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性”常常被认为是公共艺术品创作或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具体创作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强调其“艺术表现性”而忽视其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作为公共环境的管理单位——“政府管理机构”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又会对项目提出不同的要求(从重创意到注重管理)。正是这种不同阶段对其评判的不同标准给此类项目的创作和设计带来了许多不必要周折。本文通过中科院发电地板外观设计的具体案例,阐述了涉及公共艺术品各相关方面的关注点,说明了此类项目创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能够启发此类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共艺术品;安全性;艺术表现性
1定义
城市公共艺术品一般指传统的城市雕塑以及公共艺术装置,这类作品往往由政府邀请艺术家来完成创作,整个创作过程基本由艺术家把控,作为购买方——城市管理者或企业团体并不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然而有一类城市公共设施并不是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但是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扮演着部分公共艺术品的角色,我们把其称之为“非公共艺术品”。本文所讲的中科院发电地板外观设计即是一种典型案例。对于此类公共环境装饰品,除了要有新颖的创意和强烈的艺术形态外还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创作过程?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件来解答以上提到的相关问题。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后世博科技专项;课题名称:利用环境能源建立自助供电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展示研究;项目组织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9.30—2012.8.31;地点: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百联世茂国际广场(紧邻南京路步行街);项目协助单位:百联世茂商场(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项目外观设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设计学院;项目展示的目的:在2011年上海科技节期间对广大市民进行科普教育。
3设计对象及其属性
“发电地板”展示项目是以一种特殊的材料和构件通过一定的外界压力使得物体产生形变从而产生电能的高科技技术(如图1)。本项目是通过一种产品展示一种技术,然而由于本产品放置的环境是完全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这就要求其外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产生和谐的关系,正因如此,又在审美上对其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这种双重要求使得本设计一方面具备了高科技产品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具备了公共艺术品的独特属性。因此本文以此来探讨非典型公共艺术品设计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图1发电地板装置的示意图
4设计过程及其解决的相关问题
无论是公共艺术品还是应用型产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总是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本项目涉及的单位较多(中科院、上海黄浦区科委、百联世茂国际),因此在设计问题上自然会有更多的要求。这也是公共艺术品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本项目而言,其设计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如下:
(1)第一阶段——解决概念创新问题。本项目设计初始阶段主要是艺术表现性及概念立意方面的问题。这是项目开始时相关各方提出的核心问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希望自己的技术通过一种艺术化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直观的介绍给广大市民,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上海黄浦区科委更是要求设计能够有深刻的内涵,能够体现出上海城市文化的特色;“百联世茂”作为运营管理方更希望在商场门前设置一处能够强烈吸引眼球的独特装置从而为商场带来更多的人气。本阶段各方有着共同的要求,那就是立意要新颖。根据要求最初产生了三个方案分别为:1)舞动的萤火虫;2)立面人;3)玉兰之光(如图2~图4)。
三个方案的立意分别为:1)以萤火虫微弱的光亮唤起人们儿时美好的回忆;2)科技使人的生活更美好;3)以白玉兰代表上海科技的特点(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三个概念方案经多方讨论后选择方案三作为深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原因有两个:首先,方案1和2虽然有相对较好的立意,但是放置在南京路步行街这种人流量特别大的公共场所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儿童;其次,白玉兰作为上海的“市花”更能为人所熟知并且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好的代表了活动举办地“上海”。(注意,此阶段尾声方案考虑的重点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概念利用向便于管理方向倾斜)。
(2)第二阶段深化设计——解决形态问题。根据第一阶段多方讨论制定的方向,方案深化以白玉兰形象为核心进行深化设计,(深化方案如图5)此次深化设计从安全因素考虑把有锐利边沿的具体的白玉兰花瓣造型镂空在球体表面,并且放置高度于1500mm以上的位置,LED颗粒灯置于球体表面,但多方讨论的结果仍然不符合安全性的要求,首先图案的边沿依然比较锋利;其次,虽然放置的位置有一定的高度,但仍会给喜欢攀爬的儿童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小组讨论再次深化解决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经过再次深化,采用白玉兰造型凹陷的手法加以表现(如图6)。经过再次深化设计,确定这种方式基本可行,但是需要对白玉兰的造型和排列方式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注意,此阶段的过程中,管理方面的安全性考虑成为了项目的核心,两次深化都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便于日后的管理。)
