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单口脱口秀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口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中国落地生根则以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开播为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脱口秀节目也在与时俱进,主持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单口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成为了节目的核心和符号。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档单口脱口秀节目,从主持人的角度切入,对三档节目进行分析,对当代单口脱口秀主持人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我国单口脱口秀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脱口秀;主持人;《老梁观世界》;《晓松奇谈》;《罗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107-03
  
  一、引 言
   “脱口秀”一词来自于英文词组“talk show”,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核心在于谈话,重点在于展示,即要求以独具风格的谈话吸引受众的眼光。如果将脱口秀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可将其分为“单口”脱口秀和“群口”脱口秀。顾名思义,群口脱口秀要求节目至少有一位或以上嘉宾与主持人进行互动,甚至有观众的参与,多方观点的碰撞擦出火花。而单口脱口秀则省去了嘉宾与观众,仅以主持人个人的表达能力支撑全场。这类节目的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主持人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快速的临场反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脱口秀逐渐受到受众的关注,与电视脱口秀相比,网络脱口秀并非简单地复制,它呈现出准入门槛低、互动性强、运营渠道多样等特点。
   美国 CBS《60 分钟》新闻节目创办人唐·休伊特40 多年前创造了“主播”(Anchor)这个词汇,他说,主播就是“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那个人”。脱口秀的主持人却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需要接过接力棒,按照既定的路线冲过终点,还需要在冲刺的过程中玩出新花样,给观众留下深刻而悠远的启示。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新的时代给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节目元素,而成为了节目的代表性符号。诚如我们所见,大多单口脱口秀的名称均取自于主持人的名字,实现了“节目主持人”到“主持人节目”的转变,让主持人成为了节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主持人的定位趋于多元化,功能也在逐渐丰富,从传统媒体的传播者逐渐演化为社交媒体的经营者,本文选取的三档节目则充分反映了这一演进过程。
  二、《老梁观世界》《晓松奇谈》与《罗辑思维》的主持人分析
  (一)《老梁观世界》:传统媒体中的传播者
   《老梁观世界》(以下简称《老梁》)2012年1月在遼宁卫视正式开播,是我国首档新闻评论类节目,初出茅庐就获得了瞩目的成就,是国家广电总局首批“全国10大创新创优电视栏目”,《新周刊》2012年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老梁本人从记者起家,转业编辑策划,最后成为主持人,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是一名资深的媒体人,节目中的他评说时事、妙语连珠,以一贯的独到观点和犀利幽默的语言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以其名字命名的“老梁系列”节目,包括《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汇》《老梁说天下》等,将“老梁”的名号打造成为了一个品牌,直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依托于电视媒体的《老梁》,拥有传统电视传播所具备的优势和局限。
  1.节目内容紧贴时事
   作为一档新闻评论类脱口秀,《老梁》的受众面较广,它的话题选择紧贴于社会生活或时事新闻,形成“信息传递+信息解读”的传播模式,为普通大众所接受。一般情况下,节目由一段视频资料作为开端,简要介绍本期节目所解读的新闻事件,随后,老梁对此事件进行更详细的介绍,此阶段为节目第一部分。而后,老梁对该事件进行更深一层的解读与剖析,例如事件的影响,之于当下的意义,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此阶段为节目的第二部分。
   如《二孩时代来了》中,以近期大热的“二孩”政策为话题,老梁从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内容开始,梳理了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评点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最后就“二孩”政策将带来的影响做出预测性评析。
   以时事为基础,以意见为主体,加上主持人通俗而风趣的表达方式作为点缀,形成了新闻评论类脱口秀的常见模式,让受众接受到最新资讯的同时带给受众一些思考和启迪,表现了一档节目或一个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
  2.主持人地位从属化
