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宁夏随着一系列大型扬水泵站的修建,改变了宁夏大部分县及小城镇人畜饮水困难及干旱缺水的面貌,使这一地区的生态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扬程、规模等问题,这些泵站在运行中存在能耗大、设备老化、管理落后、运行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因此,通过完善管理措施、减少运行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扬水泵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宁夏扬水泵站;管理措施
1 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1.1 加强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泵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渠道及建筑物的管理和泵站压力管道的管理。每年春秋两季维修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提出维修计划。对较大项目,要提前设计方案列入更新改造计划。
1.2 建立适应灌区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一些灌溉泵站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向多元化管理发展,组建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成立用水协会,让用户参与管理,有效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在配水政策上彰显科学性,当供大于求时,按需供水;供小于求时,按效益或用水优先权供水。在水费政策上,体现了节水意识,按用水量收费或按限量成本供水。
1.3 结合实际,经济合理地应用现代用水管理技术
1.3.1 灌溉泵站的自动化监控 结合灌溉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系统和优化技术,分析气象、水文、土壤、作物状况制定或及时调整供水计划。灌溉泵站设备集中,可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泵站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微机监控,一方面能保证动作及时准确,减少人工,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计算机记录存储功能使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技术状态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对不符合运行要求的机组设备进行调整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自动化监控是实现灌溉泵站经济运行的有效方法。
1.3.2 应用科学的用水管理技术 由于灌溉是一项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的随机控制系统,它面对的是各自独立的管理对象或用水单位,需要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有关知识对用水计划优化调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制各种程序,应用计算机存储和传递资料和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分析,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1.3.3 泵站机组的优化组合 宁夏大多采用若干级泵站串联的梯级提水方式,在泵站设计机组选型时,虽然考虑级间水量的配合,但一般多是在设计工况下进行的。由于泵站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泵站流量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导致泵站间水量配合失调,为保持各泵站的流量平衡,只能频繁开停部分机组。而各泵站前池容量有限,机组开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往往出现个别泵站弃水,造成浪费。按照装置效率高的机组应优先选择的机组优化原则,应根据水源的流量、水位、含沙量情况,对水源站和各级泵站的开机台数和时间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多种运行方案。应用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管理运行中的过程及其运行结果择优选取最佳运行方案。方案确定后,进一步优化用水单位的配水指标、用水时间和次序。
2 不断探索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工作是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迈进的重要步骤,要实现泵站的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推行泵站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的标准化建设。要逐步建立和 完善标准管理体系,根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三大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在生产、经营以及科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抓安全、促管理、保效益的宗旨下,全处上下千余名干部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固海精神,狠抓工程管理,以制度作保障、靠科技求发展,优化管理、科学调度,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稳定发展,使这一扶贫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2.1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了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处经过多年来的运行,制定出了一整套较为适合扬水泵站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约束机制。对领导班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泵站基层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四级”安全员网络,层层抓落实;对设备实行承包责任制,严格执行谁管护、谁负责,谁检修、谁负责,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良好工作机制。
2.2 加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管理处在泵站工程机电管理工作中,严格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共制定各种规程、制度,建立各种运行、检修记录、图表,并做到了全系统各泵站的每台机组设备在处机电科和泵站都分别建有一套完整、准确、规范的设备档案,并正在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行水期间,每天都要出《调度报表》、《用电报表》,及时、准确反映全系统的20多个泵站、160多台主机组的运行情况。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达到了及时监测、分析和调控的良好运行机制。
2.3 加快实现泵站自动化管理步伐 提高泵站自动化管理水平是泵站工程技术改造的一项主要任务。对泵站的测量设施、机电设备的运行实现微机监测、监控、故障判断和运行分析等是泵站优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深化,也是泵站节能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宁夏扬水泵站;管理措施
1 泵站运行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1.1 加强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泵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渠道及建筑物的管理和泵站压力管道的管理。每年春秋两季维修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提出维修计划。对较大项目,要提前设计方案列入更新改造计划。
1.2 建立适应灌区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一些灌溉泵站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向多元化管理发展,组建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成立用水协会,让用户参与管理,有效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在配水政策上彰显科学性,当供大于求时,按需供水;供小于求时,按效益或用水优先权供水。在水费政策上,体现了节水意识,按用水量收费或按限量成本供水。
1.3 结合实际,经济合理地应用现代用水管理技术
1.3.1 灌溉泵站的自动化监控 结合灌溉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系统和优化技术,分析气象、水文、土壤、作物状况制定或及时调整供水计划。灌溉泵站设备集中,可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泵站中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微机监控,一方面能保证动作及时准确,减少人工,延长机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计算机记录存储功能使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技术状态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对不符合运行要求的机组设备进行调整和维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自动化监控是实现灌溉泵站经济运行的有效方法。
1.3.2 应用科学的用水管理技术 由于灌溉是一项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的随机控制系统,它面对的是各自独立的管理对象或用水单位,需要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有关知识对用水计划优化调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制各种程序,应用计算机存储和传递资料和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分析,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1.3.3 泵站机组的优化组合 宁夏大多采用若干级泵站串联的梯级提水方式,在泵站设计机组选型时,虽然考虑级间水量的配合,但一般多是在设计工况下进行的。由于泵站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泵站流量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导致泵站间水量配合失调,为保持各泵站的流量平衡,只能频繁开停部分机组。而各泵站前池容量有限,机组开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往往出现个别泵站弃水,造成浪费。按照装置效率高的机组应优先选择的机组优化原则,应根据水源的流量、水位、含沙量情况,对水源站和各级泵站的开机台数和时间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多种运行方案。应用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管理运行中的过程及其运行结果择优选取最佳运行方案。方案确定后,进一步优化用水单位的配水指标、用水时间和次序。
2 不断探索运行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工作是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迈进的重要步骤,要实现泵站的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推行泵站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的标准化建设。要逐步建立和 完善标准管理体系,根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三大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在生产、经营以及科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在抓安全、促管理、保效益的宗旨下,全处上下千余名干部职工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固海精神,狠抓工程管理,以制度作保障、靠科技求发展,优化管理、科学调度,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稳定发展,使这一扶贫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2.1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了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处经过多年来的运行,制定出了一整套较为适合扬水泵站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约束机制。对领导班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泵站基层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四级”安全员网络,层层抓落实;对设备实行承包责任制,严格执行谁管护、谁负责,谁检修、谁负责,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良好工作机制。
2.2 加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管理处在泵站工程机电管理工作中,严格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共制定各种规程、制度,建立各种运行、检修记录、图表,并做到了全系统各泵站的每台机组设备在处机电科和泵站都分别建有一套完整、准确、规范的设备档案,并正在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行水期间,每天都要出《调度报表》、《用电报表》,及时、准确反映全系统的20多个泵站、160多台主机组的运行情况。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依据,达到了及时监测、分析和调控的良好运行机制。
2.3 加快实现泵站自动化管理步伐 提高泵站自动化管理水平是泵站工程技术改造的一项主要任务。对泵站的测量设施、机电设备的运行实现微机监测、监控、故障判断和运行分析等是泵站优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深化,也是泵站节能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