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汉语教学中助词“着、了、过”的用法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助词“着、了、过”等本身的词义解释很容易理解,但遇到实际情况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通过日常中职汉语教学中学生不了解助词“着”“了”“过”的具体使用语境而混乱使用的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简单介绍类似这些助词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职;汉语教学;助词用法
  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理解“着、了、过”等助词本身的释义并不困难,当表示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多用“着”;在表示一般完成时的时候,多用“了”;在表示过去时的时候,多用“过”。理论上这样解释很容易,但是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对这些助词的使用方法产生偏差的情况存在。
  一、使用助词过程中的混乱现象
  首先,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助词“了”与助词“过”通常是与“已经”等表示完成意义的词语连用。同时,这两个助词也出现过同时连用的情况。而“着”这个助词经常与表示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词连用。但是,只要在“着”这个词的前面加上表示完成的词语,与其搭配的整个句子也就能表达出“过去式”和“完成式”的意味。例如:他已经吃过饭了;他们俩曾经跳过舞。从这些简单的短句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职汉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句子中动词之前的副词来理解和选择应该运用哪个助词才更能表达实际意义。这里列举一个病句供大家思考:“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在渐渐地深刻了。”在这句话中,后半句的“在”字有现在进行时的含义,但是句尾的“了”却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将两者放在一起使用,就产生了用法和语义上的矛盾。那么这句话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将句意改成统一的现在时或者完成时,可以改为:“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渐渐地深刻。”或者:“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我对生活的理解也在渐渐地深刻着。”
  其次,助词“着”和“了、过”所表示的范围不同,因此,“着”与“了、过”的意义是矛盾的。这一点有时候在中职汉语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让学生感到困惑。
  最后,“了、着、过”这些助词还容易和“的、地、得”等助词混淆。因为助词“着”主要是表达被描述人物事物等的状态的,而“得”这个词虽然也是可以作为描述的词,但是通常是为了描述所要叙述的事情的趋势、状态、可能性等。比如说:“哭着喊;哭得伤心。”
  二、“了、着、过”在中职汉语教学中的正确用法
  1.“着”的基本用法
  助词“着”主要可以表达动词的正在进行和动作的不断持续、反复。例如:①老师们正上着课呢;②雪不停地下着。在第一个例子中,“上课”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也能从“正”这个词体现出来;而在第二个例子中,下雪的动作是不断反复的,这里用“不停下着”来表示下雪这个动作的不断反复。同时,“着”还能表示动作的伴随状态。通过例句一起来体会一下:“她欢呼着拥抱了妈妈。”这句话用了“着”这个词,就充分地表现了“她”一边欢呼一边拥抱妈妈这个动作。
  2.“了”的基本用法
  首先应该清楚的是,“了”这个词的基本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已经完成”,因为这个词主要是在描述一个主体动作实现了的一种情景或状态,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①他洗了澡。(意思是他洗完澡了。)②我明白了。(我从现在开始都明白了。)③大门开了。(大门由关着的状态转变成了开着的状态。)④都成大人了。(某人已经从小孩子成长为大人。)
  3.“过”的基本用法
  第一种是能够和“从前、曾经”搭配的用法,表示的意思是动作发生在从前,并不是现在的状态。例句:“爷爷好像不记得自己曾经带兵打过仗了。”而第二种“过”的用法是不能与“从前、曾经”搭配的用法。这种用法表示的是句中动作的完成。比如:“刚刚我们已经打过招呼了,不要客气。”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汉语教学中,我们不光需要将助词“着”“了”“过”的用法传授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对语言的正确运用与实践。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语言助词的魅力,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佩雯.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刁习羽.动态助词“着、了、过”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方法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体验成功和快乐,收获成长。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听《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指出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也举例说明老师是怎么样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构建;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我和张老师一起去参加党睦镇
期刊
摘 要:诵读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既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各类文体的教学实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中文言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针对长文、难文的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本文阐述的正是运用课堂多种形式的竞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其有效落实读音,加深对课文理解,强化背诵,从而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  关键词:竞读;文言文教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性科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部专门发布了《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科学地指导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游戏教育,科学开展幼儿游戏教育十分关键,本文就《指南》下的幼儿游戏教育展开论述,以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指南》中指出了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上这用这一理念进行教学。 本文尝试将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以《新编实用英语》Book2第八单元Section4“Applying for a Job”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说明,以便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黄振定的《翻译学论纲》对我国的翻译学研究具有学科示范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通过评述该书对中国翻译学建设的贡献,指出作者在处理翻译研究问题时采取的科学态度、辩证方法、学科精神等都是可供翻译人员借鉴的。  关键词:翻译学;概念澄清;理论融合;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日趋多元与杂合,传统观念与理论思考频遭挑战,在中
期刊
摘 要:《叫魂》描述了乾隆时期三方主体在一场巫术危机中的博弈,其中弘历代表了专制权力,官僚体系代表了常规权力,而底层民众代表了社会权力。本文致力于展示在叫魂危机中三个权力主体的表现和他们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叫魂;博弈;权力主体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  一、叫魂——权力博弈的舞台  1768年,正值乾隆盛世的顶峰时期,可是一场叫魂危机却从春天蔓延到秋天。从富庶的江南地区开始,这场危机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与佛教相互依存,也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语言产物,它赋予了人们借物抒情的方式,是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曲折反映。同时,也对雕塑艺术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雕塑;理想化身;曲折反应;世俗化;完美统一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B  1.雕塑是悲惨世界理想的化身  首先,雕塑的发展初期是新石器时代,它主要是以实用工具的用途出现,如陶、玉器、青铜器等。
期刊
摘 要:讲座作为传递知识、分享经验的平台,历来被高校重视。相较于综合性高校和以文科为主的高校,理工类高校的讲座情况呈现出相应特征。本文以L大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讲座的举办和参与情况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共享性、主动性三大方针。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讲座;学生参与  L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211”高校,同时兼有理学、经管、文法、教育与艺术等
期刊
摘 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女性受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到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希望对新疆的教育教学方面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教学  1.维吾尔族女性受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特别是女性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从2010年以来,女性受教育的水
期刊
摘 要:民族高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民族高校的稳定与各民族团结互助、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围绕民族与宗教、就业以及突发事件对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的影响,从理想信念教育、就业指导、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民族高校学生稳定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高校;稳定;少数民族学生  1.开展民族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不同程度上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