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闵宝权医生在好大夫在线上的个人网页,你也许会被他的出诊提示“吓”一跳——因为闵医生在出诊提示中密密麻麻地写了近两千字。闵医生的出诊提示中,记录了以下主要内容:
1、近半个月的每日出诊时间、出诊类别、停诊信息;
2、详细介绍了自己出诊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专科门诊的挂号数量和挂号方法;
3、告诉患者挂不上号可以直接去门诊加号,而不用去买号贩子的高价号……
采访前,当我看完这洋洋洒洒的近两千字的出诊介绍,竟有一种感动——这样用心地告诉患者如何就诊的医生,该有多么温暖的情怀?在媒体抱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样热心为患者默默地奉献着的医生是否能打消你对医生的偏见?
做一个优秀的医生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闵宝权,因为一个朴实的想法——让家人不要受疾病困扰,从而走上学医之路。又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最终在神经内科扎下了根。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神经内科,闵宝权说:“神经内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这个学科强调有极强的推理能力,非常考验个人思维,我喜欢这种富有挑战的专业。刚开始接触神经内科时会比较难,因为疾病种类太多,需要具有非常广的知识面。但入门后,就相对容易一些了,因为打好功底后,考验更多的是推理和思维能力,这是我的强项。”
从好大夫在线上的患者留言中,我们看到闵医生的医术和态度评价极高。当记者问道是否具备这两项就可以成为一位优秀医生时,闵宝权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我觉得应该具备五个条件。一、基础知识扎实,这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二、大量实践,因为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三、具备极强的推理和思维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辨别疾病的轻重缓急、重要与次要;四、人文素养要好,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要处治的事情往往与生命悠切相关,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五、不怕吃苦,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只有不怕吃苦的劲头才能面对疑难问题时锲而不舍的专研,才能在自己的专业中做出成就。”
闵宝权对优秀医生的理解,并不是仅停留在纸面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优秀医生,更让患者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优秀的好医生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基本功:简单但重要
很多传奇和成就都源自扎实的基本功,源自对最基本现象的深挖细嚼。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医学更是如此。具备良好的临床医学基本功,将会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医生来说,有两个基本功非常重要,那就是询问病史和查体,而且要做到简练、中肯和快速切入要害。虽然所有医生都知道这两项的重要性,但随着医疗化验检查的飞速进步,医生们有些越来越倚重于化验和大检查,无形中忽视了临床基本功的磨练。故如何从通过基本问诊和查体方法抓到问题关键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出化验检查而不是撒大网,这其实是非常考验医生综合水平的。”闵医生说。
“据我个人经验,若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80%~90%的门急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化验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才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
15年前的一个晚上,有对东北夫妇打车把7岁的儿子送至宣武医院急诊,出租车费就花了1300元。孩子的父母说在当地已经花了8000多元还没治好,当地医生让赶快送到北京。急匆匆赶来的原因是:小男孩不能走路好多天了。
闵医生接诊后经过简单询问和查体,考虑很可能是癔症性瘫痪。他让孩子父母先到诊室外等候,以便单独同孩子聊几分钟。十分钟后,闵医生把恢复能正常走路的孩子领出了诊室,家属惊喜不已。
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之所以能迅速判断并治疗好,要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从众多表象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或心理开导。
“基本功需要长期刻苦训练,除了打下扎实的基础外,还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有开放的心态。因为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兼容并包地接纳各种先进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重中之重:思维能力的培训
很多年前有位女病人送至急诊,主诉是四肢无力和憋气,到急诊后当班医生给予普通的鼻孔吸氧,但病人仍说明显憋气,当班医生赶紧叫来上级主管会诊,给予面罩吸氧。家属认识闵医生,让其顺便去看看,闵医生过去后,马上让摘掉面罩,恢复普通的鼻孔吸氧。闵医生当时果断说血气检查抽的不是动脉血,而是误抽成静脉血了。后来顺藤摸瓜,诊断此病人是焦虑症发作,而非更早门诊给予的肌无力的诊断。
根据临床情况,不放过关键信息,敢于提出疑问,再反复求证,闵医生诊治了不少看似疾病甲,实则是疾病乙的各种案例。
“医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行医者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切的统领或核心是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需要平时不辞辛劳的吸收整合和积累,对有用知识的有效整合,其统帅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知识好比散落一堆的珍珠,而思维就是核心细绳,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后,最终才能成为珠宝。知识好比玉石,思维是雕刻刀,不经常磨刀,又如何保证刀锋锋利呢?有各种的玉石,即使有好的雕刻刀,不辛勤劳作,又如何有好的收获呢?”
