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当前中职化工专业课堂的“通病”,教师累,学生睡。深入分析其中原因,那就是老师们没有充分有效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受用人单位欢迎,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化工专业人才。
【关键词】化工课堂;激活非智力因素;化学学习能力
放眼当前的中职化工专业课堂,你会发现:上课睡觉现象已相当普遍。某职业学校的校长谈到关于教改的问题时说:“职校的教学改革亟需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让我们很有同感。我们职校的的学生,虽然入学时成绩差一点,学习习惯差一些。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有的全神贯注,有的东瞧西看,有的聚精会神,有的心不在焉或萎靡不振,甚至“伏案”入睡。不同的表现体现着他们不同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所以,只有有效激活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既受用人单位欢迎,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合格的化工专业人才。以下是笔者与同行共享几年来成功的实践经验,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不少老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将“做实验”变成“讲实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职业中学的化学课堂尤其要重视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卤素》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白纸显图”的实验:课前准备一张吸水性好的白纸,上课演示时先用淀粉溶液(也可用米汤或面糊代替)在纸上作画,待字迹稍干,问:“同学们,白纸上有图案吗?”学生们齐声:“没有。”随即用毛笔沾少量碘酒涂抹在白纸上,白纸上就出现了一幅图画,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何显图吗?”学生又一次齐声:“想。”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二、情感沟通,让学生爱上学习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情舒畅、精神乐观、思路开阔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最朴素而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情感沟通,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遵循良好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教者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如英文“china”的本意是“瓷器”,在欧州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的代称,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965年我国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首先合成了结晶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物质迈开了新的一步。这些情节将震憾学生的心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准备盛有NaCl、CH3COONa和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上课时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定,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识。上述盐未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爱上学习。
三、挫折训练,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在成功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我国古代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次,终于提炼出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我们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最终战胜挫折,在向科学高峰攀登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不畏艰苦、不怕挫折、百折不回、万难不屈的坚强意志,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化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挫折教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化学史料,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讲绪论课时,可以介绍化学发展的艰辛,如从燃烧的氧化理论的诞生到原子、分子理论学说的建立,从某种新元素的发现到新物质的合成,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获得成功的。
又如:在学好《烃的衍生物》中醇一节内容后,我们对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时经历的磨难向学生介绍:诺贝尔为了大批生产硝化甘油,在改进工艺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丧生,父亲受了重伤。然而诺贝尔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冷静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后来诺贝尔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实验后,终于发明了一种既有爆炸威力又安全的胶质炸药。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对学生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勇敢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情思考,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实践证明,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激活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满足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化工课堂;激活非智力因素;化学学习能力
放眼当前的中职化工专业课堂,你会发现:上课睡觉现象已相当普遍。某职业学校的校长谈到关于教改的问题时说:“职校的教学改革亟需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让我们很有同感。我们职校的的学生,虽然入学时成绩差一点,学习习惯差一些。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有的全神贯注,有的东瞧西看,有的聚精会神,有的心不在焉或萎靡不振,甚至“伏案”入睡。不同的表现体现着他们不同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事业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寻常的。所以,只有有效激活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既受用人单位欢迎,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合格的化工专业人才。以下是笔者与同行共享几年来成功的实践经验,以抛砖引玉。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轻松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不少老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将“做实验”变成“讲实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职业中学的化学课堂尤其要重视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卤素》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白纸显图”的实验:课前准备一张吸水性好的白纸,上课演示时先用淀粉溶液(也可用米汤或面糊代替)在纸上作画,待字迹稍干,问:“同学们,白纸上有图案吗?”学生们齐声:“没有。”随即用毛笔沾少量碘酒涂抹在白纸上,白纸上就出现了一幅图画,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何显图吗?”学生又一次齐声:“想。”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二、情感沟通,让学生爱上学习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情舒畅、精神乐观、思路开阔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最朴素而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情感沟通,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遵循良好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教者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如英文“china”的本意是“瓷器”,在欧州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的代称,这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965年我国化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首先合成了结晶胰岛素,1981年又合成了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物质迈开了新的一步。这些情节将震憾学生的心灵,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准备盛有NaCl、CH3COONa和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上课时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定,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识。上述盐未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爱上学习。
三、挫折训练,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在成功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我国古代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法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失败了1000次,终于提炼出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我们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最终战胜挫折,在向科学高峰攀登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不畏艰苦、不怕挫折、百折不回、万难不屈的坚强意志,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化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挫折教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化学史料,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讲绪论课时,可以介绍化学发展的艰辛,如从燃烧的氧化理论的诞生到原子、分子理论学说的建立,从某种新元素的发现到新物质的合成,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获得成功的。
又如:在学好《烃的衍生物》中醇一节内容后,我们对诺贝尔在制备硝化甘油时经历的磨难向学生介绍:诺贝尔为了大批生产硝化甘油,在改进工艺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丧生,父亲受了重伤。然而诺贝尔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冷静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后来诺贝尔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实验后,终于发明了一种既有爆炸威力又安全的胶质炸药。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对学生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勇敢面对暂时受到的挫折、冷情思考,总结教训,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实践证明,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激活中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满足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