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万科、丽珠集团、上柴股份的接连停牌,2013年“B转H”将集群出现,无疑这将改变B股市场被边缘化的命运。
中国低迷的股市2013年开门红,总算让几乎已死了心的投资者缓了口气。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B股指数持续的大放异彩。
B股被压抑得太久
有20年股龄的老李最近几个月都在做同一件事。“每天联系外匯贩子,买3万美元,分别存到6个银行卡里(外币现钞每天一个人限存5000美元),每天买山航B。”
这种看似保守、消极的方法,一度曾受到老李私募朋友的嘲笑。不过,最近一个月B股的行情却让嘲笑老李的私募非常后悔。2012年12月初至今,B股指数上涨超过20%,到1月7日,B股指数更是创下14连阳。
这个被投资者遗忘的“边缘”市场——B股市场已经悄然地走强于A股。从2011年12月中旬的低点计算,这一轮市场的反弹中,上证综指的最大涨幅只有15%,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反弹高度是18%,而B股的最大涨幅超过了30%。B股为何走强于A股?
市场普遍人士认为,这与市场热捧“B转H”密不可分。
早在2012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开始着手进行B股市场的改革探索。到了4月中旬,郭树清在广东调研时,有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关注:针对大家提出的资本市场服务“三农”、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整体上市、支持分拆上市、B股公司发展等问题,证监会将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从中透露出了管理层已经开始着手处理B股市场的改革问题。
而自12月19日,国内首单“B转H”中集集团B转H股正式登陆港交所后,B股转H股的方向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市场验证。同时中集H股当天开盘报12.60港元,较转股前的B股价格9.70港元大涨了近30%。出现了明显的溢价现象。
继中集集团之后,“B转H”大军正逐步壮大。万科集团之后,丽珠集团、上柴集团的A、B股也相继停牌。此举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于B股问题的罕见关注和深层思考。深交所也高调对B股问题做出了“一方面鼓励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另一方面支持公司选择自愿退市”的明确表态。
“B股被压抑得太久了,”南京证券分析师季永峰说,B股股价比A股低很多,一直有上涨的要求,一旦有利好消息,就会有资金进入里面。只不过B股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没有长线资金进来,所以进去的资金也是玩短线,不想在一个没有热度的市场逗留太久。
实际上,除了B转H外,在持有B股的普通投资者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B股转换为A股。
新时代证券公司分析师王翀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B股是世界特色,独一无二,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但B股转换为A股也不现实。在现在的规定之下难度极大,如何解决股价差异?如何减小对A股的冲击?如何取得A股投资者的认同?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而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更是 “B转A”的一大障碍,除非出台具体的引导政策。
就在监管层对B股问题还在研究的同时,一些B股公司也在积极谋变。例如伊泰B开启纯B股公司赴港融资先河,鲁泰B、南玻B等相继宣布回购计划。
B股还有没有存在理由
设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B股市场,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在2001年之前,B股的投资者一直被限制为境外人士。
当时设立B股市场的出发点,是在我国匮乏资金的情况下,增加企业引进外资的渠道。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由外汇短缺变为外汇相对充裕,B股市场“招商引资”的历史使命也就基本结束。不仅如此,1997年以来,随着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及我国企业大量赴海外上市,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也就逐步弱化甚至丧失。
自1999年以来,B股市场基本就停止了IPO和再融资,在规模上裹足不前。同时,二级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B股市场徘徊于边缘化尴尬处境。尽管2001年,B股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这一新政一度引爆B股行情,上海B股指数在数月内暴涨了近300%。但仅仅不到半年时间,行情也就走到了顶点,此后便是连续数年的漫长回调。以至于很多老股民提及这一波行情,激情买入、套牢亏损,至今还颇多抱怨。
目前B股上市公司共有107家,其中上证B股54家,深证B股53家。据统计,107家B股公司中,有84家为“A+B”公司,21家为纯B股上市公司。从流通市值看,目前B股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为伊泰B,总市值为242.59亿元;其次为万科B,总市值为133.33亿元;张裕B总市值为95.50亿元。而市值最低的三家公司,特力B、ST珠江B、深深宝B市值分别仅为0.77亿元、1.06亿元、1.21亿元。超过60家B股公司总市值在10亿元之内。
在84家“A+B”公司中,除去目前正在停牌的万科A股股价略低于B股股价之外,其余83家公司B股相对于A股均有一定程度折价,其中26家公司B股折价率超过50%。
“B股市场需要变革”,的呼声一直存在。而一位投资公司分析师指出, H股基本已经可以起到代替B股作用,而且资本进出的灵活性高于B股。因此,B股的继续存在,没有太多意义了。但是,B股市场究竟该如何发展?其出路何在?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回避。
一家同时含有A+B股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曾经考虑过各种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当时主要考虑的途径就是直接进行回购,但公司B股市值不小,公司根本无力全额回购,“如果要让公司选择,我们还是愿意采取与中集集团一样的方式,将B股转为H股,不过其中的转股过程并不简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安汽车2012年3月进行回购之时,不到20天就全额动用了6.1亿港元进行回购,涉及近1.72亿股B股股份,但是回购完成之后,长安汽车B股流通股还有9亿股之多。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尚未有针对B股明确的下一步计划。其实,部分B股公司对转H股方案并不十分感兴趣。香港联交所的财务审查是一方面,更大阻碍在于其对上市公司信披、分红等方面的监管较严,可能会让很多内地公司不适应。
