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产教融合”形势下,课程建设与创新是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对接的基础。校企“协同育人”“引企入教”,通过构建“课岗相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课程资源库平台,提升任课教师双师素养等手段,最终实现高职课程转型与升级、生产性与教育性相融合的建设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基于“课岗相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课程实施与创新。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与创新;校企协同;邮轮娱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4.101
[中图分类号]F550-4;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4-0-03
0 引 言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了贯彻该精神,教育部推出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产教融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部署。加强产教融合,进一步将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今后十年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深入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在于课程建设与创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建设和创新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才能做到产教融合要求下的“三对接”,即将课程内容设置与行业需求相对接,与岗位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面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对学生的行业认知、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下面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基于“产教融合”形势的课程建设和创新。
1 “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
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教育革命必须建立在课堂革命的基础上,将“产教融合”的核心元素融入课程的构建与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是实现“生产性与教育性融合”的重要保证。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建设和创新来自三方面的需求。
1.1 邮轮旅游行业升级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邮轮旅游市场飞速发展,邮轮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被广大的游客所接受。目前,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在稳步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品质下降以及游客满意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大众型的单一邮轮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游客对邮轮的休闲娱乐服务品质与娱乐设置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培养邮轮企业文化素养,增强邮轮休闲娱乐服务意识,提升休闲娱乐服务能力,培养能够满足游客对邮轮娱乐性、趣味性需求的人才,是行业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1.2 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需要
随着邮轮市场的逐步打开,邮轮乘务人才的就业需求量增大。娱乐项目的工作人员招聘包括娱乐部员工(成年/少年/儿童)、荷官、VIP客服、体育部员工、SPA中心相关岗位等。然而,目前由于专业人才就业缺失,导致邮轮行业出现了“先就业、后培训”的现象,就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健全产教融合形势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输出对口专业人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必须通过课程建设与创新,培养能够对口就业的休闲娱乐服务人才。
1.3 课程自身升级转型与创新的需要
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缺乏与行业需求、岗位标准相对接的教材。邮轮旅游作为一项复合型的新型旅游方式,娱乐项目更丰富,内容涵盖更广。传统的康乐服务课程无法嫁接到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的应用中。为了培养无缝接轨的需求人才,必须根据产教融合“三对接”,完成课程自身的革命任务,走出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转型成立体化、职业化、品质化的课程。
2 “课岗相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是实现教育和产业相融合、产教供需双对接的必经途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并引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参与教材研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训中。目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较多,但对具体的課程建设融入度较小,尤其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方面仍有待加强。职业院校应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在“产教相融”背景下,实现“课岗相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和内容
在课程建设前期,对产业的发展动向与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根据产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工作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深入探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授课内容选取,引入行业升级转型后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要求。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传统的康乐服务相比,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新颖,牵涉的部门更多。以运动健身项目为例,邮轮娱乐不仅包含传统康乐所具有的健身、球类活动,还设置有户外活动、冒险类项目等。除此之外,邮轮娱乐还囊括了传统康乐所不具有的博彩项目、主题活动派对等。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邮轮行业素材,大多套用传统康乐服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所以制定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提取融合产业和岗位的课程内容,是该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2.2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课程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在分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相融合。在完成工作项目和指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这种课程模式对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度要求较高,充分体现了“教岗融合”的内涵。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通过分析邮轮服务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将教学过程与邮轮娱乐服务过程相结合,对所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利用任务驱动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针对邮轮上高尔夫娱乐项目的设置和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工作过程,讲授高尔夫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客服务,设置多项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训室掌握高尔夫基本操作以及对客服务的工作流程,驱动学生考察校外高尔夫俱乐部,进行现场观摩。 2.3 加强以生产性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纵观国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美国的CBE、德国的双元制到澳大利亚的TAFE,均极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甚至在TAFE模式里,将实践比例提高到了总时长的80%。《意见》针对人才培养也明确提出:“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在课程设置中,应用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法,以生产性为导向,提高实践操作的时长比例,引导学生实现实践成果的转化和输出,提倡“一课一练”“一项多练”的模式。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内生产实践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等。在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任务、实训室操作项目、校外合作单位走访观摩,通过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力度,将实践课时提升到该课程总课时的60%左右,鼓励学生将实践操作成果化。
2.4 实行以“行业素养 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过程评价体系
行业素养体现了产业的精神和内涵,是融合了行业文化后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修养与思维。在课程评价体系里,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强调过程化考核和测评,将评价体系融入课程教学中,全面考核学生的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实操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娱乐服务素养、职业技能与行业文化,采用3种评价类型:日常考核、模块考核、成果考核。课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3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实施与创新
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应“产教融合”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必须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此,课程实施配套硬性和软性资源需要进行全面升级和加强。同时,加强企业与课程教学的紧密联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与创新。
