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黛玉性格中的几对辩证因素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ch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瑜(1985— ),女,陕西蒲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
  摘 要: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红楼梦》在各方面取得的突破和成就足以配得上这一评价,尤其是在写人的方面。本文尝试以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为例,挖掘她性格中的几对辩证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作者刻画“真的人物”的辩证思想。
  关键词:“真的人物”;辩证思想;无礼与尊礼;小性与大度;冷与热
  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63-0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前人对它的价值各有评断,今人仍在努力研究它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中,《红楼梦》的写人艺术最引人注目,无论古今,皆有盛赞。曾有评论家称:我国古代写人艺术有两座高峰,一个是史记,一个是《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对此也有独特的见解:“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先生所谓“和从前小说大不相同”的“真的人物”,在于《红楼梦》中对人物的描写并非脸谱化、典型化、将人物做平面的描写,而是力图“如实描写”,刻画出人物性格的方方面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圆形人物。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作者有辩证的眼光,用辩证的思想来塑造人物,既要树立人物的主要性格,使读者印象深刻,又要在把握人物性格主要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点染出次要的性格特征,着力突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深究其性格使然的原因,使得人物形象完整丰满,真实可信有立体感,令人读之恍若此人就在眼前,真实可感,有所共鸣。
  在曹雪芹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良苦用心。在林黛玉的性格中,大致存在这样几对辩证的对立因素:
  一、无礼与尊礼
  长久以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就算不是叛逆者,她也试图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有着初步的民主思想,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挨打后送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这是两人第一次明确的定情,这手帕就是定情信物。但在封建时代,男女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在婚前两人私自定情是越礼的,而黛玉却尊情行事,不顾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在宝玉给自己的帕上题诗,完成了两情相许的过程,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大胆的行为,她在本质上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渴望,这也是林黛玉形象打动人心,为人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
  黛玉是从一开始就无视甚至敢于违背封建礼教的么?其实不然。黛玉初进贾府,表现出了和宝钗一样的小心翼翼和大家闺秀应有的尊礼举动。比如,邢夫人留黛玉吃饭,其实是客套,黛玉的一通应答十分妥帖:“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又如,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再如,面对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如果不是因为遵守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林黛玉怎么会这会做呢?除此之外,她虽然深爱宝玉,但对两人间的亲密举动十分注意,非常注重遵守封建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红楼梦》三十回中,宝玉拉了她的手,“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第三十二回中,宝玉情不自禁的替她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从林黛玉对待这两件事情的态度可以看出,她绝非杜丽娘般尊情反礼,从尊礼到无礼,是随着她与宝玉的爱情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初进贾府时黛玉的步步留意、处处小心,是从小接受的封建礼教的影响,是符合她出场时身份地位的,之所以会发展到越礼与宝玉私自定情,是由于她经历了一个对封建礼教从期望到失望的过程。正如书中宝玉所言,从血缘关系上,她和宝玉比宝钗和宝玉更亲,而且她认为以自身的容貌才华,可以和宝玉相配,她满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尊礼来实现和宝玉成婚的愿望。但随着对这个封建家族内部的日益了解,林黛玉认识到,相比起家资丰厚,有母兄庇护的薛宝钗,自己无父无母,寄人篱下,愿望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她寄希望于封建礼教实现愿望的心已死,且伴随着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幻灭心情,因此才敢于突破礼教的藩篱,自己去追求真爱。
  二、小性与大度
  林黛玉的爱耍小性儿,心胸狭窄,吃不得一点亏,甚至有时候有点无理取闹,爱挑刺,刻薄,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第二十二回,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唱戏的小戏子像黛玉,宝玉怕黛玉生气朝湘云使了个眼色,不料却被黛玉看见,以下的一番话充分展示了她的这种性格:“……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这种斤斤计较,敏感多心,何人能敌?
   另外,大观园里上至王夫人这样的主子,下至李嬷嬷这样的奴才,都对林黛玉的小性儿有过评价。第三十二回,金钏儿投井后王夫人想赠些衣物,手头却凑巧只有给林黛玉生日做的衣服,她跟宝钗说:“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第四十二回,林黛玉将刘姥姥比作“大蝗虫”,引得众人大笑,“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甚至连宝玉也说过 “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
  事实上,林黛玉是很大度的,第二十六回,佳蕙被宝玉派去给黛玉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佳蕙是书中出场非常少的一个人物,只是宝玉房中的一个小丫头,按照常理,一个小性儿又刻薄,心高气傲的主子是不屑于理会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可黛玉却大方的赏钱给她,而且是“抓了两把”,足见她的大度和为人宽厚。另外,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处送燕窝来的下人有一段对话,“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这段对话中,婆子与黛玉的对话显现出双方平等和谐的关系,婆子可以放心的对黛玉说自己赌钱的事,黛玉也表示出了对婆子冒雨给自己送东西的真挚感谢,这次赏钱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要不然这婆子就不会说“又破费”了。相比较而言,第二十回,莺儿和贾环赌钱,贾环赖皮,莺儿不依,宝钗的态度是:“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为了维护贾环的面子,宝钗宁肯委屈自己的贴身丫鬟,而黛玉对待与自己地位悬殊巨大的小丫头和看夜的婆子都如此和善,怎能一味的说她是小性儿呢?
