,让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小学生可以利用的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有一些,例如可以到多媒体网络上或学校的图书室查找有关科学创新的书籍,努力做到见多识广,多看各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积累丰富的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就易于把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设想。在有了初步的设想之后,就可以到市场上、超市里去转一转、找一找,看有没有与自己设想的东西应用同一原理的商品,仔细观察,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买回家来研究拆卸再组装,搞懂其中所应用的原理,然后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去创新。
三、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自我培养
想象是指通过大脑思维,把原有事物形象地描绘成或创造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首先表现为通过想象能综合形成一个创新形象,这对大多数技术创新来说,是必要的。有了一个可供论证和实施的形象方案,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展工作;其次,想象是一个不受约束、具有很大自由度的思维活动过程,容易诱发灵感和直觉,从而取得创新的突破;第三,想象是最灵活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头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任意组合、类比、联想,从而容易产生新的构思、新的方案。
四、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局限于课堂,而在于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外同时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在发展创造思维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用纸造一座桥》一课中,我在介绍桥的类型时,讲到用船搭建的浮桥,他们很好奇。什么是浮桥?它是什么样的?它用来干什么的?重型机械通过能承重吗?这些问题统统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找答案,并要求在下次上课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示:可去图书馆查参考资料,也可上网查等)。结果,第二个星期的科学课有很多学生积极发言,而且都很准确的很有成就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从中学生亦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
五、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做试验或实验,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具有相当好的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小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实践的机会会很少,动手能力的培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个人努力、积极投入、认真学习、反复训练、动手动脑来提高实践能力。老师与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进行训练,充分利用起实验室,发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大胆联想,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它要求教育者采用启发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变定势思维为多向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认清概念和规律的特点,使他们建立起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从而尽量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科学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创新能力从源头抓起。让新型人才在摇篮中培养,在市场里绽放。体现自主教育的真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