3.1 搭建校外合作基地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诠释产教融合的实施内涵,国务院在《意见》中多次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协同搭建符合人才供给侧需求的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以及实践基地,并鼓励在校内外开展生产性实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训基地搭建是实践教学能否加强的基本保证,为了紧密结合产业和岗位的需求,课程实训基地搭建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搭建校外合作基地。在授课过程中,组织或驱动学生走访相关合作单位,现场观摩和学习,同时可邀请合作基地的资深员工进行现场介绍、讲解与培训。第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在传统实训基地基础上的升级与转型,是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无缝对接的有效实现途径,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培养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传统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
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可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合作酒店、高尔夫俱乐部以及健身房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目前,校内实训室项目较少,计划在扩建工程中依据邮轮行业与岗位需求设置健身活动中心、球类活动中心、SPA中心、俱乐部活动中心等,并可在教学完善后开展对校服务。
3.2 加强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双师培养
在深入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自身做到与产融合,是院校亟须解决的源头问题。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贴近行业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精神。其中,专业实践技能是衡量“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在课程建设中,师资培养可通过3个途径。第一,進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深入参与企业培训、管理、生产与项目研发。第二,不定期参加由企业、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机构提供的技能培训,考取对应的从业资格等级证书,并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专业知识体系。第三,走访国内外院校,学习对方先进的授课模式和实践实训方法。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的课程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考验较大,比如SPA项目、高尔夫项目,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讲课容易流于其表,泛泛而谈,无法指导学生完成服务技能训练。因此,支持教师脱产参加邮轮就业、走访考察合作酒店的康乐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职业证书,是实现双师培养的有效手段。
3.3 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产教资源融合
随着MOOCs、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与实体课堂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 ”的应用改革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效能。《意见》在“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中提出,鼓励校企联合,共同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大力支持‘互联网 教育培训’发展。课程建设需要以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应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对企业培训资料与教育资料进行整合,搭建教师使用端、学生使用端、课程资源、在线测评等功能板块的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远程课程资料传递,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共享教师与企业优质教学素材和授课手段。
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优质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较为完善,对我国高校教育制度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国外的课程教育模式,尤其是实践性课程的开展方法,对我国高职院校也具有启发意义。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组织教师随堂考察学习,观摩对方的课程教学,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
4 结 语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与创新是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点和核心任务之一。在建设“课岗相融”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实施与创新,必须紧密融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诉求,完成人才供给侧的转型与升级。基于“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建设,对任课教师、企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同育人,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3]陈宝生.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4).
[4]郑丽梅.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5-10-26.
[5]李梦卿,杨秋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4).
[6]周韵,李志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与创新;校企协同;邮轮娱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4.101
[中图分类号]F550-4;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4-0-03
0 引 言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了贯彻该精神,教育部推出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产教融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部署。加强产教融合,进一步将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今后十年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深入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在于课程建设与创新。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建设和创新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才能做到产教融合要求下的“三对接”,即将课程内容设置与行业需求相对接,与岗位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面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对学生的行业认知、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下面以该课程为例,探讨基于“产教融合”形势的课程建设和创新。
1 “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建设与创新的重要性
课程是教学的根本,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教育革命必须建立在课堂革命的基础上,将“产教融合”的核心元素融入课程的构建与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是实现“生产性与教育性融合”的重要保证。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建设和创新来自三方面的需求。
1.1 邮轮旅游行业升级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邮轮旅游市场飞速发展,邮轮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被广大的游客所接受。目前,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在稳步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品质下降以及游客满意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大众型的单一邮轮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游客对邮轮的休闲娱乐服务品质与娱乐设置的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培养邮轮企业文化素养,增强邮轮休闲娱乐服务意识,提升休闲娱乐服务能力,培养能够满足游客对邮轮娱乐性、趣味性需求的人才,是行业越来越强烈的要求。
1.2 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需要
随着邮轮市场的逐步打开,邮轮乘务人才的就业需求量增大。娱乐项目的工作人员招聘包括娱乐部员工(成年/少年/儿童)、荷官、VIP客服、体育部员工、SPA中心相关岗位等。然而,目前由于专业人才就业缺失,导致邮轮行业出现了“先就业、后培训”的现象,就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健全产教融合形势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输出对口专业人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必须通过课程建设与创新,培养能够对口就业的休闲娱乐服务人才。
1.3 课程自身升级转型与创新的需要
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缺乏与行业需求、岗位标准相对接的教材。邮轮旅游作为一项复合型的新型旅游方式,娱乐项目更丰富,内容涵盖更广。传统的康乐服务课程无法嫁接到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的应用中。为了培养无缝接轨的需求人才,必须根据产教融合“三对接”,完成课程自身的革命任务,走出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转型成立体化、职业化、品质化的课程。
2 “课岗相融”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院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是实现教育和产业相融合、产教供需双对接的必经途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并引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以多种方式参与教材研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训中。目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较多,但对具体的課程建设融入度较小,尤其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方面仍有待加强。职业院校应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在“产教相融”背景下,实现“课岗相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和内容
