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及改进,学习者的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概念所取代。“英语阅读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这意味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解题技巧,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及表达阅读感受体验的多种能力。
关键词:阅读素养 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前活动设计要显“巧”
(1)明确阅读目的,及时转变理念。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 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语法规则及词汇句型的讲解上,势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强调技巧的训练转变为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读书中感受快乐,学会交流与表达自我。
(2)根据阅读需要,合理选择资源。根據阅读活动的需要,合理选择、使用教具及辅助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激活旧知;根据内容给图片排序;看图复述故事内容。在呈现阶段,可使用头饰、手偶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情节分布使用音频、视频资料,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
二、阅读中活动设计要有“效”
(1)坚持分享原则,尊重学生读书的整体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智慧。坚持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地分享阅读感受。教师不是权威的讲授和评判,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耐心倾听、适时引导的协助者、参与者。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读书的整体性,学会分享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合作思考。
(2)适当猜想预测,促进学生阅读的理解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使用猜想、预测策略,给学生提供暗示或提示,让其有机会猜测某个单词、句子的意思或预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关键词或图片猜测故事大意,利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及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猜测单词,借助语速的快慢和声音的轻重帮助学生预测情节的发展。
(3)多种形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感悟力。心理学高级层次认为:阅读最终是一个理解课文意义的活动。因此,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全班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接龙朗读等集体朗读形式与默读、诵读等个别朗读形式相结合,多种形式阅读引导学生在关注语音语调变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获取信息,提高感悟能力。
(4)语音阅读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如果孤立地、脱离语境地强调记忆单词,对真正掌握语言来说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多听、多说的口语化训练,不仅可以改变哑巴英语的弊端,而且可以增加英语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辩论、分角色表演、配音模仿秀等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
三、阅读后活动设计要能“用”
阅读需要调集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等知识储备。
(1)延展文化内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铺垫较少,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得体的运用所学语言。教师可充分利用特定的节日、事件,以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查找、阅读相关的文化背景、故事,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阅读知识面,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延展了文化的内涵。
(2)强化自主阅读。阅读承载着语言知识、文化传递的功能,英语阅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可为学生制定趣味性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15分钟,一周坚持五天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张成长卡,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编号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完成阅读后重新组合,开展阅读拼图,讲述阅读内容及阅读感受。
正如王蔷教授所说:“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积极的阅读情趣,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必然会逐步形成主动阅读的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架构积极的阅读品格。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发展又会促进阅读品格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一个有利于阅读素养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于润朴,毕庆非.“小学低年级‘英语图画书(故事)’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4(5).
[2]倪恩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性突围”[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4(10).
关键词:阅读素养 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前活动设计要显“巧”
(1)明确阅读目的,及时转变理念。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 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的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语法规则及词汇句型的讲解上,势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强调技巧的训练转变为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读书中感受快乐,学会交流与表达自我。
(2)根据阅读需要,合理选择资源。根據阅读活动的需要,合理选择、使用教具及辅助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激活旧知;根据内容给图片排序;看图复述故事内容。在呈现阶段,可使用头饰、手偶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情节分布使用音频、视频资料,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
二、阅读中活动设计要有“效”
(1)坚持分享原则,尊重学生读书的整体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智慧。坚持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与学生平等地分享阅读感受。教师不是权威的讲授和评判,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耐心倾听、适时引导的协助者、参与者。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读书的整体性,学会分享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学会合作思考。
(2)适当猜想预测,促进学生阅读的理解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使用猜想、预测策略,给学生提供暗示或提示,让其有机会猜测某个单词、句子的意思或预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关键词或图片猜测故事大意,利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及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猜测单词,借助语速的快慢和声音的轻重帮助学生预测情节的发展。
(3)多种形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感悟力。心理学高级层次认为:阅读最终是一个理解课文意义的活动。因此,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全班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接龙朗读等集体朗读形式与默读、诵读等个别朗读形式相结合,多种形式阅读引导学生在关注语音语调变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获取信息,提高感悟能力。
(4)语音阅读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如果孤立地、脱离语境地强调记忆单词,对真正掌握语言来说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多听、多说的口语化训练,不仅可以改变哑巴英语的弊端,而且可以增加英语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辩论、分角色表演、配音模仿秀等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
三、阅读后活动设计要能“用”
阅读需要调集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等知识储备。
(1)延展文化内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铺垫较少,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得体的运用所学语言。教师可充分利用特定的节日、事件,以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查找、阅读相关的文化背景、故事,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阅读知识面,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延展了文化的内涵。
(2)强化自主阅读。阅读承载着语言知识、文化传递的功能,英语阅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可为学生制定趣味性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15分钟,一周坚持五天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张成长卡,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编号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完成阅读后重新组合,开展阅读拼图,讲述阅读内容及阅读感受。
正如王蔷教授所说:“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积极的阅读情趣,充分的阅读时间,学生必然会逐步形成主动阅读的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架构积极的阅读品格。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发展又会促进阅读品格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一个有利于阅读素养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于润朴,毕庆非.“小学低年级‘英语图画书(故事)’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4(5).
[2]倪恩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理性突围”[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