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里,中韩班的学生正在用流利的韩语交流;
在食堂,所有就餐学生整齐有序,没有人高声喧哗或追逐打闹;
在实训车间,学生们正围着小火车模型半成品忙前忙后;
……
凡是走进这座校园的人,都会被这里涌动的青春热力所感染。而这股热力的来源,则是这所学校所蕴含的办学热情与发展活力。
“在今年新学期的招生中,达到普高分数线的学生占到我们新招学生的近三分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曹小其自豪地说。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学生放弃就读普高学校,而选择这所学校呢?
在走进这所学校并开展深度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学校以开放办学和创新德育为两翼,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坚持“做人教育和技能教学”并重,着力树立机电品牌,谱写了学校腾飞的三部曲。
近年来,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海外学校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以及社会培训等途径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着力打造特色的办学品牌。
合作办学,走国际化道路
为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层次,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探索出了浙江省中职学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饰品产业是义乌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支柱产业,学校顺应这一产业发展趋势,与韩国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培养饰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并致力于把韩国饰品鉴定技术与行业标准引进来。
从2010年开始,学校相继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的形象设计专业和韩国东新大学的饰品设计专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1年秋季,第一个“中韩班”开班,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中韩班,共招收学生100名。
中韩班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从450起步。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主要学习韩语和美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完成三年的中职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继续深造的学校和专业。可选择去韩国大邱工业大学读两年制大专,学习化妆等形象设计专业的技术,也可以选择去韩国东新大学读四年制本科,学习珠宝饰品设计专业的技术。
“当初之所以报中韩班,是希望能去韩国那边学习饰品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术。”2011级中韩班的丁同学谈到自己的梦想抑制不住兴奋,“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通过全国统考的韩语三级考试,语言交流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大家的签证也办得差不多了,就坐等去韩国了。”
“除了在以学习美工基础知识为主的饰品设计和形象设计等专业开设中韩班外,学校还依托三个中韩班,对其他专业进行辐射,比如机械类、商贸类学生也可以跟随中韩班学生去韩国学习。”据朱旦标副校长介绍,在中韩合作办学过程中,除了学生对接外,还有双方学校的教师互访。每个学期,韩国学校的专业老师会来学校两三次,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讲学、授课,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学校的专业老师也会去韩国的学校进行交流。
校企合作,产、学、研三位一体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之本。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的校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实现了企业生产、学校教学、研究机构研发的三位一体。
目前,学校已与1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与其中20家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之后,学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跟随师傅上岗实习,进行认知性学习和强化性实践。随着设备条件的逐渐完善,校企合作的企业还会把产品拿到学校,让学生进行加工制作,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演变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尾气污染物已成为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和义乌市恒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研发制造了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探头座。针对汽车尾气监测装置探头座受使用环境影响导致弹簧生锈等问题,学校老师和学生还对探头座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不锈钢、铝合金、尼龙等材料加工制作,并对弹簧进行表面镀铬处理,使探头座更加美观实用。目前,这一研发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在车辆尾气排放检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整个装置成本低廉、结构轻巧、操作方便、适用面广,刚生产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除了与企业合作外,学校还与义乌市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定期聘请浙江省机电研究院、义乌市模具协会等机构的专家来校授课。与学校老师上课侧重于基础、系统的知识不同,研究机构专家授课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秋季开学时,学校请义乌市模具协会的专家专门为新生开了一堂讲座,向新生介绍模具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从入学时就接触到职业信息,提前做好学习生涯规划。
社会培训,打造培训“中关村”
学校拓展发展途径,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工作,打造“技术占市场”的社会培训品牌,为促进当地产业的人才培养做好培训服务。
在社会培训过程中,鉴于培训对象分散、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为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在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对培训人员实行“集中与自学相结合,脱产与在职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送教上门与请人进门相结合,双休日与晚上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2011年,学校与金华市电监办开展培训合作。金华市电监办在义乌设立了金华教学点义乌分部,学校则承担义乌地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考试、发证和续期注册工作。以往这类培训都在金华进行,培训时间很难统一安排。学校成为义乌市首个电工进网作业许可教学点后,义乌学员在当地就可以参加电网作业培训,方便了不少。
2013年,学校还与金华市供电处合作开发了35千伏变电所一次系统模拟培训考核装置。这一培训装置利用PLC控制技术,能够模拟35千伏变电所一些高压设备的操作以及高压仪表信号的变化,还可以作为高压电工进网许可的培训装置。目前,这一装置已在金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2011年开始,学校与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义乌市环保局、义乌市安监局以及义乌市电工协会、技防协会联合、模具协会和家政行业协会合作,先后开展了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污水处理工、电梯安全工、化学分析工、家政服务员等多个工种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学校共培训13000多人次。今年6月,学校还成功申办了义乌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开始进行电子商务的培训工作,截至10月,已经为义乌市培训了5000多名电子商务人才。
随着社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这一成绩离学校规划的蓝图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学校的规划里,还将不断开拓培训新思路,拓宽社会培训新渠道,丰富新的培训内容,将学校打造成义乌市培训的“中关村”。
“依托浙江省机电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与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在风能源项目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扮演着人才培养者的角色,以对接地方风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具作为义乌市的支柱性产业,义乌市政府将在整合模具资源的基础上,引进高端实践机构,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的模具城,而学校则将以机电集团模具产学研基地的形式参与到模具城的建设当中……”曹小其校长将学校积极拓展的多条办学道路一一道来,传达出学校灵活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活力。
在食堂,所有就餐学生整齐有序,没有人高声喧哗或追逐打闹;
在实训车间,学生们正围着小火车模型半成品忙前忙后;
……
凡是走进这座校园的人,都会被这里涌动的青春热力所感染。而这股热力的来源,则是这所学校所蕴含的办学热情与发展活力。
“在今年新学期的招生中,达到普高分数线的学生占到我们新招学生的近三分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曹小其自豪地说。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学生放弃就读普高学校,而选择这所学校呢?