闵医生认为,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最简单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存疑,不要人云也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要敢于提问,要多问为什么?直到问到没明显疑问而止。一旦有疑问,自己就要百折不饶去思考、论证、求证、反证、反复检验等。而且一切真知灼见均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闵医生说,所有观点和理念落实在临床工作中,均要能体现在下面这些要点上:1、检查不在多少,在于必要和中肯与否,还需分清轻重缓急,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2、解释的话不在多少,在于恰当与否,病人能否理解和认可;3、医生要磨练自己的思维、精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的举止;4、药不在贵贱,在于对症与否,中肯与否(看实际疗效);5、关爱是否真诚,不完全在面上的言行,更在于人心的感知。 医生本身就是药
患者到医院看病,目的是想看好病。在我们的印象中,吃药是治病的不二选择。但在闵宝权医生眼中,另外一种不是药的“药”对治病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医生本身。
“在我看来,医生本身就是药。如果医生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养,那么可以让患者接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信任你,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也有利于疾病康复。”
闵医生认为,在媒体渲染的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需要提高自我人文素养,以此化解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医生的气质、态度、语气、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都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在这样的关系中,怎么会出现紧张关系呢?当我们主动为患者着想的时候,他们也会为我们着想。这是互动的,也是一种良性、友善的循环。”
一位小伙子带着父亲去找闵医生看病,在门外候诊时,小伙子告诉闵医生他的父亲有些胸闷,问医生能否提前给他看看。闵医生让患者先进到诊室,让他先躺在床上休息一下,等看完前面的两位病人就给他看。等前面的马上看完时,小伙子催促父亲赶紧下床来坐到闵医生的桌前。这时候,闵医生马上制止了小伙子,而是起身走到床前给他的父亲问诊和查体。
几天之后,闵医生在网上患者评价中,发现了一条信息。他一看就知道是前几天的那个小伙子写的,“他描述了那天的情景,说之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比较感慨,就发了一条感谢信息。”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闵宝权医生在用实际行动为“优秀医生”做最真实的注解。
医患:互相理解最重要
即使像闵医生这样的努力和付出,依然会有一些患者的误解与不理解。医生在努力为我们看病的同时,我们有没有认真对待医生的嘱咐?有没有努力关照过自己的身体呢?
很多时候,作为患者我们一厢情愿地把医生当作救世主,认为医生可以为我们排除任何疾患。因此,在求诊过程中,很多人把自己全部交给医生,总以为医生应该掌管我们的全部,自然对医生抱有很高的期望。
“有些患者在看病的时候,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即便我已经告诉他很多次了,他依然没有认真去听去执行。还有时候,他们会提出高出我们专业能力的要求,或者要求得到特殊照顾提前看病。其实,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挂号的人很多,我也知道大家在外面等待的时间很长。所以,希望患者能自觉按顺序排队候诊,在我解答您的问题时,能认真听认真记,而不是重复询问。有一些患者记忆力不好,其实在看病前,可以把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疾病发展过程、服用过的药物等写下来,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与医生交流。省得每次出了门诊后,总感觉少问了几件事。”闵医生说。
医患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医生在改善的同时,患者同样需要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医患和谐。
1、近半个月的每日出诊时间、出诊类别、停诊信息;
2、详细介绍了自己出诊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专科门诊的挂号数量和挂号方法;
3、告诉患者挂不上号可以直接去门诊加号,而不用去买号贩子的高价号……
采访前,当我看完这洋洋洒洒的近两千字的出诊介绍,竟有一种感动——这样用心地告诉患者如何就诊的医生,该有多么温暖的情怀?在媒体抱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样热心为患者默默地奉献着的医生是否能打消你对医生的偏见?
做一个优秀的医生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闵宝权,因为一个朴实的想法——让家人不要受疾病困扰,从而走上学医之路。又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最终在神经内科扎下了根。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神经内科,闵宝权说:“神经内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这个学科强调有极强的推理能力,非常考验个人思维,我喜欢这种富有挑战的专业。刚开始接触神经内科时会比较难,因为疾病种类太多,需要具有非常广的知识面。但入门后,就相对容易一些了,因为打好功底后,考验更多的是推理和思维能力,这是我的强项。”
从好大夫在线上的患者留言中,我们看到闵医生的医术和态度评价极高。当记者问道是否具备这两项就可以成为一位优秀医生时,闵宝权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我觉得应该具备五个条件。一、基础知识扎实,这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二、大量实践,因为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三、具备极强的推理和思维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辨别疾病的轻重缓急、重要与次要;四、人文素养要好,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要处治的事情往往与生命悠切相关,如果不考虑人的因素,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五、不怕吃苦,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只有不怕吃苦的劲头才能面对疑难问题时锲而不舍的专研,才能在自己的专业中做出成就。”
闵宝权对优秀医生的理解,并不是仅停留在纸面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优秀医生,更让患者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优秀的好医生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基本功:简单但重要
很多传奇和成就都源自扎实的基本功,源自对最基本现象的深挖细嚼。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医学更是如此。具备良好的临床医学基本功,将会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医生来说,有两个基本功非常重要,那就是询问病史和查体,而且要做到简练、中肯和快速切入要害。虽然所有医生都知道这两项的重要性,但随着医疗化验检查的飞速进步,医生们有些越来越倚重于化验和大检查,无形中忽视了临床基本功的磨练。故如何从通过基本问诊和查体方法抓到问题关键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出化验检查而不是撒大网,这其实是非常考验医生综合水平的。”闵医生说。