   《老梁》依托于辽宁卫视这一传统媒体平台,节目从初期选题到后期制作再到节目宣传和运营,都有专业团队的扶持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老梁只在节目团队中作为一名核心成员参与节目的筹划和制作中,主要起到两部分作用:第一,对节目组的选题提出意见,在节目组提供的后备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随后,节目组根据他选择的话题进行后续的工作。而他则根据该话题深入学习,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储备,并融入自己的观点,形成节目的主体内容;第二,在演播室内成为一名传播者,依据台本和自身的临场发挥,将观点与意见传播给受众,形成节目的表现形式。这基本上成为传统媒体脱口秀的固有模式,主持人是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而不成为团队的领导人物,更多的是配合与参与,在节目中主要担纲传播者的角色,注重的是观点的表达,而不要求犀利。
  3.节目经营由传统媒体包办
   《老梁》根植于传统媒体,它的后期宣传和品牌化塑造也由辽宁卫视一手承办。在节目宣传上,主要以电视广告、预告为平台,将《老梁》作为辽宁卫视的王牌节目之一进行推广;在品牌打造方面,辽宁卫视将老梁与王刚、李咏一起打造为“三大北方名嘴”的组合,形成叠加效果,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北方特色,肩负社会责任,承载老百姓文化需求的复合型卫视品牌;在节目延伸经营上,节目组将老梁的时评杂文编整成同名书刊,发行销售,让受众获得不同于视频等节目的线下体验。总的来说,《老梁》的节目经营主要是为辽宁卫视的整体品牌化服务,沿袭了传统媒体单一、保守的作风,处于被动服务的局面。    虽然早期的《老梁》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电视节目娱乐化与网络新媒体兴起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单口脱口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节目的反响也开始趋于平淡,截止2013年10月,《老梁》的收视率为0.5393%,在全国综艺节目中排名第76名,在网络平台上,其点击量在平均每集30~40万之间,与新兴的一众网络脱口秀相比,成绩平平。
  (二)《晓松奇谈》:网络媒体中的主导者
   《晓松奇谈》(以下简称《晓松》)是一档定位于文化传播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由才子高晓松坐镇,谈古论今,嬉笑怒骂,指点江山。它的前身为2012年在优酷网开播的《晓说》,节目上线后便引起了巨大反响,仅第一季结束时,播放量就超过了1.5亿。2014年,节目转战爱奇艺,全新的出发再度引起收视狂潮,保持着平均每集超过500万的播放量。《晓松奇谈》完全依靠网络媒体起家,拥有专属团队,制作极简,仅凭高晓松的个人魅力俘获万千受众,而无论是在节目的线上视频还是在线下经营中,高晓松的个人地位都得到了凸显。
  1.节目内容逐渐脱离时事
   《晓松》的受众定位主要集中于具有高学历的中年男性群体,因此传播的内容需要更明确。不同于《老梁》的针砭时弊,话题紧跟社会热点新闻,《晓松》的话题并非取自于社会生活,而是来自于高晓松个人的知识储备,偶有涉及社会热点新闻,但只将其作为引入话题的过渡,绝不成为节目的主要内容,甚至逐渐脱离了时事信息的范畴。节目内容主要来源于高晓松广泛的阅读基础和多年的游学经历,集中在各国的历史文化信息上。高晓松选择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野史”,即没有被记录进正史资料的历史信息,兼具严肃性和趣味性,甚至具有禁忌性,颇吸引眼球。例如美国的种族歧视、南明的名妓都成为他挖掘的对象,两集《梦回青楼》中,他将青楼与妓院严格区别开,称青楼是有才华人士的聚居地,传承了中华的优秀文化,这种看似花边的“野路子”信息,却矫正了国人多年来的误解。新奇的角度,独特的观点,历史文化的娱乐化传播让《晓松》与传统媒体节目严格地区分开来。
  2.主持人地位中心化
   在《晓松》背后的团队中,高晓松有着统领团队的功能,实现了团队服务个人的转变。节目内容主要靠他的积累,演绎方式全凭他的兴致,演播室也选在自己家中,观点尖锐,语言戏谑。《晓松》在创始阶段就将节目定位于高而精的文化传播,摒弃了传统媒体的宏大的包装和精美的后期制作。爱奇艺为高晓松设立了个人工作室,同样的专业团队相较于辽宁卫视而言显得更年轻,没有华丽的演播室,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漫画视频,也没有有趣的字幕和虚拟场景。
   在节目中,高晓松顶着一头蓬松的齐肩发,驾着一副硕大的黑框眼镜,不时用手向上一扶,翘着二郎腿,折扇随意地折起又打开,摇摇晃晃,与老梁正襟危坐的主持形象相比,更具有亲近感。他口头语众多,操着一口略带韵律的北京话,形成了与观众面对面的“漫谈式”互动。在节目制作精简与主持人个性突出的双向互动下,节目形成了“聚光灯”式效应,将主持人的地位最大化凸显,突出主持人的个人特色。
   3.主持人经营理念萌芽
   作为一档新兴的网络节目,经营的思想已经开始在节目中得到展现。不同于《老梁》服务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晓松》已被打造成一个以高晓松为中心的独立品牌。节目尾声,高晓松会选择微博中呼声较高的问题进行解答,节目之后,他也会在微博上与观众进行交流,与受众形成了互动式沟通。此外,高晓松将节目的未删减版收录为书籍《鱼羊野史》,共分为六卷,目前已出版到第四卷,旨在还原给受众一个未整容的素颜历史,节目同名书籍《晓松奇谈》也已出版上市。高晓松还时常在节目中宣传自己的个人活动,包括与节目相关的书籍签售,也包括与节目无关的话剧演出,他将个人的品牌塑造与节目融为一体,实现了名人效应与节目品牌化的融合式发展。
   虽然节目经营的思维已经开始萌芽,但《晓松》的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仅限于简单的产品延伸和传授互动,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单一的经营模式是不够的,还有更多可涉猎的领域有待开发。
  (三)《罗辑思维》:社交媒体中的经营者
   《罗辑思维》(以下简称《罗》)作为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于2012年底在优酷网上线,以资深媒体人罗振宇为主讲,俘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喜爱。后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罗》开通微信订阅号“罗辑思维”,招揽会员,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社群,拥有视频节目、微信订阅号、会员体系、微商城等。截止2015年10月,视频节目播放量超过2.9亿人次,微信订阅号用户也已突破530万人,同时完成了B轮融资,估值超过13亿,俨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自媒体公司。在整个节目的策划到经营中,罗振宇起到了核心性作用,担纲了主导者的角色,决定着自媒体公司的发展方向。
  1.节目内容具有现实性意义
