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班级小学生,由于他们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尽相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的相对较差;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父母是干部,有的是普通公民。这些因素势必影响孩子的性格特点,往往使他们出现不一样的行为结果,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自我意识强,更为小学生发生冲突提供“肥沃”的土壤。
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班级工作中一个个实际的冲突情境,正确对待和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应正确分析班级学生的各种冲突,并提出化解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对小学生矛盾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客观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发展变化的。小学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同样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表现:
一是从冲突的表现看,有角色冲突、文化冲突等。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的学生群体组成的,在这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的担任班级干部,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日常的学习、生活及活动的管理工作;有的扮演一般的学生角色,有的是强者角色,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好学生,有的是“调皮蛋”。就小学生的利益而言,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本谈不上什么利益冲突,但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其虚荣心较强,爱面子,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如小组分工、小组长的选择、个人表现的机会、上课发言、评价分数等问题,可能争得面红脖子粗,甚至恶语相加,拳脚相向,这类事例在班级并不少见。就群体而言,小学生之间会出现对外排斥的现象。如当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不合群,甚至欺负外地学生;还有的搞“小团体”,结果导致班级引发多次矛盾与冲突。
二是从冲突的来源看,有沟通因素、个体行为因素等。在学生的沟通之间,一方面存在老师与学生的单项沟通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感受,突出沟通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沟通淡化,使其不能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会大大增强冲突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班级是由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具有复杂性,必然会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如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当上班级干部,会有怨气;有的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没有及时被表扬可能有怨气,他们会把这些怨气撒在别的同学身上,因而发生冲突。还有个体行为引发的冲突,由于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或别人受到表扬而产生嫉妒心理,与他人发生冲突,等等。
二、从实际出发,发掘冲突的建设性价值
班级存在矛盾与冲突会影响小学生的团结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应当引起每个班主任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不是所有冲突都只起消极作用。正如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抓住矛盾与冲突利用价值,在转化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班集体的发展。
现代组织理论研究表明:冲突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但要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只有当冲突处于适度水平时,组织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人际关系处于紧张而活跃的状态,既有竞争意识又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这样才有利于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同时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推动班级组织高效、健康发展。如果冲突状态过低,则会造成组织成员竞争意识的淡化,从而损失斗志,无法实现集体的奋斗目标;如果冲突状态过高,则会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给组织、集体造成混乱的局面,给组织和个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平衡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与绩效工作兼顾,切实为班级建设目标服务。没有矛盾的班级是不存在的,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班级有矛盾不一定是坏班级;班级没有矛盾不一定是好班级,这要衡量班级的绩效状况。班级有矛盾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可以使孩子获得解决矛盾与冲突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经验与阅历,为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要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并用辩证的观点面对这些矛盾与冲突。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小学生矛盾冲突的性质,采用有效策略,从而化解他们的矛盾冲突,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冲突向积极方向转化的策略
实际上小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非道德层面的问题,多数是受心理、年龄的影响而产生的,根本不存在利害冲突。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不仅可以转化消极影响转化为合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化解矛盾与冲突的体验,使其受益一生,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合作策略。表面看起来冲突与合作是不相容的,实际上二者都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新课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助,取长补短,有意识加强合作教育,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2.换位思考策略。学生发生冲突时,往往更多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有强烈的辩解意识。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先冷静下来,进行角色换位,让对方多理解,克服偏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
3.公平竞争策略。不公平的竞争极容易引发冲突,特别是奖惩的不公平产生的影响更大。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班级活力。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冲突,化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增进与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建设者多作奉献。
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班级工作中一个个实际的冲突情境,正确对待和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应正确分析班级学生的各种冲突,并提出化解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对小学生矛盾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作出客观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发展变化的。小学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同样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表现:
一是从冲突的表现看,有角色冲突、文化冲突等。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的学生群体组成的,在这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有的担任班级干部,协助班主任参与班级日常的学习、生活及活动的管理工作;有的扮演一般的学生角色,有的是强者角色,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好学生,有的是“调皮蛋”。就小学生的利益而言,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根本谈不上什么利益冲突,但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其虚荣心较强,爱面子,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如小组分工、小组长的选择、个人表现的机会、上课发言、评价分数等问题,可能争得面红脖子粗,甚至恶语相加,拳脚相向,这类事例在班级并不少见。就群体而言,小学生之间会出现对外排斥的现象。如当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不合群,甚至欺负外地学生;还有的搞“小团体”,结果导致班级引发多次矛盾与冲突。
二是从冲突的来源看,有沟通因素、个体行为因素等。在学生的沟通之间,一方面存在老师与学生的单项沟通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感受,突出沟通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沟通淡化,使其不能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会大大增强冲突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班级是由不同的群体组成的,具有复杂性,必然会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如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当上班级干部,会有怨气;有的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没有及时被表扬可能有怨气,他们会把这些怨气撒在别的同学身上,因而发生冲突。还有个体行为引发的冲突,由于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或别人受到表扬而产生嫉妒心理,与他人发生冲突,等等。
二、从实际出发,发掘冲突的建设性价值
班级存在矛盾与冲突会影响小学生的团结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应当引起每个班主任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应看到:不是所有冲突都只起消极作用。正如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抓住矛盾与冲突利用价值,在转化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与班集体的发展。
现代组织理论研究表明:冲突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但要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只有当冲突处于适度水平时,组织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人际关系处于紧张而活跃的状态,既有竞争意识又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这样才有利于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同时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推动班级组织高效、健康发展。如果冲突状态过低,则会造成组织成员竞争意识的淡化,从而损失斗志,无法实现集体的奋斗目标;如果冲突状态过高,则会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给组织、集体造成混乱的局面,给组织和个体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平衡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与绩效工作兼顾,切实为班级建设目标服务。没有矛盾的班级是不存在的,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班级有矛盾不一定是坏班级;班级没有矛盾不一定是好班级,这要衡量班级的绩效状况。班级有矛盾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是好事,可以使孩子获得解决矛盾与冲突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经验与阅历,为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要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并用辩证的观点面对这些矛盾与冲突。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小学生矛盾冲突的性质,采用有效策略,从而化解他们的矛盾冲突,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冲突向积极方向转化的策略
实际上小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非道德层面的问题,多数是受心理、年龄的影响而产生的,根本不存在利害冲突。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不仅可以转化消极影响转化为合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化解矛盾与冲突的体验,使其受益一生,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合作策略。表面看起来冲突与合作是不相容的,实际上二者都是沟通的一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新课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助,取长补短,有意识加强合作教育,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2.换位思考策略。学生发生冲突时,往往更多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有强烈的辩解意识。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先冷静下来,进行角色换位,让对方多理解,克服偏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
3.公平竞争策略。不公平的竞争极容易引发冲突,特别是奖惩的不公平产生的影响更大。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班级活力。
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冲突,化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增进与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建设者多作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