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志如磐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津门,春意昂然,生机勃勃,沐浴着春天的气息,郭修斌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天津武警指挥学院模拟中心举行。他平凡的人生,不凡的业绩深深震撼着每一名教职员工。
  他60岁的年龄,40年的兵龄,20个春秋的教学科研,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把教书育人作为崇高使命和人生追求,为武警内卫指挥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出版《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述要》、《武警防暴学》、《武警内卫学科体系研究》、《武警指挥研究》等教材、专著39部,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共计500多万字。
  
  20多年的时光,他潜心研究,勤奋工作,创建完善内卫指挥学科
  
  武警部队每名官兵右臂上部镶嵌一个黄边蓝底的臂章,臂章顶部一行小字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中间两个大字写着“内卫”。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内务卫生?还是打扫卫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内卫”这个词组。
  其实“内卫”这两个字代表着一门学科,是一门内涵和外延都极其丰富的新兴学科。郭修斌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内卫”,在人们认为不起眼的两个字里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小但“内卫”有了定义,有了理论,还形成了科学体系。
  郭修斌深深感到,一个部队要发展,军事理论必须先发展。武警部队要发展,必须有军事理论作指导。
  面对新的学科,面对崭新的事业。它的艰难程度是不难想象的,研究这门新学科,要涉及十几个学科门类知识,在国内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建国几年来,还没有专门机构去研究;住国外由于国体不同,更没有现成的理论可参考。
  为给内卫学作出准确的定义,他先后走访了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军事科学院,研究了公安学、军事学、政治学和警察史等相关内容,阅读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平时和外出开会,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和书店。多年来,他自费购买了5000余册军事、政治、文学、历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手抄和复印了上千万字的资料。
  他远离了城市嘈杂和喧闹。最近几年,郭修斌几乎每天都是凌晨4点钟起床,每天以两三千字的速度组织书稿。有时为了一个概念,一个定义,就要查找几十万字的资料,熬上几个通宵。眼熬红了,嘴起泡了,人也瘦了一圈。
  就是凭着军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呕心沥血,冲锋陷阵,终于20多万字的《内卫学概论》初稿完成了,填补了武警部队内卫教材的空白。
  “以武装形式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活动。武警内卫工作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直接为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是郭修斌为“内卫”作出的准确定义。
  
  25年的荏苒光阴,他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
  
  1982年,郭修斌从解放军部队调入武警廊坊学院工作,1990年到1998年,因院校体制调整,郭修斌先后到武警技术学院和武警指挥学院T作。无论工作单位怎样转换,他始终用“我与武警最高学府教员的身份相不相称”、“我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珍惜教员职业、珍惜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合格的军事教员为荣耀。
  郭修斌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老三届”高中生,到部队后才拿到大专文凭和研究生学历。高科技不懂,外国语不通,计算机只会打字,做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当教员,又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院校教育。但他牢记勤能补拙的古训,从教以来,一直坚持自学。
  面对军事学、公安学、法学、教育学等30多门专业理论,不仅要读懂,还要记熟,去迎接一次次的考试,背后还有许多等待他完成的工作任务。
  几年的学习,他每天都在紧张、劳累中送走时光。正是因为他有‘种忘我的学习精神和紧迫感,使他对武警军事理论的地位、作用和构架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充实高科技、信息化、电磁环境等基础知识,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武警指挥课程是学院的主干课程,也是武警部队院校教学的代表性课程。2005年11月,郭修斌参加完全军首次优质课程评审回来后,立即向院首长写了专题报告,提出加强武警指挥课程建设,做好参加2006年评审准备工作的建议。同时,在学科部启动了申报材料的准备,他带领学科部的教员每天加班到12点多钟,年轻教员熬不住,他就让他们回宿舍休息,自己在办公室支起钢丝床,实在困了就躺一会,起床后又继续整理材料。
  当年6月份,在全军和武警部队100多所院校、117门课程的评比竞争中,武警指挥以第一轮初选全票通过;第二轮评选全军优质课程全票通过;第三轮评选国家精品课程全票通过的“三个全票”好成绩入选全军30门优质课程、全国16门精品课程。之后,总参谋部又批准武警指挥学为全军“2110工程”第二批重点建设学科领域点,使武警指挥走到了全军、全国的前沿。
  他先后获全军“育才银奖”、享受军队技术岗位二等岗位津贴,多次被总部、学院评为优秀教员、教书育人标兵、科研工作标兵。连续3年荣立三等功。去年,所在学科部被评为武警部队先进党支部,本人也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党员。今年4月初,学院党委做出开展向郭修斌学习的决定。
  
  40年的风雨历程,他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岗位上
  
  作为学科带头人,郭修斌在自己奋力攀登学科高峰的同时,时刻不忘培养、扶植后续人才。他常说,青年是希望和未来,事业的发展和兴旺,关键在于有年轻良才的拼搏奋进。一个新兴学科的建立,一个新的科研课题的研究,需要一个团结的群体共同奋斗,尤其青年人要在这个群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天,一位年轻人敲开了他的家门。正是这位素昧平生的教员不久前托人送去一份手稿。他看后,觉得稿子虽稍嫌粗糙,但有不少独到之处。因此,邀请作者来家中交谈。他诚恳地对手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并鼓励作者写好它。打这以后,他一直把此事挂在心上。为了帮助作者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难题,他多次用长途电话和到部队调研的机会同作者商讨,并寄去了亲自推导的结果和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几年后,这本初稿由十多万字充实到30万字的专著出版了。作者抚摸着封面感慨地说:“这部书的章章节节,都浸透了郭教授的心血啊!”
  淡泊名利,是郭修斌的美德。他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心静如水,只知做学问,只知讲奉献,从不把名利摆在价值的天平上。从教员到主任,少将报了3次都没批,政府津贴报了3次也没批,技术岗位津贴只享受二级,军队“育才奖”把金奖让给了另一名更年轻的教员,自己只得了银奖。
  和谐和谦让,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无法在价值的天平上衡量。十几年的奋斗,经历过许多风雨,闯过许多难关,再品味人世间的荣辱沉浮,方可悟出什么最轻,什么最重。
  
