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优秀者更优秀,可以使迷茫者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会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国家规定: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在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提高读史能力
  阅读的指导主要放在课前对教材的预习和练习中的史料上。预习之前,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在预习中对疑难处和重、难点处做上记号,以便在听课中加以注意。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质疑,既可提高阅读能力,又可逐步培养、发展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教师作画龙点睛的讲解,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和深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读史能力。在指导学生做材料练习题时,也必须教会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例如,每则材料与什么事件有关,这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这道题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确定了主题之后,回答问题时就不会相差得太远了。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重点学习
  例如,在开始讲中国近代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目录,教师要讲好概述,即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分期、基本内容等。另外,在授课中,要不断揭示众多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用一条线贯穿起来,帮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总体认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住每一章节教材中的重点。例如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屈辱史,那么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几次战争以及使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就成为重点;同时近代史又是一部探索史,那么与探索有关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之后,不管是学习中国史还是世界史,也不管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都能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把握知识。
  四、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列表归纳法。比如学完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就可以把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名称、时间、侵略国家、简单经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把握,既简单明了,又能突出重点,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比较法。这是经常应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便于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生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比较。比如学生可以将《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加以比较,找出中国主权的丧失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明白外国侵略者是怎样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调查访问法。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以及《十年“文化大革命”》时,由于课本资源有限,而且学生对这个时期出现的现象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访问老一辈人,将他们在这段时期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从实例中了解这一段历史,从而锻炼学生整理口述资料的能力,也实践了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1.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七年级学生。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可以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2.数字归纳记忆法。例如可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归纳为“五三二一”来记忆。即五次重大战争,三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二次农民运动,一条主线。
  3.记忆关键字词法。特别是在记忆历史事件的内容或意义时可用这种方法,这样便于学生在答题时采用书面语言,同时也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可抓住关键词“确立了”“挽救了”“转折点”。
  六、教会学生利用历史图片、地图等学习历史知识
  古人云“左图右史”,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比如学习唐、北宋两朝历史时,引导学生观察《唐长安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平面图》,大致了解两座城市的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两城的平面图作一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宋朝城市比唐朝城市商业发达。通过如此的反复观察与对比,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总之,学无定法,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定会爱上历史学科的,也一定会在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明人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名胜记》保存了大量巴蜀文献,但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他对于一些材料的审核不够精细,故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讹误辨正于此:卷八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进行选择,我们在进行选择时都会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于自己有利,或者是便于自己接受。同样,学生在对待教师的教育时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他们会对教师的教育进行选择,并且会有选择地接受。所以说作为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种选择性,尊重这种选择,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选择,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生对教师意见的选择性听取  学生不是留声
在四川任职时期是王廷相哲学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经由该时期,王廷相的气学理论逐步确立起来,并体现出崇实、独立、明辨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其诗文创作、从政理念等各方面,并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偏低。差异教学低效的突出表现是分层次教学不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导致优生与差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差异教学的低效现象,就要找出影响分层教学的因素,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一、英语差异教学的内涵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生活的
文章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点画为切入点,阐释澳洲原住民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梦幻"世界观的独特之处。"梦幻"是澳洲原住民构建其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框架。他们认为始祖的神灵无处不
信息科技时代,社会对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这也推动了各层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其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等内容,把现代科技融入某一门学科中,方便了学生参与科技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创新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课堂。  一、中职中专电子信息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