在课程建设前期,对产业的发展动向与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根据产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以及工作岗位需求,与合作企业深入探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授课内容选取,引入行业升级转型后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要求。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传统的康乐服务相比,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新颖,牵涉的部门更多。以运动健身项目为例,邮轮娱乐不仅包含传统康乐所具有的健身、球类活动,还设置有户外活动、冒险类项目等。除此之外,邮轮娱乐还囊括了传统康乐所不具有的博彩项目、主题活动派对等。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邮轮行业素材,大多套用传统康乐服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所以制定一套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提取融合产业和岗位的课程内容,是该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2.2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课程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在分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相融合。在完成工作项目和指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这种课程模式对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度要求较高,充分体现了“教岗融合”的内涵。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通过分析邮轮服务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内容,将教学过程与邮轮娱乐服务过程相结合,对所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利用任务驱动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针对邮轮上高尔夫娱乐项目的设置和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工作过程,讲授高尔夫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客服务,设置多项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训室掌握高尔夫基本操作以及对客服务的工作流程,驱动学生考察校外高尔夫俱乐部,进行现场观摩。 2.3 加强以生产性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纵观国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美国的CBE、德国的双元制到澳大利亚的TAFE,均极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甚至在TAFE模式里,将实践比例提高到了总时长的80%。《意见》针对人才培养也明确提出:“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在课程设置中,应用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法,以生产性为导向,提高实践操作的时长比例,引导学生实现实践成果的转化和输出,提倡“一课一练”“一项多练”的模式。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校内生产实践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等。在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在讲授完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任务、实训室操作项目、校外合作单位走访观摩,通过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力度,将实践课时提升到该课程总课时的60%左右,鼓励学生将实践操作成果化。
2.4 实行以“行业素养 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过程评价体系
行业素养体现了产业的精神和内涵,是融合了行业文化后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修养与思维。在课程评价体系里,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强调过程化考核和测评,将评价体系融入课程教学中,全面考核学生的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实操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娱乐服务素养、职业技能与行业文化,采用3种评价类型:日常考核、模块考核、成果考核。课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3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课程实施与创新
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应“产教融合”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必须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此,课程实施配套硬性和软性资源需要进行全面升级和加强。同时,加强企业与课程教学的紧密联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与创新。
3.1 搭建校外合作基地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诠释产教融合的实施内涵,国务院在《意见》中多次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协同搭建符合人才供给侧需求的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以及实践基地,并鼓励在校内外开展生产性实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训基地搭建是实践教学能否加强的基本保证,为了紧密结合产业和岗位的需求,课程实训基地搭建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搭建校外合作基地。在授课过程中,组织或驱动学生走访相关合作单位,现场观摩和学习,同时可邀请合作基地的资深员工进行现场介绍、讲解与培训。第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在传统实训基地基础上的升级与转型,是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人才需求侧无缝对接的有效实现途径,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培养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传统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
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可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合作酒店、高尔夫俱乐部以及健身房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目前,校内实训室项目较少,计划在扩建工程中依据邮轮行业与岗位需求设置健身活动中心、球类活动中心、SPA中心、俱乐部活动中心等,并可在教学完善后开展对校服务。
3.2 加强任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注重双师培养
在深入产教融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自身做到与产融合,是院校亟须解决的源头问题。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贴近行业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也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精神。其中,专业实践技能是衡量“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在课程建设中,师资培养可通过3个途径。第一,進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深入参与企业培训、管理、生产与项目研发。第二,不定期参加由企业、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机构提供的技能培训,考取对应的从业资格等级证书,并根据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专业知识体系。第三,走访国内外院校,学习对方先进的授课模式和实践实训方法。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的课程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考验较大,比如SPA项目、高尔夫项目,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讲课容易流于其表,泛泛而谈,无法指导学生完成服务技能训练。因此,支持教师脱产参加邮轮就业、走访考察合作酒店的康乐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职业证书,是实现双师培养的有效手段。
3.3 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产教资源融合
随着MOOCs、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与实体课堂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 ”的应用改革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效能。《意见》在“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中提出,鼓励校企联合,共同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大力支持‘互联网 教育培训’发展。课程建设需要以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应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对企业培训资料与教育资料进行整合,搭建教师使用端、学生使用端、课程资源、在线测评等功能板块的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远程课程资料传递,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共享教师与企业优质教学素材和授课手段。
3.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和优质教育资源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较为完善,对我国高校教育制度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国外的课程教育模式,尤其是实践性课程的开展方法,对我国高职院校也具有启发意义。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组织教师随堂考察学习,观摩对方的课程教学,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
4 结 语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与创新是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点和核心任务之一。在建设“课岗相融”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过程中,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实施与创新,必须紧密融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诉求,完成人才供给侧的转型与升级。基于“产教融合”形势下的课程建设,对任课教师、企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同育人,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201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3]陈宝生.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4).
[4]郑丽梅.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5-10-26.
[5]李梦卿,杨秋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4).
[6]周韵,李志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