  其实林黛玉的小性和大度是统一的,通观全篇可以发现,黛玉耍小性儿的事情全都与宝玉有关,黛玉的小性儿是出于爱情的自私性和排他性,而不是她天性就为人刻薄,实际上,她反而有着可贵的平等意识和初步的民主意识,她的大度更在于宝钗之上。
  三、冷与热
  有人将林黛玉归入冷美人的一类,认为她不问世事,整日吟诗弹琴,性格与世俗格格不入,书中第三十一回也有一段描述:“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反以为悲。”这样的个性,肯定是与世俗不合的,但这其实与黛玉的身世经历都息息相关。她小小年纪就失去母亲,远辞父亲,与亲人的分散使她过早的对人间冷暖有了自己的认识,她不是不喜欢聚,而是知道聚并不能长久,只有散才是任何人事的最终归宿。曾经因为离开父亲而饱尝思亲之苦,因此为了怕自己一颗热忱的心因散再受到伤害,于是甘愿放弃聚的快乐,从而对一切事物都抱有“聚不如散”的态度。为了不承受花落的伤感,甘愿不享受花开的喜悦,可见她的冷只是为了保护她的热,但偏偏,她的热最终还是让她难免为爱而死的宿命。
  自古以来,读者对林妹妹的敏感、尖刻、孤傲都深有体味,这是她性格的主要方面,曹雪芹已经成功地使她的这些性格特征深入人心。但在林黛玉这些性格特征的背后,作者又在细微处落笔,从相反的方向努力,主次结合,刻画出了一个完整真实的林黛玉形象。真正的林黛玉形象,冷中有热,真诚宽厚,有着接近人类童年时期的纯真,是一个有着诗人气质的贵族少女。正是因为作者本着辩证的指导思想去刻画人物,才取得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2]曹雪芹著,程伟元,高鹗补.红楼梦(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张锦池.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J].红楼梦学刊,1980,(2).
  [4]纪建生.诗词为心——林黛玉形象八题[J].红楼梦学刊,2001,(3).
  [5]方秀娜.正邪两赋 美恶并举——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手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4).
其他文献
提起作家贾大山的名字,读者可能觉得有些陌生,许多人不知,他是一位曾让习近平3次流泪的小说家。
考点1. 习惯做某事  ⑴be/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做某事  ⑵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某事  ⑶be used to do sth.被用来做某事  (2011广东卷写作)As a child, he never left his parents, so he didn’t get used to dealing with everything in
为了写好《美丽的校园》这篇作文,3月19号上午第三节课,睢县白庙彰都店小学李道君主任亲自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花草树木。他告诉学生,要抓住事物特点才能写好作文。这样把课
9月19日上午,河南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村民付田吃过早饭后,就来到了该村东边的一个解板厂,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工作。“我现在很知足,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供应孩子上学也不怎么紧
摘 要:唐太宗在晋阳起兵扫荡群雄成为唐帝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贞观君臣共创盛世,奠定了有唐一代近三百年国祚的基础。但鲜为人所注意的是,唐太宗在史学领域亦作为甚多。他组织天下俊彦大规模搜集整理图籍,诏修六史,实现了史馆修史的制度化,把我国古老的“鉴戒”史学的优良传统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唐太宗;鉴戒史学;史馆修史;史学地位  文章编
高考试题无论如何变化多端,多彩纷呈,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总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句式进行的。阅读理解中不可避免去会遇到几个复杂长难句。如何突破语篇中的长难句就成为解决阅读理解题的难点和提高成绩的关键。  为什么长句难懂?一是因为词汇积累不够;二是缺乏句子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看懂句子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词义、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及种类、分析技巧。一、了解词类与句子成分  同学们在积累词汇的时候,除
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分享“万圣节美食节”带来快乐,教室里、走廊里处处弥漫着快乐的气氛。近日,每年一届的美食节活动在纬五路第一小学如期举行,本着“珍惜粮食、
刑事责任年龄是反映刑事责任能力的指标之一,不应被绝对化。现实残酷案例的不断涌现警醒人们需要反思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但反思不能仅通过反对或者维持现有规定来实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和重要特征。能不能用整体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命运的问题。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
淮阳县太昊陵人祖庙会具有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参与者众、时间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最具影响并且幅射周边省区,甚或在全国乃至世界华人界的文化场所和人文景观。淮阳县太昊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