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改变粗放型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政策
所谓“绿色发展”,其主要着力点在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即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将合理与理性原则贯穿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既使经济快速发展,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因此,将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注重理性和适度,鼓励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关注环境,通过自己消费方式的改变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产消费融合起来,既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安全卫生有营养的食品,又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因此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很有必要。然而,一系列诸如“毒奶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再次暴露了我国绿色食品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也为加强食品监管敲响了警钟。
一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生产关,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处罚措施,让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卫生生产的观念,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各级政府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及时的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三是要把好食品安全赔偿关,对于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的,除赔偿消费者损失之外,还要对厂商进行罚款,使其违法的成本增大,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二)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系统,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减少土地和能源占用。绿色交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出行之中,进而创造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并确保人类在旅途过程中达到安全、便利、舒适等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依赖多管齐下的交通政策。
一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能源日益枯竭和城市道路日趋拥堵的情况下,公共交通可以发挥其大运量、高效率等优势,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公共交通必须要做好路网规划,合理布局大型枢纽换乘点,并与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先行,带动周边发展;二是要控制私有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且能源消耗量大、运能低,环境污染严重。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无节制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不但不会方便居民出行,反而会持续造成环境恶化与交通拥堵;三是要提升公众参与度。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公众息息相关,无序的交通行为将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的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因此对于公众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切实参与到绿色交通的实施中。
(三)绿色住宅。房地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住宅业更得以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住宅产业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土地、水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无序处理”以及“光、水污染”等。绿色住宅要求从住房设计到生活方式等环节作出改变,更好的保护环境。
一是改变家庭的消费方式。家庭对能源和水的消费,产生的生活废弃物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环境,因此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充分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二是要改变住宅的设计方式。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阳光、风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根据自然气候设计住宅,减少资源浪费。
二、清洁生产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引起了非常巨大的社会反响。此后,安全生产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清洁生产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清洁生产改变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老旧生产方式,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过去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时,往往着眼于对生产产生的污染物的治理,而清洁生产则要求将污染消除在产生之前。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重点在于“治”;而清潔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总之,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末端治理的被动、消极的应对策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防治污染的治理方式,将会对绿色发展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节能减排
我国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且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的国家,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关键在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落实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考核体系,对于不达标的企业要提出处罚意见,并定期将考核结果向公众公布,接受舆论监督。
(二)节约用水。相对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节约用水的关键在于高效地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要提供资金来改造城市用水系统,并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水价机制遏制浪费,保障公民基本的生活用水权利。其次,要把节水和防污结合起来,有水的使用就有水的排放,废水的无序排放会对土地、地下水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水的使用时必须同时研究水的排放。
(三)节约土地。节约土地要走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建设利用效率,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土地使用进行监管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都需要在这个流程之中得到合理和反复的利用,以此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少。因此,循环经济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广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要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结合起来。
首先要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将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使企业能够通过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生产成本的减少来降低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其次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对于能够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政府要通过减税等方式来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以此鼓励更多企业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对于那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要依据制度进行处罚。
在现如今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的明白: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只有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绿色发展道路,经济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才能持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吴惠敏教授)
参考文献:
[1] 王秋艳.中国绿色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
[2]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政策
所谓“绿色发展”,其主要着力点在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即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将合理与理性原则贯穿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既使经济快速发展,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因此,将环境保护政策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一、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注重理性和适度,鼓励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关注环境,通过自己消费方式的改变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一)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产消费融合起来,既使得消费者能够得到安全卫生有营养的食品,又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因此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很有必要。然而,一系列诸如“毒奶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再次暴露了我国绿色食品制度不完善的缺陷,也为加强食品监管敲响了警钟。
一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生产关,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处罚措施,让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卫生生产的观念,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要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各级政府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及时的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三是要把好食品安全赔偿关,对于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的,除赔偿消费者损失之外,还要对厂商进行罚款,使其违法的成本增大,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二)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系统,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减少土地和能源占用。绿色交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出行之中,进而创造适合人类的居住环境,并确保人类在旅途过程中达到安全、便利、舒适等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依赖多管齐下的交通政策。
一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能源日益枯竭和城市道路日趋拥堵的情况下,公共交通可以发挥其大运量、高效率等优势,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公共交通必须要做好路网规划,合理布局大型枢纽换乘点,并与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先行,带动周边发展;二是要控制私有汽车拥有量。私人汽车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且能源消耗量大、运能低,环境污染严重。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无节制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不但不会方便居民出行,反而会持续造成环境恶化与交通拥堵;三是要提升公众参与度。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公众息息相关,无序的交通行为将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的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因此对于公众来说,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切实参与到绿色交通的实施中。
(三)绿色住宅。房地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住宅业更得以飞速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住宅产业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土地、水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无序处理”以及“光、水污染”等。绿色住宅要求从住房设计到生活方式等环节作出改变,更好的保护环境。
一是改变家庭的消费方式。家庭对能源和水的消费,产生的生活废弃物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环境,因此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充分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二是要改变住宅的设计方式。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阳光、风等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根据自然气候设计住宅,减少资源浪费。
二、清洁生产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引起了非常巨大的社会反响。此后,安全生产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清洁生产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清洁生产改变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老旧生产方式,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过去考虑环境污染问题时,往往着眼于对生产产生的污染物的治理,而清洁生产则要求将污染消除在产生之前。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重点在于“治”;而清潔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总之,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末端治理的被动、消极的应对策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防治污染的治理方式,将会对绿色发展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节能减排
我国是一个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且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的国家,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因素。
(一)节约能源。节约能源的关键在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落实用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考核体系,对于不达标的企业要提出处罚意见,并定期将考核结果向公众公布,接受舆论监督。
(二)节约用水。相对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节约用水的关键在于高效地利用水资源。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首先需要政府的主导,政府要提供资金来改造城市用水系统,并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科学的水价机制遏制浪费,保障公民基本的生活用水权利。其次,要把节水和防污结合起来,有水的使用就有水的排放,废水的无序排放会对土地、地下水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水的使用时必须同时研究水的排放。
(三)节约土地。节约土地要走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建设利用效率,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对土地使用进行监管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都需要在这个流程之中得到合理和反复的利用,以此将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到最少。因此,循环经济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成本,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广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要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结合起来。
首先要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将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使企业能够通过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生产成本的减少来降低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其次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之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对于能够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政府要通过减税等方式来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以此鼓励更多企业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对于那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要依据制度进行处罚。
在现如今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的明白:环境保护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只有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绿色发展道路,经济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才能持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吴惠敏教授)
参考文献:
[1] 王秋艳.中国绿色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
[2]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