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之后及时练习复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亦如此: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首先,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实施后,部分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好的情况:有些课在放任自流的活动中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不组织练习反馈;有些课练习设计仍然停留在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桎梏之中,学生仍在进行着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练习的应用。
第一,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如教学“角的认识”,新授前先练习与认识角有关的旧知识,在区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后,揭示新课课题。新课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也应该随着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去设计。第一层教学“角的认识”,练习是让学生在纸上画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第二层教学“角的度量”,练习是让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不同方位(角的开口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角的度数;第三层教学“角的特性”,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第二,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因此,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练习题可以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那么练习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个实际,在练习新知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第三,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连线)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同时,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也要十分重视反馈的作用。那么在这样的练习形式下又该如何做好反馈呢?
第一,反馈的形式要多样。一节课下来,可能有好几个练习,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同桌互看,同时出手势,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有效的反馈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真实性。
第二,反馈要有针对性。在练习当中,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能较多,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为了反馈而反馈。比如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这样的问题可以不必放大,可以提醒他们下一次细心一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引以为重,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熟或不会运用。
第三,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层次反馈可以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避免了对学生一个个的追问,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备好学生,想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属于一类,以备课上集中反映。
第四,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服务。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根据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最适合学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去重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直线、角》中有一个环节,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当时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理解“经过”一词,而是直接脱手让学生画了,学生画的五花八门。通过反馈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赶紧调整教学设计,在“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上,教师可以采用先演示的方法,在黑板上先点上两个点,告诉学生同时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再画一画:是否能找到不一样的一条。这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了,并深刻认识到:同时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较难接受的,学生容易产生哪些错误。从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课堂中新的课程理念为支撑,精心设计练习,并及时反馈,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首先,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实施后,部分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好的情况:有些课在放任自流的活动中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不组织练习反馈;有些课练习设计仍然停留在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桎梏之中,学生仍在进行着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练习的应用。
第一,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如教学“角的认识”,新授前先练习与认识角有关的旧知识,在区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后,揭示新课课题。新课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也应该随着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去设计。第一层教学“角的认识”,练习是让学生在纸上画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第二层教学“角的度量”,练习是让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不同方位(角的开口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角的度数;第三层教学“角的特性”,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第二,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因此,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练习题可以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那么练习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个实际,在练习新知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第三,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连线)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同时,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也要十分重视反馈的作用。那么在这样的练习形式下又该如何做好反馈呢?
第一,反馈的形式要多样。一节课下来,可能有好几个练习,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同桌互看,同时出手势,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有效的反馈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真实性。
第二,反馈要有针对性。在练习当中,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能较多,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为了反馈而反馈。比如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这样的问题可以不必放大,可以提醒他们下一次细心一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引以为重,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熟或不会运用。
第三,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层次反馈可以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避免了对学生一个个的追问,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备好学生,想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属于一类,以备课上集中反映。
第四,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服务。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根据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最适合学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去重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射线、直线、角》中有一个环节,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当时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理解“经过”一词,而是直接脱手让学生画了,学生画的五花八门。通过反馈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赶紧调整教学设计,在“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上,教师可以采用先演示的方法,在黑板上先点上两个点,告诉学生同时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再画一画:是否能找到不一样的一条。这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了,并深刻认识到:同时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较难接受的,学生容易产生哪些错误。从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课堂中新的课程理念为支撑,精心设计练习,并及时反馈,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