实际上, H股的监管成本更高,是很多公司不愿意面对的,并且后期若想继续融资,仍需证监会批准。
H股为何欢迎B股
对于B股公司转板H股,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做出了欢迎的态度。不过李小加也表示,“并非所有内地B股公司适合H股的上市标准,只有一部分能满足香港上市规则”。从李小加的话语中也不难看出,H股并非是所有B股公司的“收容所”,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并且业绩较好的B股公司才能够登陆H股。
海通国际策略师黄薰辉指出,2012年港交所IPO规模大幅下滑,业绩也有明显下降,吸引到更多企业赴港上市,成了港交所2013年的工作重心,预计会从流程上加快B转H的进程。
“B转H今年可能会成为香港市场新的增长点。”国泰君安国际执行董事兼投资银行部主管王冬青预计,2013年香港市场将会有80只新股发行,其中20只左右会是来自内地的H股,中小型企业会增多,IPO融资也可能進行双币系统。
当然,对于那些符合H股上市条件的公司,将B股转板到H股市场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毕竟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在香港上市有利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品牌,有利于公司向外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从B股公司自身的业务实力、大股东的资金实力,以及第三方的资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看,不是所有的B股都具备转板到H股市场的条件。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要符合中国证监会的“456”等一系列规定,即“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
王翀炜称,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而言,“B转H”是一个较好的打通境外融资平台的方式。具有B股的A股公司,往往基本面稳健,很少出现重大财务或经营问题,同时B股的外资股东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H股上市后,质优公司的估值提升空间对其A股股价也有正面作用,比如金融、地产股估值相对较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对其A股股价重新定位也有好处。
广证恒生咨询公司策略部经理张广文说,由于目前B股估值很低,预期B转H后估值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香港市场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市场,因此B转H后,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张广文说,一是有利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二是香港市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三是有利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品牌,有利于公司向外发展。
而一位私募人士则表示,“B转H模式”为解决此前长期悬而未决的B股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方案,但目前真正能够B转H的公司不会太多,要彻底解决B股问题还任重道远。
中国低迷的股市2013年开门红,总算让几乎已死了心的投资者缓了口气。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B股指数持续的大放异彩。
B股被压抑得太久
有20年股龄的老李最近几个月都在做同一件事。“每天联系外匯贩子,买3万美元,分别存到6个银行卡里(外币现钞每天一个人限存5000美元),每天买山航B。”
这种看似保守、消极的方法,一度曾受到老李私募朋友的嘲笑。不过,最近一个月B股的行情却让嘲笑老李的私募非常后悔。2012年12月初至今,B股指数上涨超过20%,到1月7日,B股指数更是创下14连阳。
这个被投资者遗忘的“边缘”市场——B股市场已经悄然地走强于A股。从2011年12月中旬的低点计算,这一轮市场的反弹中,上证综指的最大涨幅只有15%,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反弹高度是18%,而B股的最大涨幅超过了30%。B股为何走强于A股?
市场普遍人士认为,这与市场热捧“B转H”密不可分。
早在2012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开始着手进行B股市场的改革探索。到了4月中旬,郭树清在广东调研时,有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关注:针对大家提出的资本市场服务“三农”、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整体上市、支持分拆上市、B股公司发展等问题,证监会将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从中透露出了管理层已经开始着手处理B股市场的改革问题。
而自12月19日,国内首单“B转H”中集集团B转H股正式登陆港交所后,B股转H股的方向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市场验证。同时中集H股当天开盘报12.60港元,较转股前的B股价格9.70港元大涨了近30%。出现了明显的溢价现象。
继中集集团之后,“B转H”大军正逐步壮大。万科集团之后,丽珠集团、上柴集团的A、B股也相继停牌。此举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对于B股问题的罕见关注和深层思考。深交所也高调对B股问题做出了“一方面鼓励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另一方面支持公司选择自愿退市”的明确表态。
“B股被压抑得太久了,”南京证券分析师季永峰说,B股股价比A股低很多,一直有上涨的要求,一旦有利好消息,就会有资金进入里面。只不过B股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没有长线资金进来,所以进去的资金也是玩短线,不想在一个没有热度的市场逗留太久。
实际上,除了B转H外,在持有B股的普通投资者中,呼声最高的无疑是B股转换为A股。
新时代证券公司分析师王翀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B股是世界特色,独一无二,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但B股转换为A股也不现实。在现在的规定之下难度极大,如何解决股价差异?如何减小对A股的冲击?如何取得A股投资者的认同?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而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更是 “B转A”的一大障碍,除非出台具体的引导政策。
