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呢?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贴近学生生活选材,创造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的条件;二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化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写作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关键词:感受 积累 想象 创造
很多语文老师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育学生,要从读好入手学好写作。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这一点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仿写当然必不可少,但是,作文训练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一味的仿写、强制要求,不但锻炼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恐惧感。
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觉得以下两方面非常重要。
一、贴近学生生活选材,创造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的条件
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认为接触社会较少,“没有材料”,“无话可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真情”。“没有材料”,“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忽视小事,积累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 ,善于从身边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看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意思是说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家人之间、乡邻之间、与陌生人之间,材料很多,题材广泛,只要用心感受,认真积累,就会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扫除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 ,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想,不妨从练、评、改、赏四方面训练:
1.“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地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可进行仿写训练、续写训练等。
“仿写”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仿”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
续写、改写,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去编织、创设下面的情节。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约束,而要有自己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张开的创造思维的稚嫩的双翅,慢慢地学会搏击长空。
2.“评”。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组织学生改作文,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总之,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关键词:感受 积累 想象 创造
很多语文老师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育学生,要从读好入手学好写作。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这一点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仿写当然必不可少,但是,作文训练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一味的仿写、强制要求,不但锻炼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恐惧感。
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觉得以下两方面非常重要。
一、贴近学生生活选材,创造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的条件
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认为接触社会较少,“没有材料”,“无话可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真情”。“没有材料”,“无话可说”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忽视小事,积累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 ,善于从身边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看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意思是说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家人之间、乡邻之间、与陌生人之间,材料很多,题材广泛,只要用心感受,认真积累,就会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扫除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程序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期能真正学会写文章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 ,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想,不妨从练、评、改、赏四方面训练:
1.“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以期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地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的成功感。可进行仿写训练、续写训练等。
“仿写”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仿”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
续写、改写,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去编织、创设下面的情节。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约束,而要有自己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张开的创造思维的稚嫩的双翅,慢慢地学会搏击长空。
2.“评”。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当组织学生改作文,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4.“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
总之,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