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历史史料包含了各种文字知识、图片资料等等,将其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习得历史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作用。文章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的作用,在分析运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史料知识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一、 引言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广泛横向联系的学科,具有综合型的特点,是义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标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最终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要让历史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史料的运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为解决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活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这种知识传授輕情感体验的倾向。历史教学中也呈现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师生互动过程少的情况,因此部分学生喜欢历史却不愿意学历史,这些都与教学方式单一性,学生地位不突出有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包含了收集、鉴别和研习等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史料知识的运用不仅是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去探究历史问题,同时也包含师生间互动的内容,由此可以将单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转变到多为互动的教学,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是驱使行为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的动机也逐步增强,进而促使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努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将史料研习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去认知历史,需要学生历经信息获取、分析、比较以及概括等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史料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处理信息、知识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倡导学生去研习史料,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史料探索中去发现历史和认识历史,不是要求学生模仿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而是学习历史学家的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关注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面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理念下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有着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征,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长久以来历史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对价值观引导的应有作用。关注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让学生历经体验的过程,并在体验中促进情感方面的发展。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集、鉴别以及运用史料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出将史料作为证据支撑自己观点的途径。学生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史料中的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等功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原则
(一)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时原则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史料素材,才能充分发挥史料知识的教育作用。史料素材引入课程的时间过早,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形成障碍,引入得过晚可能无法发挥史料引入的最大化效果。因此在史料的运用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借助史料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中,教材中对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事件的分析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或在影视观看,或在一些小说中了解,认为岳飞是秦桧一人策划迫害,也有认为秦桧是金国奸细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对真正史实的理解造成了障碍。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将明朝史学家文征明的《满江红》材料片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且客观地认知到这一段历史,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而发挥出史料运用的价值。
(二)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量原则
史料的运用应体现出适量的原则,比如有些比较重要的历史内容有着非常多的史料,如果将这些史料全部引入教学当中显然不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史料的运用中进行合理地选择,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有针对性、有价值性的史料,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清晰地认知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主题,分析研究相关史料,通过筛选整理之后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比如《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对《资治通鉴》有良好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三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宋神宗对其命名的用意,一个是王鸣盛的评价,另一个是毛泽东对其评价的节选“资治通鉴中写的战争,真是写的神采飞扬,传神的很,充满了辩证法”。通过对史料量的控制,实现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
(三)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度原则
适度的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的目标等,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难理解,其相应的史料通常也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运用史料的时候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选取,尽量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负担。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做好史料运用设计
史料的合理运用,教师需要在对史料的选择、教学设计、史料融入和运用中做好合理的设计。史料的选择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史料的应用应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等等。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对各个单元进行整合,实现史料知识运用的有效性。新课标中对初中历史教学要求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呈现方式,包括历史文献、图片、遗址、历史文学作品等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解读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够以历史材料去解释历史等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将史料运用方式的教学方法分解到具体的单元当中,进而实现有计划的培养。比如统编版七年级第一册的教学中,不同的单元史料运用的培养目标可以设置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史料的运用目标为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史料运用目标为提高学生历史证据的意识,掌握阅读地图史料的方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史料运用目标为:掌握阅读文献史料的方法;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离与民族交融,史料运用目标为:强化学生对文献以及地图等史料的阅读能力,能够判断出史料的史学价值等。通过详细的单元目标设定,学生能够掌握提取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和判断史料史学价值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图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图片史料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也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图片史料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在图片史料的运用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深入解读教材,将图片史料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也只有充分把握教材,理清图片与史料之间、图片史料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发挥出图片史料运用的最大化价值。例如《人们解放战争的胜利》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张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图片、一张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图片,将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背景调整土地政策进行改革的现象呈现了出来。学生通过对图片中人物、动作的观察,结合教师的语言讲述,感知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也是满足农民需求的。
(三)利用文字史料,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价值在于以史为鉴,一些文字史料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一些时事史料充分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着较强的现代性。借助时事史料不仅能增强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樹立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对文字史料合理运用,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到毛泽东知识时可利用开国大典的史料,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时可以运用十九大报告中的时事史料;讲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史料,比如汉武帝刘秀的“效法明君、律己责任”等等。借助不同的文字史料、时事史料等等,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组织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史料证实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对史料搜集、解读以及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去解读史料,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组织学生史料解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史料收集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其次史料考证和辨伪,组织学生对收集的史料进行考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典型性等;最后解读史料和运用史料,在史料考证之后,学生应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并在解读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到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五、 结语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史料的合理运用,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史料,围绕教学目的合理运用史料,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通过对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明春.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5):88.
[2]耿奕.讲好中国故事: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4):102-104.
[3]刘昱辰.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9):84.