   《罗》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以年轻、追求知识、追求有趣的网络深度用户为主要受众,以“帮你读书”为卖点,直击年轻人的痛处。现如今,受众的信息获取越来越明确,《罗》牢牢抓住了这一点,提供受众想要的信息。相较于《老梁》和《晓松》,《罗》的话题选择已经完全脱离时事新闻,他讲现状,也讲历史,讲经济,也讲文化,讲想象,也讲现实。节目多以罗振宇自己的思考为主,以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从逻辑关系上说服受众,并带给受众现实性的指导意义。他常以自己在某篇文章或书籍中看到的观点为切入点,加以联想与演绎,带领受众进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罗振宇的讲述引领受众进行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在视频节目还是在微信语音中,他时常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篇美文,推荐一个观点,不管罗振宇对此表示赞同或批判,对于新时期渴望新知识的年轻人来说,都形成了指导性方向,更具有现实性意义。
  2.主持人功能统领化
   “我做的不是内容,而是一个人格体,一个人格形象。”主持人在这样的节目中成为了塑造的重点,节目多样的内容、形式,都是为了凸显主持人的个性特征。罗振宇同样拥有团队,这样的团队在他的口中是不规范的,但却在他的一手经营下成長起来,在这个团队中,主持人不再受限于团队,而是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引领团队,决定发展方向。罗振宇把自己看做一个“手艺人”,向观众传递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节目策划中,他跳出常人的思维方式,选择看似天马行空的话题选择,却能用背后的逻辑性说服观众;在节目录制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有一点语言上的瑕疵,一期一个小时左右的节目通常需要10个小时左右才能录制完成;在微信平台上,他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推送一条长达60秒的语音,在清晨唤醒受众的思维,坚持至今;在节目后期,他带领创始团队亲自回复微博微信中的受众疑问,形成及时反馈机制。团队的统领者需要以身作则,罗振宇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全能型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
  3.主持人经营系统化
   《老梁》的经营思维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支持,《晓松》的经营思维则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在这一方面,《罗》显然走在了单口脱口秀节目中的前列,已经拥有多维度、全方位的经营体系。他带领团队成为了互联网知识社群的试水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边界,先后推行网络视频、微信公共号、网上商城、会员服务,全方位出击,经营平台从互联网扩展到社交网络;他在节目后期推行线下活动,包括爱的抱抱、打赏箱与吐槽箱,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受众黏性;他实现了一套完整的会员体制,交费入会,提供会员优惠,包括拥有获得“罗利”的机会,参加线下活动的优先权等,以抽奖为主要方式,罗振宇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猎奇贪玩的心理,在6小时内斩获160万元收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他在网上商城售卖书籍,在中秋节推出“真爱月饼”,与乐视进行品牌合作,一系列的商业运营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在罗振宇的手中,《罗》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视频节目,它逐渐成为了社交网络时期一颗闪亮的新星,他以盈利为目的,社交媒体为契机,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为单口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三、总 结
   当下社会正处于转折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受众的需求和地位在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传播,而需要从中获取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不再是大众传播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自己所需去选择节目。综合上述三个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单口脱口秀节目内容的时效性逐渐削弱,而实用性则在不断增强;主持人的地位日益凸显;节目的经营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在这其中,主持人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强化,已经成为一个独立且具有功能性的个体,无论是在节目的内容选择还是节目的经营管理上,都逐渐走向了主导性的地位,角色功能逐渐丰富,从单纯的传播者转型为复合型经营者。
   单口脱口秀节目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依靠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如罗振宇所言:“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谁做的对,也不确定。探索的道路总是充满风险,往前冲的人,也许是勇士,也许是烈士。”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所有人都是前进路上的探索者,有人失败,也有人成功,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持人还将担当更多复杂的角色,脱口秀的传播模式也将随着主持人的角色变迁而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 张曼缔.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暨南大学,2012.
