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停滞与失败——思想意识形态与历史:两个初步的问题(之一)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受到朝廷的推崇,并作为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对理学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理学是智识与科学进步的障碍,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就必须摆脱理学。关于中国在12世纪后进入长时期停滞的看法,历史学界一般都不赞成了,但读者的这种看法还比较强烈。对于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需要重新检验,比如中国文化不是只有一个起源;中国并非与外界隔离并拒绝外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绝对独裁;中国文化并没有一个纯正的“正统”或“遒统”(orthodox);中国人并非没有自主的完整实体的“自我”观念。学者在实际研究中往往把中国当作一个实体民族或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体,这种观念并不太准确,实际是误解了China的原意。
其他文献
种族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和实施全球战略的意识形态工具,美国对外关系中的种族主义一般有两个基调:肯定与否定,否定基调又有两个层次:“愚昧论”和“威胁论”,种族主义不同的基调和层次预示着美国不同的外交策略,在美国的对华外交关系中种族主义由来已久,“中国威胁论”是其在冷战后的根本表现,标志着美国对华外交策略的嬗变。
文章针对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的诸多规定,参照美国的实践经验,对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修改建议。首先,是有关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问题;其次,对意见稿中有关最高额抵押权,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数额和典权的规定进行了评述;再次,是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论述;并探讨了共有关系的决议方式和共同共有关系的解除问题,最后,对役权的权利主体资格和创设问题进行了讨论。
北京市为实现本世纪前半叶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及实施能源结构调整规划,需要研究远期能源需求和大气环境目标,文章根据北京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与国际上的发展进行比较,测算了届时的能源需求,探讨了应达到的大气环境目标,分析了达到未来大气环境目标的不同进程对能源系统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保证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效果情况下,采用渐近进程减少能源引起的大气污染,以降低能源系统成本;并在考虑远期能源与大气环境要求下,分析了近期发展热电联产和煤炭利用对策问题。
文章从稳定大气CO2浓度,碳排放权分配和减排行动的承诺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应坚持人均碳排放权分配的原则,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远不能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只有在发达国家承诺按人均原则加大削减的力度,发展中国家才可以按照有区别的责任采取适当的行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CO2排放量必将成倍增长,这是理所当然的,发展中国家逐步降低GDP的碳排放系统,可以实现按人均碳排放分配原则所应承担义务。
文章系统地评价了我国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GDP能源强度极高的原因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能的效果;定量分析了能源效率提高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GDP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对未来到2020年左右我国能源效率提高,GDP能源强度降低,减缓CO2排放的效果,以及进一步限控CO2排放的成本和代价进行了定量的预测和分析,并对正确评价我国未来减缓CO2排放潜力与成本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著名的美籍德裔历史学家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1926-)著《德国的历史观》(彭刚、顾杭译),最近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出版。
中唐以韩愈、白居易等人为代表的批判道教运动,是知识阶层人士以理性态度思考人生和现实问题后决意采取的行动,其影响也局限于知识阶层内,对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基本没有产生影响,因而是一场比较纯粹的思想和信仰问题的争论。道教遭受批判是由于其教义本身难以自圆其说、长生思想日显荒谬,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在中唐历史条件下理性精神得到特殊发扬。因此,这场运动的思想史意义绝不逊于同一时期的排佛运动。但不能将理性态度坚持到底,又导致这些人士在信仰问题上的迷惑和动摇。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高校学术界和台湾香港地区高校学术界开始有了学术交流关系。随着交流的日益深入,对台港地区高校学术界包括发表台港高校学术成果的载体——两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进一步了解,也成为不少大陆学者和有关人士的愿望。笔者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台港两地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尽管受视野阻隔之限,挂一漏万,仍愿将一己之见奉献于兹。
历时四年编写、五易其稿的《蒋南翔传》,2005年12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方惠坚、郝维谦、宋廷章、陈秉中编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书中还配有60余幅照片.生动地展示了蒋南翔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和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