作者简介:
陈梦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关键词: 初中历史;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一、 引言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广泛横向联系的学科,具有综合型的特点,是义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标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最终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要让历史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史料的运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为解决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活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这种知识传授輕情感体验的倾向。历史教学中也呈现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师生互动过程少的情况,因此部分学生喜欢历史却不愿意学历史,这些都与教学方式单一性,学生地位不突出有关系。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包含了收集、鉴别和研习等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史料知识的运用不仅是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去探究历史问题,同时也包含师生间互动的内容,由此可以将单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转变到多为互动的教学,学生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是驱使行为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的动机也逐步增强,进而促使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努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是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将史料研习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去认知历史,需要学生历经信息获取、分析、比较以及概括等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史料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处理信息、知识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倡导学生去研习史料,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史料探索中去发现历史和认识历史,不是要求学生模仿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而是学习历史学家的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关注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面价值取向
素质教育理念下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有着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征,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长久以来历史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对价值观引导的应有作用。关注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让学生历经体验的过程,并在体验中促进情感方面的发展。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集、鉴别以及运用史料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出将史料作为证据支撑自己观点的途径。学生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史料中的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等功能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原则
(一)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时原则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史料素材,才能充分发挥史料知识的教育作用。史料素材引入课程的时间过早,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形成障碍,引入得过晚可能无法发挥史料引入的最大化效果。因此在史料的运用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借助史料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中,教材中对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事件的分析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或在影视观看,或在一些小说中了解,认为岳飞是秦桧一人策划迫害,也有认为秦桧是金国奸细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对真正史实的理解造成了障碍。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将明朝史学家文征明的《满江红》材料片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晰且客观地认知到这一段历史,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而发挥出史料运用的价值。
(二)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量原则
史料的运用应体现出适量的原则,比如有些比较重要的历史内容有着非常多的史料,如果将这些史料全部引入教学当中显然不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史料的运用中进行合理地选择,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有针对性、有价值性的史料,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清晰地认知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主题,分析研究相关史料,通过筛选整理之后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进而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比如《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对《资治通鉴》有良好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三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宋神宗对其命名的用意,一个是王鸣盛的评价,另一个是毛泽东对其评价的节选“资治通鉴中写的战争,真是写的神采飞扬,传神的很,充满了辩证法”。通过对史料量的控制,实现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
(三)史料知识运用应体现出适度原则
适度的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的目标等,有些教学内容比较难理解,其相应的史料通常也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运用史料的时候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选取,尽量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负担。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做好史料运用设计
史料的合理运用,教师需要在对史料的选择、教学设计、史料融入和运用中做好合理的设计。史料的选择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史料的应用应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等等。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对各个单元进行整合,实现史料知识运用的有效性。新课标中对初中历史教学要求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呈现方式,包括历史文献、图片、遗址、历史文学作品等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解读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够以历史材料去解释历史等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现。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将史料运用方式的教学方法分解到具体的单元当中,进而实现有计划的培养。比如统编版七年级第一册的教学中,不同的单元史料运用的培养目标可以设置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史料的运用目标为培养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史料运用目标为提高学生历史证据的意识,掌握阅读地图史料的方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史料运用目标为:掌握阅读文献史料的方法;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离与民族交融,史料运用目标为:强化学生对文献以及地图等史料的阅读能力,能够判断出史料的史学价值等。通过详细的单元目标设定,学生能够掌握提取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证据意识和判断史料史学价值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图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
图片史料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也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图片史料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在图片史料的运用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深入解读教材,将图片史料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也只有充分把握教材,理清图片与史料之间、图片史料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发挥出图片史料运用的最大化价值。例如《人们解放战争的胜利》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张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图片、一张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图片,将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背景调整土地政策进行改革的现象呈现了出来。学生通过对图片中人物、动作的观察,结合教师的语言讲述,感知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也是满足农民需求的。
(三)利用文字史料,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的价值在于以史为鉴,一些文字史料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一些时事史料充分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着较强的现代性。借助时事史料不仅能增强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樹立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对文字史料合理运用,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讲到毛泽东知识时可利用开国大典的史料,在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时可以运用十九大报告中的时事史料;讲到历史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史料,比如汉武帝刘秀的“效法明君、律己责任”等等。借助不同的文字史料、时事史料等等,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组织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史料证实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在对史料搜集、解读以及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去解读史料,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组织学生史料解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史料收集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其次史料考证和辨伪,组织学生对收集的史料进行考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典型性等;最后解读史料和运用史料,在史料考证之后,学生应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并在解读的过程中将其运用到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五、 结语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史料的合理运用,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史料,围绕教学目的合理运用史料,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通过对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明春.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5):88.
[2]耿奕.讲好中国故事: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史料的运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4):102-104.
[3]刘昱辰.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9):84.
作者简介:
陈梦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