  责任编辑 余彦隆
其他文献
生态营区的秀美景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军营。中国军队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及其取得的成果也令世界环境保护同行刮目相看。  某种意义上,生态营区为当代官兵战斗力提升准备了一个绿色的肺。因之,生态营区建设可视为中国军队正在倡导的和谐军营的题中应有之意。  这片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湿地依山而建,循环水和山泉水汇合其间,形成了“九坝十潭”的独特风景。逢坝可听到流水潺潺,遇潭则可看到一些鱼儿围着各种
期刊
不敢当众说话,怎么办?    “稍息!立正!”面对全连官兵进行队列指挥、训练讲评,是一名战士在军营的必然经历;班务会畅谈、连队党团活动发言、部队表彰大会汇报,是一名战士在军营的成长过程。然而,脸红、出冷汗、心跳加速、结结巴巴……对于许多官兵来说,当众说话确实是种酷刑。这种焦虑从何而来,我们如何克服?  战士王晓燕套改了士官,成为了班长,很快就要担任连队早操的连值班员,负责早操带队、下达训练科目和讲
期刊
不是所有的班长都会遭受误解,却是所有的班长部认为自己备受压力。被称作“军中之母(父)”的他们一度感到与战士的距离在疏远,和他班里的战士一样,他渴望被理解、被接受。是什么让你与“新好班长”失之交臂,可能就是一句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忌语。  知道你恨铁不成钢,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知道你也刚被连长训过,知道你压力大,知道你要强,知道你心情不好,知道你刚跟青梅竹马的女友分手,知道你想“把班里建设搞
期刊
历时一个月的调查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我们进入一个姑且称为“新好班长”的时代。一批具有新好班长基因的战士走上班长岗位。调查第一题,提起班长,有53%的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一位可亲可近的兄长”,票数远超“任劳任怨的军中之母” (99票)。班长的虚拟身份发生变化。传统好班长“军中之母(父)”形象的认同感在降低。由军中之“母”到军中之“兄”,班长们下了一个台阶。从“母”到“兄”角色转换的背后是新好班长的
期刊
在中国古代,班长称为“目”。那时,一目十人,这与现代军队班的建制人数大致相等。每目设有正目和副目两人,用目作为军队编制的最小单位,是有其寓意的。目指眼睛,正副目是指双眼。也就是说正副目是军事将领在军队士兵中的双眼。将领失去这双眼,就无法了解自己的部队,也就无法控制和指挥自己的部队。斯大林曾高度评价过班长的作用。他说“班长是军中之父。”因此,班长不仅有管理士兵、组织士兵和指挥士兵的权限,而且是名副其
期刊
业余导演的真诚    某连二班刚刚在军事大比武中喜获第一名,在拍纪念照时,一名战士由于紧张,面部表情古板、站姿僵硬总是难以与全班喜悦气氛协调起来。兰州军区88322部队报道员刘成运面带微笑,不厌其颊地为那名战士“导演”,消除了他的紧张情绪。(孔 波摄)
期刊
战争年代,一个班就是一个顽强的战斗单元,和平年代,一个班是一把攻坚执锐的“尖刀”。班长,作为官兵上传下达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他们的能力、素质、水平,他们的地位、职责、使命,经历了怎样的传承和变迁?每个时代的班长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从记忆的年轮中刻下对班长的印记,是曾经当过班长的军人们一个永恒的话题。    解放前 苦大仇深    解放前的班长出身贫寒,苦大仇深。大多战士都是抱着一腔
期刊
成空某飞行学院二团五期士官张安鹏在机务战线上摸爬滚打17年,代理机械师12年来,扎根基层一线,刻苦学习,通读了《飞机一线维修细则》、《维护规程》等航空维修理论和现代利技理论读物,写出个人工作日记50余本,整理出常见故障100余条,熟知全部主附件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规律,成为全团响当当的机械师。  他先后学习了六本有关最新战机气动布局、主动控制技术、电传操纵技术、隐形技术及航空发动机现状等航空高科技读物
期刊
不露声色地再现生活的琐碎    《一地鸡毛》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作者不动声色和带有调侃的笔调,通过一桩桩家庭琐事的描述,向我们展示社会中缤纷的生活图景,并冷峻地解剖各种社会心态。写出我们生活中的苦涩和甜蜜、烦恼和愉快、平凡和不凡。  从豆腐变馊事件、查水表的瘸老头对偷水事件的警告、老婆调动工作、家乡来客、保姆问题、孩子看病与入托,到小林与老婆的吵闹与欢乐、家庭生活的窝囊与温馨,作者以一种洞察一切的冷
期刊
★还记得那首水兵的歌吗?“既然当水兵,就不怕风险恶,迎风唱起那支水兵的歌”。是再大的风浪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是军人,军人的骨头里就有坚强。坚强是那冲锋号角,不断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海军干休所政治指导员 周 鸣    ★军人之路,注定漫长而坎坷。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那么应该怎样去走呢?答案是:在军旅之路上,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纵然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