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老师只有“授之以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调节自己、适应社会,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第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驱力。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第三要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第四要激发求知欲。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或者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套路。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1、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把重点划下来,用“?”在疑难问题旁边标出来。2、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组合作探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按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以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包括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然后是班级交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允许其他同学补充,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或者围绕着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水平、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去。
(二)倡导质疑问难,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汇报、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对学生提问,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品课堂充满问题。
(三)鼓励争论、激活探究思维
班级交流时,会产生意见分歧,甚至争执不下。老师应鼓励全员参与,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还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迁移提高,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经过前几个环节以后,学生对一些知识已基本掌握,老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举一反三,或者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或者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让复习课成为学生表现才能的舞台。课前我让每位学生自己编写复习提纲,形式不拘,只要重点突出就行,并且要准备好发言。经过一阶段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五)注重实践体验,促进情感升华
“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更多的选择校内的、学生身边的素材,选择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教学重难点的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样学生听起来,讨论起来更觉得有种亲切感,不会觉得这个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也能够更好的明白是非对错。比如学《抵御不良诱惑》时,我举了一个上网熬夜玩游戏,后来上课都没有精神的例子,并让他自己来讲这个危害。学生的现身说法比老师的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我想作为老师要尽可能研究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学习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过渡到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高效率学习者。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第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驱力。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第三要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第四要激发求知欲。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或者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套路。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1、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把重点划下来,用“?”在疑难问题旁边标出来。2、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组合作探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按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以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包括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然后是班级交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允许其他同学补充,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或者围绕着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水平、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去。
(二)倡导质疑问难,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汇报、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对学生提问,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品课堂充满问题。
(三)鼓励争论、激活探究思维
班级交流时,会产生意见分歧,甚至争执不下。老师应鼓励全员参与,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还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迁移提高,激发学生主动发展
经过前几个环节以后,学生对一些知识已基本掌握,老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或一些典型例题进行举一反三,或者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或者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拓宽和加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让复习课成为学生表现才能的舞台。课前我让每位学生自己编写复习提纲,形式不拘,只要重点突出就行,并且要准备好发言。经过一阶段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了。
(五)注重实践体验,促进情感升华
“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更多的选择校内的、学生身边的素材,选择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教学重难点的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样学生听起来,讨论起来更觉得有种亲切感,不会觉得这个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也能够更好的明白是非对错。比如学《抵御不良诱惑》时,我举了一个上网熬夜玩游戏,后来上课都没有精神的例子,并让他自己来讲这个危害。学生的现身说法比老师的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我想作为老师要尽可能研究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学习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过渡到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高效率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