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5周年,为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事迹,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作家和谷潜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
《照金往事》记叙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全景式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陕甘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窗。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因隋炀帝曾率金戈铁马巡边至此,叹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从此,这片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地方,便被称为照金。
照金独特的山川地貌与关隘天险,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自秦朝扶苏、蒙恬驻塞,到北宋范仲淹守边;从前秦苻坚与姚苌屯兵,到黄巢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安营扎寨,无论是忠臣良将护佑天子都城,还是农民起义军剑指长安,这里都留下了他们的传说。
20世纪初,神州大地风云变幻、战火纷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并为之而不懈努力。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开始全面“清党反共”,并随即开始了“围剿”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反革命活动。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以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在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发起第三次“围剿”。
与此同时,陕甘边一带的革命武装活动,亦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开展起来。由刘志丹任南梁游击队总指挥的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在陇东一带开展游击战。继之,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革命武装越过陕甘边界,南下照金,开辟红色根据地,与习仲勋等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血与火的鏖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苦难辉煌的英雄传奇。
在照金发生过的历历往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细胞切片,亦是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缩影。
《照金往事》酝酿及创作的时间很长,如作者和谷在本书的后记中所说:“自幼在家乡,我常听祖辈们叙说北山照金闹红的故事,令人心生敬意。以种地为生的先人,也常吆骡子驮炭贩盐运瓷器,途经耀州、照金至甘肃省一带,沿途流传的照金革命故事乡人耳熟能详。识文断字后,我涉足文学写作多年,对家乡周边的史迹兴趣日渐浓厚,撰写一部反映照金革命根据地历史作品的念想常常浮上心头。”
20世纪80年代初,和谷參与撰写过《人民英雄刘志丹》《李子洲》,并与友人钟平筹划过《照金烽火》剧本之事。时至21世纪初,和谷又试图圆梦,却几经周折,没有如愿。直到花甲之年,他重新踏勘照金旧地,访问当地贤达,搜集阅读亲历者浩繁的回忆录和史志资料,梳理来龙去脉,越发感到:从1932年初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进入照金,点燃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到迎接中央红军到延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整整经历了17年的艰难岁月。在这17年间,活跃在照金地区的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的篇章,给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曙光和希望。照金的故事生命力是旺盛的,还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照金精神代代流传,永不泯灭。这些感受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在老家的黄土小屋里历时3个春秋,数易其稿,终于创作完成了40万字书稿《照金往事》。
《照金往事》的出版周期也很长。出版社从2014年拿到初稿至2019年正式出版,整整历经5年的时间。5年中,《照金往事》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有关部门安排专家三次审读,期间又经作者几番补充修订,终得问世。作为一个有良知、有创造力的作家,和谷的这种写作自信和坚守,令人钦佩。
今天,《照金往事》的出版,了却了一位拥有45年党龄的作家揣在心中几十年的心愿。
和谷擅长散文和非虚构体裁的写作。他认为,纪实文学素材必定来源于史实,但有别于历史研究者对史料的细部考证和材料罗列,写作上力求文学价值,避免猜测、夸张、粉饰、矫情和大而无当的抽象阐述,只是运用真实生动的形象与情景、对白与内在语境及简洁的叙说,把事情讲明白。
“腥风血雨、奇袭照金、主力北上、虎穴脱险、劫后重逢、魂兮归来……”本书用长达50章的篇幅,用平实而简练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照金的历历往事,让人身临其境,为之动情。相比近年来出版的反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文学作品,《照金往事》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
一是客观性。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创立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原因和人事沉浮,中央多次发出不争论的指示。本书对繁复的事件做了详略有致的处理,对不同版本的一些有歧义之处做了相对合理的甄别。注重以大量公开的史料为依据,展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弘扬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
二是全面性。本书围绕照金革命根据地展开讲述,实际上几乎涵盖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生的所有大事件,包括渭北根据地、心字区、武字区、南梁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涵盖了参与这些地区革命活动的大多数历史人物,每个人都浓墨重彩,都栩栩如生、亲切可感。
三是可读性。本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加之类似影视的画面感,把在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以专题形式叙述开来,每个专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比如:“‘红军来了!陕甘红军从北边下来了!’起先,这个声音是一个吆骡子贩瓷器的脚客从北地传过来的……”整部书长长的故事就是由引言中这一形象生动的情节开头的。
