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人们看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滑稽表演,总是禁不住捧腹大笑,但有一个人,他每次看卓别林的表演,都忍不住哭出声来。
这个人是卓别林的好朋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有一段时间经常和卓别林腻在一起,没有人比这位科学家更清楚喜剧大师在舞台背后的暗淡人生:卓别林幼年丧父,母亲患有精神病,从小做过报童、伙计、佣人。他出名后来到美国,有一件事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在一次模仿自己的大赛中,他竟然没得到头名!他的喜剧,表现的都是小人物的扑腾和挣扎,这些喜剧的悲剧根源在于:小人物再怎么扑腾和挣扎都是没有用的,一切都是命里注定。
卓别林说:“我表演的是笑声里带着眼泪的喜剧。”爱因斯坦的眼泪,流淌出的正是台下的天才对舞台上好友的懂得和惺惺相惜。
细心的人会发现,爱因斯坦其实是一个不含表演成分的卓别林:在普林斯顿,他今天拿比利时王后御笔题诗的背面打草稿,明天穿着短裤拖鞋出席隆重的宴会;他甚至会帮一个小姑娘算几何题来换取她手中的小甜饼,然后躲在一边大嚼快咽。有一次出门后,他居然忘了自己家住哪里,最后竟然打电话给单位领导的秘书问自己住在哪条街。当然,最具喜剧效果的还是他与单位领导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的薪资谈判。那时是1933年底,这位院长递给爱因斯坦一张空白支票,请他自填年薪。爱因斯坦一项项计算自己的日常所需,最后郑重其事地填下了“3000美元”这个数字。院长惊讶无比,一再和他解释美国的物价比德国要贵好几倍,让他再考虑考虑,但爱因斯坦就是不同意改变自己定下的年薪。没办法,院长在和爱因斯坦爱人商量后,不得不强行定下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薪——1.7万美元。
这样的结果,当然应该算是喜剧。但在这出只有可能上演在天才身上的喜剧之前,却有一个大的悲剧已经落幕:1932年12月,爱因斯坦获得美国全额资助,到美国作旨在“增进美德友谊”的讲学。可次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就在爱因斯坦位于柏林的住处贴出匿名信,悬赏五万马克要他的人头。这令爱因斯坦错愕无比,他因此反应激烈,于3月宣布退出普鲁士科学院,奉还德国国籍,还发誓永不踏上德国土地。他痛快地发泄完后,把笔一掷,就带着老婆去比利时、瑞士和英国旅游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找到他时,他正在英国。
2
有谁知道,爱因斯坦这样的潇洒举动背后,藏了多少悲愤和辛酸?记得爱因斯坦曾对他最挚爱的女人范图娃说:“物理学家们说我是数学家,而数学家们又说我是物理学家。在科学界我没有同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认识我,可我却如此孤独。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我。”爱因斯坦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他并非吹牛。要知道,1929年爱因斯坦过五十大寿,柏林全城出动为其祝寿,来自全世界的礼物,据说装了一火车皮!
哪怕是一火车皮的礼物,也不能掩饰爱因斯坦一生命运的多舛:他快四岁了才学会说话;读中学时迷迷瞪瞪,被毒舌老师当面断言“你是个永无出息的货”;他考了两次大学,才勉强考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他的人生目标也很平民,不过是拿到数学或物理师范硕士,做个教授混口饭吃。在大学里,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碰到他,说:“你绝对不适合搞物理。为什么你不尝试一下其他工作,比如说医学或者法律呢?”那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瑞典皇后想请他吃饭,都要排三个月的队。
而爱因斯坦自己,也在为自己始终当不上日思夜想的教授而苦闷。退无可退,他只得依靠熟人关系,在伯尼尔专利局端上了一个铁饭碗。有了铁饭碗,爱因斯坦的心才安静下来,1905年,他连续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五篇论文。之后,爱因斯坦梦想成真做起了教授。可惜,他的板书太烂,讲起课来天马行空无人能听懂,愿意上他课的学生门可罗雀,这不能不说令人沮丧。他这般当教授几十年却没遭解雇,堪称幸运。
爱因斯坦的五篇论文,用“惊世骇俗”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从1905年开始,他因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而反复被提名竞争诺贝尔奖。但每一年,都因为评委加尔斯特兰德以“相对论未经时间验证”为由一票否决。直到1922年,科学院年轻成员奥森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的成果再次为他提名,犹太人爱因斯坦才如愿获得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光电效应理论和相对论在科学界的意义,形同于芝麻与西瓜的关系。那一年,爱因斯坦终于得奖,这当然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喜剧结果,可十几年提名的波折过程呢,又确确实实让当事人想哭却哭不出声来!
4
爱因斯坦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也是悲喜两重天。
爱因斯坦经历了不少女人。他对待感情的态度,就像他那个“E=mc2”的公式一样,世人皆知,却又深奥难解。
对待情人罗爱莎,严谨的科学家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如果允许我在您身边散步,即使只有几次,我也会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也会感到幸福。”谈到首任妻子马蜜娃,他则说:“我对待妻子就像对待一个不能解雇的雇员。我有自己的卧室,避免和她单独待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的同居,我颇能忍受。”
最具科学家特色和“带泪喜剧”意味的天才作为还在后面: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与马蜜娃大吵一架后愤而出走。马蜜娃请丈夫回家,爱因斯坦让人交给她一张满是图示和公式的纸条,纸条上罗列了他对妻子的要求:1.将我的衣服整齐地放好。2.一日三餐送到房间。3.把我的卧室和书房收拾整齐,尤其注意,我的书桌只让我一个人使用。4.你别指望从我这里得到温情,也别指望我指责你……这还不算,当妻子点头默认后,他居然又写了第二封信:“因为我不想失去孩子,并且也不想他们失去我,确切地说,也只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准备搬回去住。毕竟在发生了一切之后,和你保持一种志同道合式的关系是做不到的。它将是合乎绅士规范的商务关系,所有私人事务都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向你保证我这一方会正当行事,学会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女人那样对待你。”
爱因斯坦这般不可理喻的作为,很容易让人像看卓别林表演时一样忍不住地想笑。尤其是女人们,哪怕不知道爱因斯坦在和罗爱莎结婚前一周还在为娶她还是娶她的长女而纠结的桥段,听了这个故事后,对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情状也应该会和卓别林的黑礼帽、文明棍、紧身西服和他脚下大号的黑色皮鞋一样印象深刻吧?相信大多数女人都会从此断了嫁给大科学家的念头。事实上也是,爱因斯坦在感情领域里從头至尾都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根本就不适合做一个人的伴侣,而只能让自己自由地站在离女人不远不近的地方,情深意长地给她们写情书;而女人,永远只有保持对他的顶礼膜拜,除此以外,最好和他一点儿私情也没有。
谁叫爱因斯坦是天才呢?天才被人间劫获,于世间大众而言,当然可以欢呼喜从天降;可于天才自身而言,孤独的他却总有哭出声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