  [2] 靳磊磊.探究网络自媒体节目传播特色——以《罗辑思维》为例[J].今传媒,2014(12).
  [3] 张鹏飞.电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功能流变[J].现代视听,2009(10).
  [4] 楊如倩.自媒体时代媒体人的新探索——以《晓松奇谈》和《罗辑思维》为例[J].新闻传播,2015(11).
  [5] 吴瑕.《老梁观世界》节目形态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3(4).
  [6] 王振宇.主体性、趣味性、交往性:《老梁观世界》的独特风格[J].传媒,2014(5).
  [7] 张贞.从“罗辑思维”看自媒体传播特质与生长空间[J].传媒观察,2014(10).
  [8] 吴越.从高晓松到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精神众筹[J].齐鲁周刊,2015(6).
  [9] 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0] 史晓萌.微传播环境下的脱口秀节目研究[D].郑州大学,2014.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讲述大连东关街老商号的历史印记,还原20世纪初东关街的“商业街”原貌;剖析老商号的经营理念,深度挖掘出东关街的商业文化中所渗透出的人本思想;通过与现代商业经营的对照,凸显出人本思想的重要性,启示现代商业经营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切忌因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  关键词:商业文化;人本思想;经营理念;老城区;商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
期刊
编者按:在媒介融合时代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新闻教育当中,为新闻学教学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方法,协调创新、融合发展将给高校新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都将对传媒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新闻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提升。新闻学教学模式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传播环境,资源的运用和平台的构建对高校教研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介融合及新闻教
期刊
摘 要: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时代日渐式微,存在认知困境、实践困境与传承困境。新媒体由于其丰富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在孝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优势,因此,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传播与宣传教育能够破解三大困境、实现孝文化在新的传播时代的嬗变,并且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孝文化;传播;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霍尔提出了三种解码立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对抗立场作为网络时代受众的一种突出表现,影响着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网易新闻”APP中的用户跟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网民的对抗式解读表现极其特征进行概括:对权威的对抗性心理强烈;对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深表怀疑;对煽情式报道的麻木不仁。遭遇抵抗式解读的原因有:媒介技术提供的平台是基础;大众在对抗性解读中产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国际社交网站Facebook中People’s Daily(《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至5月15日发布的所有信息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SPSS分析数据,试图研究其在國外社交平台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结果显示,其新闻多集中在对国内新闻的报道中,且社会、文化、政治领域的信息最多,外交、军事、救灾类报道也很好地塑造了中国国家形象,但在传播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信
期刊
摘 要: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人类自由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西方社会标榜自诩民主的重要关键词,一直以来欧美为主的西方世界利用该名目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炮轰和批判从来没有中断,中东为首的伊斯兰阵营就是其中的一位。不久前发生的“11·13巴黎暴恐案”令世界深恶痛绝,这场大屠杀背后的导火索——“沙尔利周刊袭击事件”也无声无息的迎来了它的一周年哀悼日。在资本主义世界自身自由问题愈演愈烈的现状下,种族冲突、宗教歧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一些刑事司法案件成为网民公议话题,迅速发酵成舆论场,并向现实延伸,对司法独立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宛如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舆论,司法应以何种姿态来应对,既能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又能公平正义的审理案件,已成为新媒介时代司法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以“李某某案件”为个案研究,剖析李案的舆情特征和司法审判环境,梳理出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应有之姿。   关键词:司法审判;网络舆论审判;博弈  
期刊
摘 要:随着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媒体关系活动成为连接媒体与企业的重要桥梁。作为兼具社会性和组织性双重本质的新闻,在媒体关系活动的影响下其生产过程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媒介组织内部,“把关人”的职业素养和新闻工作常规影响新闻的选择与信息的传播。在外部社会机构,经济因素、关系因素是影响新闻生产的两个重要力量。   关键词:新闻生产;媒体关系活动;把关人;新闻工作常规;社会机构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南方周末》作为中国一份深具特色的新闻周报,不仅以负责任而见解独特的新闻报道为人称贊,其报纸本身刊载的广告也极具特色。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以2015年全年的《南方周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广告版面、广告类型等方面对2015年《南方周末》全年刊载的广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南方周末》;广告;特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何以应对并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电视人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适应与发展的观点,并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机遇;挑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