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南农村,1982年的某一天。一个青年教师穿着灰色的西装,打着鲜红的领带,不协调地穿着一双军用胶鞋,意气风发地走在乡间小路上。那时,不知道引来多少惊讶的目光,或者大惊小怪的议论。
那就是我,在边远乡村学校当老师的第一次家访。
经过一户农家,两条黑狗冲出来。我一边抓起棍子打狗,一边逃跑“撤退”。惊慌中滑下土坡,變色的眼镜摔破了,手掌也撑出血了。我忙抓起眼鏡重新戴上,透过破裂的镜片看见,那两条狗远远地嚎叫,望着我看了好久,就是没有冲过来的意思。我摇晃着站起来,那两条狗居然叫着撤回老巢。后来才知道,狗看不懂人的狼狈不堪,也不可能有一点同情心,是怕人变换花招来整治它们。这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我不敢将此事张扬出去,怕引来更大的笑话。在山水之间,穿一套西装给谁看呢?况且一阵惊慌后,西装已被刮破了,走路还一拐一拐的。
当年,家访是老师必须完成的工作。而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完成得丰富多彩。
一个人走在田野上,被大片的庄稼簇拥着。走着走着,就与庄稼、土地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某种农作物,在大地上摇曳。如果遇到一眼井水,趴下去喝几口。那甘甜的水,慢慢浸满全身,感觉到人间的清澈甘甜。运气好,还可以摘到野果,采到野蘑菇之类。还可以摘几朵野花,唱上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过一道山梁,常有蛇类从石板路上游过,各种鸟类在林间飞舞,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窜动。远远望去,田坎上有一行大大小小的人,如一串串家传的宝贝,可能就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家访。一阵山风吹来,激情昂扬。饿啊饿啊——狂呼乱叫一阵,野兽一般。然后,朗诵“把酒临风,宠辱偕忘……”,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
记得那偏远的地方,尊敬老师是一种家教,一种传统。许多家的堂屋上,还供奉着“天地国(君)亲师”的牌位。是的,哪家哪户有大事要办,一定会请老师,才有面子(风光)。家访的时候,家长看见老师,常常会停下农活,或从田里爬起来,木讷地搓着大手,像小学生一样听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妇女们常摆弄着身上的围腰布,听到满意的时候,就裂开大嘴笑得哗哗啦啦。就算听说孩子顽皮不高兴,也会检讨自己管教不严,一般都不会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这时,一群小孩就躲在大人的身后,或者 “飞”到哪里躲起来,不敢出来见老师。这样,反而让我们很不好意思。不管怎样,家长一般都要拽拉着老师到家里做客。端茶递水,用筛子或撮箕摆出一堆水果、花生之类,不停地请老师吃东吃西。然后,在院子里追得鸡飞狗跳,抓杀一只“毛毛菜”( 鸡鹅鸭子),取下一块“锅烟墨”(老腊肉)办老师的招待。还高兴地给邻里大声说,哎呀,娃儿的老师来了。一会儿,请过来喝杯烧酒哈。因为大都喝一些当地生产的土酒,度数很高,所以叫做“烧酒”。桌子上,一般有一碗鸡蛋面,鸡蛋猪油盐巴清汤煮面是待客的主菜之一。吃饭喝酒都很有讲究。比如,家里有客人,妇女儿童一般不上桌子。老人在场,也一定要请老师坐上方,不去就拉着上坐。敬酒也很特别,家长叫学生跪着敬酒,不喝酒就不起来。太过的热情,让我们难以推托。
家访工作任务完成了,常常走夜路回学校。那时,几个老师摇摇晃晃打着电筒,一串亮光蜿蜒在高高的山上,特别有一番诗意。远远看去,萤火闪烁,星星点点,真像“天上的街市”。 有时,还可以抓到黄鳝、青蛙之类,可以回学校美食一顿。但是,一个人走“黑路”就不同了。经过阴森森的山谷,阵阵冷风吹得全身起“鸡皮疙瘩”。听得见自己混乱的脚步声,甚至听得见有些慌乱的心跳。如果电筒摔坏了,就忙点一支烟,借着微弱的光走狭窄而坎坷的小路。不是怕鬼,而是怕盗墓贼,或是疯狗野兽之类。借酒壮胆,还是有点心虚。运气好遇到农家,可以向老乡要一些干柴捆成火把,一个人照样赶路。回想起来,那就是一个乡下教师,必须走的一段人生之路。
遇到天热的时候,家访就打一把黑伞,煽一把折扇。热得实在难受,就抓些苦蒿塞到嘴里嚼着。苦,但清热解毒。眼前,映现出学生们天真渴望的眼神,家长们热情好客的场景,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证实了乡村教师的价值,再次涌起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激情。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老师还家访不?遥远的梦中,仿佛有一些亮光在闪烁。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那就是我,在边远乡村学校当老师的第一次家访。