(3)第三阶段施工制作——解决技术可行性问题。在制作阶段为了艺术性及展示效果的需要,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电量过小的问题,最初的设计是成年人每踩踏一次地板约有0.3瓦的电量产生,但是光感过于微弱,因此中科院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改进使发电量达到了成人跳跃时可以产生1.0瓦的总电量;二是LED灯光点亮方式的问题,如果灯光是同时点亮的话会使效果相对比较僵硬,缺少活力与变化,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每一粒LED灯光有单独的线路控制,这给设计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只球上面分布的百余只LED灯耗费了约2000米的导线。经过多次的概念设计,反复的深化修改以及克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电地板于2011年5月顺利在南京路步行街百联世茂门前的广场上落成并引来广大市民和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如图7)
图7项目落成现场
5案例回顾及分析
通过本项目运作的过程可以发现,项目运作初始阶段各相关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新颖的概念创意,然而随着项目方案的推进,项目关注的重点开始发生倾斜,除了设计的主题设计师之外。其他各相关方逐渐把重点开始向便于管理的安全性及实现技术方面转移。整个方案深化的过程基本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项目至此,主宰或对项目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已经脱离了概念与形体设计,主导其创作的力量由设计师转向了管理单位或称之为购买者。当然这对整个项目的创作是极为不利的,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另外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此类非典型公共艺术品项目而言,由于涉及的相关方比较复杂,因而呈现出来不同于纯公共艺术品可以由艺术家进行把控的情况。
6结语
设计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在本项目运作过程中可以充分看到,作为非典型公共艺术品与一般性的艺术品不同,他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需要解决各种与艺术创作本身没有太多关系的问题。比如运营管理的安全性,技术可实施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创意者而是成为了协调多方要求,并在作品中平衡各方要求的总协调者。如果综合评价本项目的话,本人认为其根本并不在于其创作意识的前卫性和形体设计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此类非典型公共艺术品创作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作为设计师很多时候要在这些问题间穿梭并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也不仅仅是设计,还包含设计之外的诸如协调平衡各方要求等更多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思毅.艺术城市公共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昊.城市公共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 孙明胜.公共艺术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钱凤德(1977—),男,山东临沂人,同济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吴国欣(1953—),男,上海人,同济大学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公共艺术品;安全性;艺术表现性
1定义
城市公共艺术品一般指传统的城市雕塑以及公共艺术装置,这类作品往往由政府邀请艺术家来完成创作,整个创作过程基本由艺术家把控,作为购买方——城市管理者或企业团体并不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然而有一类城市公共设施并不是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但是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扮演着部分公共艺术品的角色,我们把其称之为“非公共艺术品”。本文所讲的中科院发电地板外观设计即是一种典型案例。对于此类公共环境装饰品,除了要有新颖的创意和强烈的艺术形态外还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创作过程?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件来解答以上提到的相关问题。
2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后世博科技专项;课题名称:利用环境能源建立自助供电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展示研究;项目组织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9.30—2012.8.31;地点: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百联世茂国际广场(紧邻南京路步行街);项目协助单位:百联世茂商场(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项目外观设计:同济大学设计创意设计学院;项目展示的目的:在2011年上海科技节期间对广大市民进行科普教育。
3设计对象及其属性
“发电地板”展示项目是以一种特殊的材料和构件通过一定的外界压力使得物体产生形变从而产生电能的高科技技术(如图1)。本项目是通过一种产品展示一种技术,然而由于本产品放置的环境是完全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这就要求其外观设计要与周边环境产生和谐的关系,正因如此,又在审美上对其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这种双重要求使得本设计一方面具备了高科技产品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具备了公共艺术品的独特属性。因此本文以此来探讨非典型公共艺术品设计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图1发电地板装置的示意图
4设计过程及其解决的相关问题
无论是公共艺术品还是应用型产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总是要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本项目涉及的单位较多(中科院、上海黄浦区科委、百联世茂国际),因此在设计问题上自然会有更多的要求。这也是公共艺术品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本项目而言,其设计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如下:
(1)第一阶段——解决概念创新问题。本项目设计初始阶段主要是艺术表现性及概念立意方面的问题。这是项目开始时相关各方提出的核心问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希望自己的技术通过一种艺术化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直观的介绍给广大市民,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上海黄浦区科委更是要求设计能够有深刻的内涵,能够体现出上海城市文化的特色;“百联世茂”作为运营管理方更希望在商场门前设置一处能够强烈吸引眼球的独特装置从而为商场带来更多的人气。本阶段各方有着共同的要求,那就是立意要新颖。根据要求最初产生了三个方案分别为:1)舞动的萤火虫;2)立面人;3)玉兰之光(如图2~图4)。
三个方案的立意分别为:1)以萤火虫微弱的光亮唤起人们儿时美好的回忆;2)科技使人的生活更美好;3)以白玉兰代表上海科技的特点(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三个概念方案经多方讨论后选择方案三作为深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原因有两个:首先,方案1和2虽然有相对较好的立意,但是放置在南京路步行街这种人流量特别大的公共场所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儿童;其次,白玉兰作为上海的“市花”更能为人所熟知并且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好的代表了活动举办地“上海”。(注意,此阶段尾声方案考虑的重点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概念利用向便于管理方向倾斜)。
(2)第二阶段深化设计——解决形态问题。根据第一阶段多方讨论制定的方向,方案深化以白玉兰形象为核心进行深化设计,(深化方案如图5)此次深化设计从安全因素考虑把有锐利边沿的具体的白玉兰花瓣造型镂空在球体表面,并且放置高度于1500mm以上的位置,LED颗粒灯置于球体表面,但多方讨论的结果仍然不符合安全性的要求,首先图案的边沿依然比较锋利;其次,虽然放置的位置有一定的高度,但仍会给喜欢攀爬的儿童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小组讨论再次深化解决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经过再次深化,采用白玉兰造型凹陷的手法加以表现(如图6)。经过再次深化设计,确定这种方式基本可行,但是需要对白玉兰的造型和排列方式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注意,此阶段的过程中,管理方面的安全性考虑成为了项目的核心,两次深化都是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便于日后的管理。)
(3)第三阶段施工制作——解决技术可行性问题。在制作阶段为了艺术性及展示效果的需要,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电量过小的问题,最初的设计是成年人每踩踏一次地板约有0.3瓦的电量产生,但是光感过于微弱,因此中科院技术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改进使发电量达到了成人跳跃时可以产生1.0瓦的总电量;二是LED灯光点亮方式的问题,如果灯光是同时点亮的话会使效果相对比较僵硬,缺少活力与变化,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每一粒LED灯光有单独的线路控制,这给设计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只球上面分布的百余只LED灯耗费了约2000米的导线。经过多次的概念设计,反复的深化修改以及克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电地板于2011年5月顺利在南京路步行街百联世茂门前的广场上落成并引来广大市民和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如图7)
图7项目落成现场
5案例回顾及分析
通过本项目运作的过程可以发现,项目运作初始阶段各相关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新颖的概念创意,然而随着项目方案的推进,项目关注的重点开始发生倾斜,除了设计的主题设计师之外。其他各相关方逐渐把重点开始向便于管理的安全性及实现技术方面转移。整个方案深化的过程基本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项目至此,主宰或对项目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已经脱离了概念与形体设计,主导其创作的力量由设计师转向了管理单位或称之为购买者。当然这对整个项目的创作是极为不利的,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另外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此类非典型公共艺术品项目而言,由于涉及的相关方比较复杂,因而呈现出来不同于纯公共艺术品可以由艺术家进行把控的情况。
6结语
设计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在本项目运作过程中可以充分看到,作为非典型公共艺术品与一般性的艺术品不同,他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需要解决各种与艺术创作本身没有太多关系的问题。比如运营管理的安全性,技术可实施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创意者而是成为了协调多方要求,并在作品中平衡各方要求的总协调者。如果综合评价本项目的话,本人认为其根本并不在于其创作意识的前卫性和形体设计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此类非典型公共艺术品创作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作为设计师很多时候要在这些问题间穿梭并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也不仅仅是设计,还包含设计之外的诸如协调平衡各方要求等更多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思毅.艺术城市公共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昊.城市公共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 孙明胜.公共艺术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钱凤德(1977—),男,山东临沂人,同济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吴国欣(1953—),男,上海人,同济大学博导,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