往事,历历在目;初心,引领未来。
《照金往事》记叙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全景式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陕甘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窗。
1
照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因隋炀帝曾率金戈铁马巡边至此,叹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从此,这片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地方,便被称为照金。
照金独特的山川地貌与关隘天险,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洗礼。自秦朝扶苏、蒙恬驻塞,到北宋范仲淹守边;从前秦苻坚与姚苌屯兵,到黄巢起义军、李自成起义军安营扎寨,无论是忠臣良将护佑天子都城,还是农民起义军剑指长安,这里都留下了他们的传说。
20世纪初,神州大地风云变幻、战火纷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并为之而不懈努力。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开始全面“清党反共”,并随即开始了“围剿”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反革命活动。1931年6月21日,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以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在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发起第三次“围剿”。
与此同时,陕甘边一带的革命武装活动,亦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开展起来。由刘志丹任南梁游击队总指挥的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在陇东一带开展游击战。继之,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革命武装越过陕甘边界,南下照金,开辟红色根据地,与习仲勋等一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血与火的鏖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苦难辉煌的英雄传奇。
在照金发生过的历历往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细胞切片,亦是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缩影。
2
《照金往事》酝酿及创作的时间很长,如作者和谷在本书的后记中所说:“自幼在家乡,我常听祖辈们叙说北山照金闹红的故事,令人心生敬意。以种地为生的先人,也常吆骡子驮炭贩盐运瓷器,途经耀州、照金至甘肃省一带,沿途流传的照金革命故事乡人耳熟能详。识文断字后,我涉足文学写作多年,对家乡周边的史迹兴趣日渐浓厚,撰写一部反映照金革命根据地历史作品的念想常常浮上心头。”
20世纪80年代初,和谷參与撰写过《人民英雄刘志丹》《李子洲》,并与友人钟平筹划过《照金烽火》剧本之事。时至21世纪初,和谷又试图圆梦,却几经周折,没有如愿。直到花甲之年,他重新踏勘照金旧地,访问当地贤达,搜集阅读亲历者浩繁的回忆录和史志资料,梳理来龙去脉,越发感到:从1932年初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进入照金,点燃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到迎接中央红军到延安,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整整经历了17年的艰难岁月。在这17年间,活跃在照金地区的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壮丽的篇章,给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曙光和希望。照金的故事生命力是旺盛的,还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照金精神代代流传,永不泯灭。这些感受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在老家的黄土小屋里历时3个春秋,数易其稿,终于创作完成了40万字书稿《照金往事》。
《照金往事》的出版周期也很长。出版社从2014年拿到初稿至2019年正式出版,整整历经5年的时间。5年中,《照金往事》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有关部门安排专家三次审读,期间又经作者几番补充修订,终得问世。作为一个有良知、有创造力的作家,和谷的这种写作自信和坚守,令人钦佩。
今天,《照金往事》的出版,了却了一位拥有45年党龄的作家揣在心中几十年的心愿。
3
和谷擅长散文和非虚构体裁的写作。他认为,纪实文学素材必定来源于史实,但有别于历史研究者对史料的细部考证和材料罗列,写作上力求文学价值,避免猜测、夸张、粉饰、矫情和大而无当的抽象阐述,只是运用真实生动的形象与情景、对白与内在语境及简洁的叙说,把事情讲明白。
“腥风血雨、奇袭照金、主力北上、虎穴脱险、劫后重逢、魂兮归来……”本书用长达50章的篇幅,用平实而简练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照金的历历往事,让人身临其境,为之动情。相比近年来出版的反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文学作品,《照金往事》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
一是客观性。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创立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原因和人事沉浮,中央多次发出不争论的指示。本书对繁复的事件做了详略有致的处理,对不同版本的一些有歧义之处做了相对合理的甄别。注重以大量公开的史料为依据,展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弘扬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
二是全面性。本书围绕照金革命根据地展开讲述,实际上几乎涵盖了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生的所有大事件,包括渭北根据地、心字区、武字区、南梁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涵盖了参与这些地区革命活动的大多数历史人物,每个人都浓墨重彩,都栩栩如生、亲切可感。
三是可读性。本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加之类似影视的画面感,把在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以专题形式叙述开来,每个专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比如:“‘红军来了!陕甘红军从北边下来了!’起先,这个声音是一个吆骡子贩瓷器的脚客从北地传过来的……”整部书长长的故事就是由引言中这一形象生动的情节开头的。
往事,历历在目;初心,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