经过一户农家,两条黑狗冲出来。我一边抓起棍子打狗,一边逃跑“撤退”。惊慌中滑下土坡,變色的眼镜摔破了,手掌也撑出血了。我忙抓起眼鏡重新戴上,透过破裂的镜片看见,那两条狗远远地嚎叫,望着我看了好久,就是没有冲过来的意思。我摇晃着站起来,那两条狗居然叫着撤回老巢。后来才知道,狗看不懂人的狼狈不堪,也不可能有一点同情心,是怕人变换花招来整治它们。这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我不敢将此事张扬出去,怕引来更大的笑话。在山水之间,穿一套西装给谁看呢?况且一阵惊慌后,西装已被刮破了,走路还一拐一拐的。
当年,家访是老师必须完成的工作。而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完成得丰富多彩。
一个人走在田野上,被大片的庄稼簇拥着。走着走着,就与庄稼、土地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某种农作物,在大地上摇曳。如果遇到一眼井水,趴下去喝几口。那甘甜的水,慢慢浸满全身,感觉到人间的清澈甘甜。运气好,还可以摘到野果,采到野蘑菇之类。还可以摘几朵野花,唱上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过一道山梁,常有蛇类从石板路上游过,各种鸟类在林间飞舞,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窜动。远远望去,田坎上有一行大大小小的人,如一串串家传的宝贝,可能就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家访。一阵山风吹来,激情昂扬。饿啊饿啊——狂呼乱叫一阵,野兽一般。然后,朗诵“把酒临风,宠辱偕忘……”,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
记得那偏远的地方,尊敬老师是一种家教,一种传统。许多家的堂屋上,还供奉着“天地国(君)亲师”的牌位。是的,哪家哪户有大事要办,一定会请老师,才有面子(风光)。家访的时候,家长看见老师,常常会停下农活,或从田里爬起来,木讷地搓着大手,像小学生一样听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妇女们常摆弄着身上的围腰布,听到满意的时候,就裂开大嘴笑得哗哗啦啦。就算听说孩子顽皮不高兴,也会检讨自己管教不严,一般都不会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这时,一群小孩就躲在大人的身后,或者 “飞”到哪里躲起来,不敢出来见老师。这样,反而让我们很不好意思。不管怎样,家长一般都要拽拉着老师到家里做客。端茶递水,用筛子或撮箕摆出一堆水果、花生之类,不停地请老师吃东吃西。然后,在院子里追得鸡飞狗跳,抓杀一只“毛毛菜”( 鸡鹅鸭子),取下一块“锅烟墨”(老腊肉)办老师的招待。还高兴地给邻里大声说,哎呀,娃儿的老师来了。一会儿,请过来喝杯烧酒哈。因为大都喝一些当地生产的土酒,度数很高,所以叫做“烧酒”。桌子上,一般有一碗鸡蛋面,鸡蛋猪油盐巴清汤煮面是待客的主菜之一。吃饭喝酒都很有讲究。比如,家里有客人,妇女儿童一般不上桌子。老人在场,也一定要请老师坐上方,不去就拉着上坐。敬酒也很特别,家长叫学生跪着敬酒,不喝酒就不起来。太过的热情,让我们难以推托。
家访工作任务完成了,常常走夜路回学校。那时,几个老师摇摇晃晃打着电筒,一串亮光蜿蜒在高高的山上,特别有一番诗意。远远看去,萤火闪烁,星星点点,真像“天上的街市”。 有时,还可以抓到黄鳝、青蛙之类,可以回学校美食一顿。但是,一个人走“黑路”就不同了。经过阴森森的山谷,阵阵冷风吹得全身起“鸡皮疙瘩”。听得见自己混乱的脚步声,甚至听得见有些慌乱的心跳。如果电筒摔坏了,就忙点一支烟,借着微弱的光走狭窄而坎坷的小路。不是怕鬼,而是怕盗墓贼,或是疯狗野兽之类。借酒壮胆,还是有点心虚。运气好遇到农家,可以向老乡要一些干柴捆成火把,一个人照样赶路。回想起来,那就是一个乡下教师,必须走的一段人生之路。
遇到天热的时候,家访就打一把黑伞,煽一把折扇。热得实在难受,就抓些苦蒿塞到嘴里嚼着。苦,但清热解毒。眼前,映现出学生们天真渴望的眼神,家长们热情好客的场景,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证实了乡村教师的价值,再次涌起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激情。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老师还家访不?遥远的梦中,仿佛有一些亮光在闪烁。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