在走进这所学校并开展深度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学校以开放办学和创新德育为两翼,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坚持“做人教育和技能教学”并重,着力树立机电品牌,谱写了学校腾飞的三部曲。
近年来,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海外学校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以及社会培训等途径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着力打造特色的办学品牌。
合作办学,走国际化道路
为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层次,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探索出了浙江省中职学校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新路子。
饰品产业是义乌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支柱产业,学校顺应这一产业发展趋势,与韩国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大力培养饰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并致力于把韩国饰品鉴定技术与行业标准引进来。
从2010年开始,学校相继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的形象设计专业和韩国东新大学的饰品设计专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1年秋季,第一个“中韩班”开班,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中韩班,共招收学生100名。
中韩班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从450起步。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主要学习韩语和美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完成三年的中职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继续深造的学校和专业。可选择去韩国大邱工业大学读两年制大专,学习化妆等形象设计专业的技术,也可以选择去韩国东新大学读四年制本科,学习珠宝饰品设计专业的技术。
“当初之所以报中韩班,是希望能去韩国那边学习饰品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术。”2011级中韩班的丁同学谈到自己的梦想抑制不住兴奋,“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通过全国统考的韩语三级考试,语言交流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大家的签证也办得差不多了,就坐等去韩国了。”
“除了在以学习美工基础知识为主的饰品设计和形象设计等专业开设中韩班外,学校还依托三个中韩班,对其他专业进行辐射,比如机械类、商贸类学生也可以跟随中韩班学生去韩国学习。”据朱旦标副校长介绍,在中韩合作办学过程中,除了学生对接外,还有双方学校的教师互访。每个学期,韩国学校的专业老师会来学校两三次,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讲学、授课,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学校的专业老师也会去韩国的学校进行交流。
校企合作,产、学、研三位一体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发展之本。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的校企合作注重产学研一体,实现了企业生产、学校教学、研究机构研发的三位一体。
目前,学校已与1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与其中20家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之后,学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跟随师傅上岗实习,进行认知性学习和强化性实践。随着设备条件的逐渐完善,校企合作的企业还会把产品拿到学校,让学生进行加工制作,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演变成了产品的生产过程,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尾气污染物已成为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和义乌市恒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研发制造了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探头座。针对汽车尾气监测装置探头座受使用环境影响导致弹簧生锈等问题,学校老师和学生还对探头座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不锈钢、铝合金、尼龙等材料加工制作,并对弹簧进行表面镀铬处理,使探头座更加美观实用。目前,这一研发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在车辆尾气排放检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整个装置成本低廉、结构轻巧、操作方便、适用面广,刚生产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除了与企业合作外,学校还与义乌市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定期聘请浙江省机电研究院、义乌市模具协会等机构的专家来校授课。与学校老师上课侧重于基础、系统的知识不同,研究机构专家授课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今年秋季开学时,学校请义乌市模具协会的专家专门为新生开了一堂讲座,向新生介绍模具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从入学时就接触到职业信息,提前做好学习生涯规划。
社会培训,打造培训“中关村”
学校拓展发展途径,面向社会开展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工作,打造“技术占市场”的社会培训品牌,为促进当地产业的人才培养做好培训服务。
在社会培训过程中,鉴于培训对象分散、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为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在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对培训人员实行“集中与自学相结合,脱产与在职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送教上门与请人进门相结合,双休日与晚上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2011年,学校与金华市电监办开展培训合作。金华市电监办在义乌设立了金华教学点义乌分部,学校则承担义乌地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考试、发证和续期注册工作。以往这类培训都在金华进行,培训时间很难统一安排。学校成为义乌市首个电工进网作业许可教学点后,义乌学员在当地就可以参加电网作业培训,方便了不少。
2013年,学校还与金华市供电处合作开发了35千伏变电所一次系统模拟培训考核装置。这一培训装置利用PLC控制技术,能够模拟35千伏变电所一些高压设备的操作以及高压仪表信号的变化,还可以作为高压电工进网许可的培训装置。目前,这一装置已在金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2011年开始,学校与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义乌市环保局、义乌市安监局以及义乌市电工协会、技防协会联合、模具协会和家政行业协会合作,先后开展了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污水处理工、电梯安全工、化学分析工、家政服务员等多个工种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学校共培训13000多人次。今年6月,学校还成功申办了义乌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开始进行电子商务的培训工作,截至10月,已经为义乌市培训了5000多名电子商务人才。
随着社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这一成绩离学校规划的蓝图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学校的规划里,还将不断开拓培训新思路,拓宽社会培训新渠道,丰富新的培训内容,将学校打造成义乌市培训的“中关村”。
“依托浙江省机电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与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在风能源项目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扮演着人才培养者的角色,以对接地方风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具作为义乌市的支柱性产业,义乌市政府将在整合模具资源的基础上,引进高端实践机构,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的模具城,而学校则将以机电集团模具产学研基地的形式参与到模具城的建设当中……”曹小其校长将学校积极拓展的多条办学道路一一道来,传达出学校灵活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