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2岁的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因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被学校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同时获得了100万元现金奖励,提前本科毕业并硕博连读。有人质疑,刘路仅凭解决一道题就被聘为国内著名高校的教授,缺乏十年乃至数十年的知识积累,让许多在学术道路上辛勤耕耘多年的准教授们情何以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响亮地回答:“大学应该是让年轻人梦想飞翔的舞台,而不是懒人的温床。”诚哉斯言!不惟资历和学历,而把知识贡献作为评聘学术职称的重要标准,反映了大学在价值取向上的理性觉醒。如果中国平均十个教授出一个刘路,中国绝不至于“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引用率排百名开外”。
也有人担忧,学校如此优待刘路,是缺乏远见的捧杀行为,很可能使刘路同学沦落至方仲永“泯然众矣”的悲剧。的确,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这得多大毅力才能抵抗吃喝玩乐的诱惑?媒体用“稳重淡定、内敛羞涩、才华横溢”来形容刘路,无非是让读者放心:刘路个性老成持重,不会为区区一百万而放弃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斗志。坦言“压力山大”的最年轻教授刘路,想必最纠结的莫过于“敢问路在何方”。人们的担忧蕴含着爱才、惜才乃至对刘路做出更大成绩的美好愿望,但恰恰是这种愿望,很可能会阻断无数刘路们的成才之路。
学校不拘一格用人才与社会公众担忧之间的鲜明对比,反映了人们对人在教育中位置的认知偏差: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个人价值,还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目标,两者原本可以在“人的全面发展”条件下得以相互促进、共臻美境,但是人的生命有限性使得学校教育无法将人的全部潜能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起来,现实教育总是有限的、不美的、充满矛盾的,憧憬中的教育是完满的、纯真的、无矛盾的。反思我国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过度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遮蔽了人的个人价值诉求,导致教育实践走向“异人化”的歧途。我们教科书从来不缺乏报国安邦、解放人类、造福地球般的灌输说教,缺的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生活技能的关心、生存智慧的关切。
人是一切价值的起点和载体。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价值首先在于人的主观需要,脱离人的存在空谈社会价值,不仅会南辕北辙甚至会适得其反。无论是原始人为维护种族繁衍而进行的捕猎、耕织、氏族礼仪等朴素的原始教育,还是现代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教育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重担。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个体生命成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舒展创造适宜土壤。在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种种教育问题的产生,恰恰源于对人的忽视、对个人价值的无视和蔑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略了人作为主体的存在,附加了太多社会价值期盼,讓人才成长不堪其重,窒息了人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早在198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教育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朴素而简单的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审视教育目的和理念。
刘路表现出超出常人的禀赋,无论是作为研究者的教授,还是作为硕博研究生的学生,刘路首先是作为人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何必苛求刘路在学术生涯中创造新的成绩?如果年轻的刘路教授日后能走出一条不同凡响的“牛人之路”,我们固然为之高兴。如果刘路表现平平,也犯不着捶胸顿足遗憾悲叹。他已经用铁板钉钉的事实证明自己无愧于教授的称号,至于后面的路怎么走,且让刘路走自己的路。
也有人担忧,学校如此优待刘路,是缺乏远见的捧杀行为,很可能使刘路同学沦落至方仲永“泯然众矣”的悲剧。的确,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这得多大毅力才能抵抗吃喝玩乐的诱惑?媒体用“稳重淡定、内敛羞涩、才华横溢”来形容刘路,无非是让读者放心:刘路个性老成持重,不会为区区一百万而放弃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斗志。坦言“压力山大”的最年轻教授刘路,想必最纠结的莫过于“敢问路在何方”。人们的担忧蕴含着爱才、惜才乃至对刘路做出更大成绩的美好愿望,但恰恰是这种愿望,很可能会阻断无数刘路们的成才之路。
学校不拘一格用人才与社会公众担忧之间的鲜明对比,反映了人们对人在教育中位置的认知偏差: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个人价值,还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目标,两者原本可以在“人的全面发展”条件下得以相互促进、共臻美境,但是人的生命有限性使得学校教育无法将人的全部潜能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起来,现实教育总是有限的、不美的、充满矛盾的,憧憬中的教育是完满的、纯真的、无矛盾的。反思我国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过度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遮蔽了人的个人价值诉求,导致教育实践走向“异人化”的歧途。我们教科书从来不缺乏报国安邦、解放人类、造福地球般的灌输说教,缺的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生活技能的关心、生存智慧的关切。
人是一切价值的起点和载体。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价值首先在于人的主观需要,脱离人的存在空谈社会价值,不仅会南辕北辙甚至会适得其反。无论是原始人为维护种族繁衍而进行的捕猎、耕织、氏族礼仪等朴素的原始教育,还是现代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教育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重担。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个体生命成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舒展创造适宜土壤。在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种种教育问题的产生,恰恰源于对人的忽视、对个人价值的无视和蔑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略了人作为主体的存在,附加了太多社会价值期盼,讓人才成长不堪其重,窒息了人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早在198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提出教育四大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朴素而简单的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审视教育目的和理念。
刘路表现出超出常人的禀赋,无论是作为研究者的教授,还是作为硕博研究生的学生,刘路首先是作为人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何必苛求刘路在学术生涯中创造新的成绩?如果年轻的刘路教授日后能走出一条不同凡响的“牛人之路”,我们固然为之高兴。如果刘路表现平平,也犯不着捶胸顿足遗憾悲叹。他已经用铁板钉钉的事实证明自己无愧于教授的称号,至于后面的路怎么走,且让刘路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