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教育幼儿既是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它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利于家园教育协调一致,达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家校沟通;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团体沟通即以幼儿园或班级召开的面向群体进行的沟通交流。二、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的个别交流沟通。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交流更有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幼儿关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幼儿,使幼儿能茁壮成长。共同的目标能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出现溺爱或要求太严格的现象。生活中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帮孩子开脱:"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家长的事情,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这种做法又使孩子自信心大受伤害。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指导或建议,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选择好进行沟通的时间、地点
1、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在班级的某一处进行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看到老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2、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或利用节假日或家长有时间时,在幼儿园办公室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这类沟通内容比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性暴力性行为时,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交流、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幼儿园里擦破点皮,家长就会非常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教师若表现得若无其事,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增添了家园沟通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对待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让孩子的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也会让家长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四)在沟通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就便于家长接受,教师在沟通时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位插班入園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如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说:你家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都要人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听了一定会心有不满。教师的好意反而适得其反了。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先说你家孩子又聪明又可爱,我们特别喜欢他,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了,帮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像吃饭、穿衣、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得很好的。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在沟通交流开始时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也借此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
(五)教师要学会倾听家长的诉说
在沟通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更不能责怪家长,而应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也会觉得教师有亲切感。
如果在沟通时家长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教师不要急着解释,只要专注、耐心的倾听就足够了,从家长的宣泄中了解事情的缘由,思考解决方法,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只是想让教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等家长诉说后,情绪平静下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六)沟通中的几个小技巧
1、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斜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2、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3、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4、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5、家长也需要表扬和鼓励,对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及时肯定,家长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6、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不随意对幼儿进行比较。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幼儿,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教师在培养幼儿茁壮成长。出发点是一样的,存在的可能只是方法问题了,有了这样的共识,家园合作就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
关键词:幼儿园;家校沟通;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团体沟通即以幼儿园或班级召开的面向群体进行的沟通交流。二、针对某一事件或某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的个别交流沟通。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与家长的个别沟通交流更有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对幼儿关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幼儿,使幼儿能茁壮成长。共同的目标能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出现溺爱或要求太严格的现象。生活中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帮孩子开脱:"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家长的事情,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这种做法又使孩子自信心大受伤害。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指导或建议,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选择好进行沟通的时间、地点
1、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在班级的某一处进行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看到老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2、在班上所有幼儿离园或利用节假日或家长有时间时,在幼儿园办公室等不受干扰的地方沟通。这类沟通内容比较复杂,涉及的问题也较严重。如告诉家长:孩子近来一直不愿意跟同伴说话,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并有攻击性暴力性行为时,此时教师可委婉地让家长认识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并和家长一起分析交流、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幼儿园里擦破点皮,家长就会非常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教师若表现得若无其事,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增添了家园沟通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对待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让孩子的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也会让家长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四)在沟通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就便于家长接受,教师在沟通时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位插班入園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弱,如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说:你家孩子什么都不会,吃饭、穿衣、都要人帮忙,你们家长肯定包办惯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家长听了一定会心有不满。教师的好意反而适得其反了。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先说你家孩子又聪明又可爱,我们特别喜欢他,不过你有点儿太疼爱孩子了,帮孩子做的事情太多,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像吃饭、穿衣、收拾玩具这类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能做得很好的。这样家长就会很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在沟通交流开始时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也借此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
(五)教师要学会倾听家长的诉说
在沟通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更不能责怪家长,而应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也会觉得教师有亲切感。
如果在沟通时家长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教师不要急着解释,只要专注、耐心的倾听就足够了,从家长的宣泄中了解事情的缘由,思考解决方法,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只是想让教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等家长诉说后,情绪平静下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六)沟通中的几个小技巧
1、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斜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2、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3、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4、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5、家长也需要表扬和鼓励,对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及时肯定,家长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6、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不随意对幼儿进行比较。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家长和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幼儿,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教师在培养幼儿茁壮成长。出发点是一样的,存在的可能只是方法问题了,有了这样的共识,家园合作就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