就在监管层对B股问题还在研究的同时,一些B股公司也在积极谋变。例如伊泰B开启纯B股公司赴港融资先河,鲁泰B、南玻B等相继宣布回购计划。
B股还有没有存在理由
设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B股市场,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在2001年之前,B股的投资者一直被限制为境外人士。
当时设立B股市场的出发点,是在我国匮乏资金的情况下,增加企业引进外资的渠道。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由外汇短缺变为外汇相对充裕,B股市场“招商引资”的历史使命也就基本结束。不仅如此,1997年以来,随着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及我国企业大量赴海外上市,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也就逐步弱化甚至丧失。
自1999年以来,B股市场基本就停止了IPO和再融资,在规模上裹足不前。同时,二级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B股市场徘徊于边缘化尴尬处境。尽管2001年,B股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这一新政一度引爆B股行情,上海B股指数在数月内暴涨了近300%。但仅仅不到半年时间,行情也就走到了顶点,此后便是连续数年的漫长回调。以至于很多老股民提及这一波行情,激情买入、套牢亏损,至今还颇多抱怨。
目前B股上市公司共有107家,其中上证B股54家,深证B股53家。据统计,107家B股公司中,有84家为“A+B”公司,21家为纯B股上市公司。从流通市值看,目前B股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为伊泰B,总市值为242.59亿元;其次为万科B,总市值为133.33亿元;张裕B总市值为95.50亿元。而市值最低的三家公司,特力B、ST珠江B、深深宝B市值分别仅为0.77亿元、1.06亿元、1.21亿元。超过60家B股公司总市值在10亿元之内。
在84家“A+B”公司中,除去目前正在停牌的万科A股股价略低于B股股价之外,其余83家公司B股相对于A股均有一定程度折价,其中26家公司B股折价率超过50%。
“B股市场需要变革”,的呼声一直存在。而一位投资公司分析师指出, H股基本已经可以起到代替B股作用,而且资本进出的灵活性高于B股。因此,B股的继续存在,没有太多意义了。但是,B股市场究竟该如何发展?其出路何在?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回避。
一家同时含有A+B股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曾经考虑过各种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当时主要考虑的途径就是直接进行回购,但公司B股市值不小,公司根本无力全额回购,“如果要让公司选择,我们还是愿意采取与中集集团一样的方式,将B股转为H股,不过其中的转股过程并不简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安汽车2012年3月进行回购之时,不到20天就全额动用了6.1亿港元进行回购,涉及近1.72亿股B股股份,但是回购完成之后,长安汽车B股流通股还有9亿股之多。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尚未有针对B股明确的下一步计划。其实,部分B股公司对转H股方案并不十分感兴趣。香港联交所的财务审查是一方面,更大阻碍在于其对上市公司信披、分红等方面的监管较严,可能会让很多内地公司不适应。
实际上, H股的监管成本更高,是很多公司不愿意面对的,并且后期若想继续融资,仍需证监会批准。
H股为何欢迎B股
对于B股公司转板H股,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做出了欢迎的态度。不过李小加也表示,“并非所有内地B股公司适合H股的上市标准,只有一部分能满足香港上市规则”。从李小加的话语中也不难看出,H股并非是所有B股公司的“收容所”,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并且业绩较好的B股公司才能够登陆H股。
海通国际策略师黄薰辉指出,2012年港交所IPO规模大幅下滑,业绩也有明显下降,吸引到更多企业赴港上市,成了港交所2013年的工作重心,预计会从流程上加快B转H的进程。
“B转H今年可能会成为香港市场新的增长点。”国泰君安国际执行董事兼投资银行部主管王冬青预计,2013年香港市场将会有80只新股发行,其中20只左右会是来自内地的H股,中小型企业会增多,IPO融资也可能進行双币系统。
当然,对于那些符合H股上市条件的公司,将B股转板到H股市场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毕竟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在香港上市有利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品牌,有利于公司向外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从B股公司自身的业务实力、大股东的资金实力,以及第三方的资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看,不是所有的B股都具备转板到H股市场的条件。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要符合中国证监会的“456”等一系列规定,即“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
王翀炜称,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而言,“B转H”是一个较好的打通境外融资平台的方式。具有B股的A股公司,往往基本面稳健,很少出现重大财务或经营问题,同时B股的外资股东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H股上市后,质优公司的估值提升空间对其A股股价也有正面作用,比如金融、地产股估值相对较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对其A股股价重新定位也有好处。
广证恒生咨询公司策略部经理张广文说,由于目前B股估值很低,预期B转H后估值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香港市场是一个充分国际化的市场,因此B转H后,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张广文说,一是有利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二是香港市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三是有利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品牌,有利于公司向外发展。
而一位私募人士则表示,“B转H模式”为解决此前长期悬而未决的B股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方案,但目前真正能够B转H的公司不会太多,要彻底解决B股问题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