“据我个人经验,若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寻问病史和体格检查,80%~90%的门急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化验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才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
15年前的一个晚上,有对东北夫妇打车把7岁的儿子送至宣武医院急诊,出租车费就花了1300元。孩子的父母说在当地已经花了8000多元还没治好,当地医生让赶快送到北京。急匆匆赶来的原因是:小男孩不能走路好多天了。
闵医生接诊后经过简单询问和查体,考虑很可能是癔症性瘫痪。他让孩子父母先到诊室外等候,以便单独同孩子聊几分钟。十分钟后,闵医生把恢复能正常走路的孩子领出了诊室,家属惊喜不已。
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之所以能迅速判断并治疗好,要得益于扎实的基本功。从众多表象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或心理开导。
“基本功需要长期刻苦训练,除了打下扎实的基础外,还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有开放的心态。因为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兼容并包地接纳各种先进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重中之重:思维能力的培训
很多年前有位女病人送至急诊,主诉是四肢无力和憋气,到急诊后当班医生给予普通的鼻孔吸氧,但病人仍说明显憋气,当班医生赶紧叫来上级主管会诊,给予面罩吸氧。家属认识闵医生,让其顺便去看看,闵医生过去后,马上让摘掉面罩,恢复普通的鼻孔吸氧。闵医生当时果断说血气检查抽的不是动脉血,而是误抽成静脉血了。后来顺藤摸瓜,诊断此病人是焦虑症发作,而非更早门诊给予的肌无力的诊断。
根据临床情况,不放过关键信息,敢于提出疑问,再反复求证,闵医生诊治了不少看似疾病甲,实则是疾病乙的各种案例。
“医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行医者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切的统领或核心是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需要平时不辞辛劳的吸收整合和积累,对有用知识的有效整合,其统帅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知识好比散落一堆的珍珠,而思维就是核心细绳,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后,最终才能成为珠宝。知识好比玉石,思维是雕刻刀,不经常磨刀,又如何保证刀锋锋利呢?有各种的玉石,即使有好的雕刻刀,不辛勤劳作,又如何有好的收获呢?”
闵医生认为,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最简单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存疑,不要人云也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要敢于提问,要多问为什么?直到问到没明显疑问而止。一旦有疑问,自己就要百折不饶去思考、论证、求证、反证、反复检验等。而且一切真知灼见均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闵医生说,所有观点和理念落实在临床工作中,均要能体现在下面这些要点上:1、检查不在多少,在于必要和中肯与否,还需分清轻重缓急,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2、解释的话不在多少,在于恰当与否,病人能否理解和认可;3、医生要磨练自己的思维、精炼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的举止;4、药不在贵贱,在于对症与否,中肯与否(看实际疗效);5、关爱是否真诚,不完全在面上的言行,更在于人心的感知。 医生本身就是药
患者到医院看病,目的是想看好病。在我们的印象中,吃药是治病的不二选择。但在闵宝权医生眼中,另外一种不是药的“药”对治病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那就是医生本身。
“在我看来,医生本身就是药。如果医生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养,那么可以让患者接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信任你,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也有利于疾病康复。”
闵医生认为,在媒体渲染的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生需要提高自我人文素养,以此化解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医生的气质、态度、语气、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些都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在这样的关系中,怎么会出现紧张关系呢?当我们主动为患者着想的时候,他们也会为我们着想。这是互动的,也是一种良性、友善的循环。”
一位小伙子带着父亲去找闵医生看病,在门外候诊时,小伙子告诉闵医生他的父亲有些胸闷,问医生能否提前给他看看。闵医生让患者先进到诊室,让他先躺在床上休息一下,等看完前面的两位病人就给他看。等前面的马上看完时,小伙子催促父亲赶紧下床来坐到闵医生的桌前。这时候,闵医生马上制止了小伙子,而是起身走到床前给他的父亲问诊和查体。
几天之后,闵医生在网上患者评价中,发现了一条信息。他一看就知道是前几天的那个小伙子写的,“他描述了那天的情景,说之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比较感慨,就发了一条感谢信息。”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闵宝权医生在用实际行动为“优秀医生”做最真实的注解。
医患:互相理解最重要
即使像闵医生这样的努力和付出,依然会有一些患者的误解与不理解。医生在努力为我们看病的同时,我们有没有认真对待医生的嘱咐?有没有努力关照过自己的身体呢?
很多时候,作为患者我们一厢情愿地把医生当作救世主,认为医生可以为我们排除任何疾患。因此,在求诊过程中,很多人把自己全部交给医生,总以为医生应该掌管我们的全部,自然对医生抱有很高的期望。
“有些患者在看病的时候,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即便我已经告诉他很多次了,他依然没有认真去听去执行。还有时候,他们会提出高出我们专业能力的要求,或者要求得到特殊照顾提前看病。其实,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挂号的人很多,我也知道大家在外面等待的时间很长。所以,希望患者能自觉按顺序排队候诊,在我解答您的问题时,能认真听认真记,而不是重复询问。有一些患者记忆力不好,其实在看病前,可以把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疾病发展过程、服用过的药物等写下来,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与医生交流。省得每次出了门诊后,总感觉少问了几件事。”闵医生说。
医患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医生在改善的同时,患者同样需要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医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