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的郁抑情绪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i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他代表了继盛诗歌创作高峰后的又一高潮,把唐诗创作推到顶峰。他的诗真切地反映了晚唐王朝衰颓没落的社会政治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同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黑暗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仕途生活,缠绵凄苦的情感经历,使诗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度日艰难,郁抑惆怅便成了他的主要心态。
  【关键词】李商隐 悲剧命运 郁抑心态
  
  1.历史、生平——郁抑情绪形成的原因。李商隐,字义山,号樊南生。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此时,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已走向没落。虽然有过短暂的“元和中兴”,但已无法挽救其走向衰亡的命运,仅是一次“回光返照”罢了。穆宗、敬宗两位皇帝更加荒淫昏聩,使这中兴局面转瞬即逝。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唐王朝已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阶级矛盾急剧发展,地主大量侵占土地,形成严重的贫富差距。李商隐的诗反映长安近郊情况道:“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在地方,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在中央,宦官专权,“威慑朝廷,势倾海内”,朝官之间,也开展了长期的朋党之争。
  险恶的社会历史环境是构成诗人感伤郁抑情绪的客观因素,那么,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不幸的人生际遇又是促其郁抑伤感情绪形成的主观因素。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渐趋衰微的时代。家中,高祖一代仅做过县令、县尉和州郡僚佐小吏,曾祖、祖父去世较早,“百岁无业,家惟屡空”。商隐生时,家道衰落,九岁丧父,十二岁父丧后在郑州占籍为民,替人从事抄写等佣工,其间生活更是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寒微的处境,使他幼年苦读,企图由科举进身来振兴家道。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人之争,并不是孤立现象,往往与最高统治层的腐朽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有浓厚忠君思想的封建士人,李商隐不仅为国家前途感到忧心忡忡,也为一国之君的作为而感到忧心。因此,他写了一批“主文而谲谏”的讽谕诗。诗人吟咏历史上兴亡盛衰的往事,借古喻今,托古讽时。这类作品主要讽刺封建帝王的淫乱奢靡,求仙炼丹,宠臣废权,穷兵黩武,抒发自己冷峻而感伤的亡国之忧和郁抑苦闷的情绪。
  诗人嘲讽并暴露了封建君王色荒淫昏的各种丑态,揭露他们沉溺声色而乱政误国的罪行。《咏史》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几由奢”,既揭露历史兴亡原因,也委婉地批评了时政。李商隐在抒发历史感慨时笔调辛辣托讽尖锐,但很少直抒胸臆,多将议论寓于叙事,并将之融入重新构建的意象画面之中。如《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宣室求贤,当叙国事,君王却问起了鬼神来,显然是把贤臣当作服务于自己妄求长生的巫祝,着实可叹。全诗托古讽今,且注入诗人深沉冷峻的感伤忧患之情。
  2.恋物情结与自伤。李商隐不仅在咏史、言政事的诗中或间接或直接地抒家国之忧,也把郁抑惆怅之情融于具体物象之中。他写了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诗。这些诗不仅工切细致地描绘了事物的外部特征,且写出其固有的神韵。在此基础上,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道出自己的人生痛苦。寄情于物,物我相融,通过具体的物象向世人剖析自己痛苦的心灵,展示他那伤痕累累的羽翼。
  如《回中牡丹為雨所败二首》这两首比兴体的咏物诗,诗人托物寓怀,自慨身世。首章写牡丹他年植于苑圃,今日沦落西川,抒失意之情。“无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落遥帷”,写牡丹为雨所败后孤寂落寞,无人怜赏之惨淡。第二章首联写牡丹先春零落比起那开不及春的榴花更令人伤心,次联“五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写牡丹因受雨摧残而伤心迸泪,以锦瑟惊弦喻急雨打花,玉盘迸泪,点点伤心,急雨破花,声声梦啼。三联写花片零落委地,一年生意已附流尘。末联写今日零落如此,此态更令人忧。此诗中以牡丹为雨所败比喻自己未及施展才华便遭打击排斥,并担心自己遭遇会更为不幸。全诗在清新流美的旋律之中含有郁抑苦闷。在这些咏物诗作中,诗人寄慨身世,大都是他自己的悲剧性命运和心理体验的表现。不论风雨中迸泪的牡丹,无枝可栖的流莺,还是居高难饱的鸣蝉,都倾注着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于这些具体的物象中自然流露他的伤感和郁闷。
  3.缠绵凄婉的爱情。商隐一生善作情语,常将自己的爱情生活的不幸与人生的失意相联系起来。其爱情诗有许多传世佳作,尤其题标为《无题》的诗,在凄美冷艳的诗境中流露他的忧伤和郁闷。与多舛的政治生涯一样,李商隐的情感生活充满了忧郁和痛苦。在他的一生中,学术界认同的恋爱至少三次,第一次是与洛阳姑娘柳枝的恋爱,双方相互爱慕,可惜不久柳枝被藩镇娶去,这可能是初恋的夭折了,在《柳枝》五首的第一首中写道“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表达了有情无缘的遗憾。第二次便是玉阳学道时与女道士的恋爱,如“恨望银河坐吹笙,楼寒夜冷接平明”(《银河吹笙》),“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碧城》),这些诗借道教的一些术语意象来抒发、制造一种“幽眇清冷的意境,抒写个人的落寞心情”。[1]第三次恋爱,便是与王氏之间伉俪情笃,可惜商隐三十几岁时,王氏便弃他而去,使他哀痛彻骨。
  诗人二七岁时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女,由于婚姻的不幸牵连党争,使他仕途上更加不幸,家庭生活更艰难。如《端居》诗云:“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蓼落目中愁。”远别书疏,归梦难成,因此更能感到客居他乡时秋夜的寂寥冷落。在雨中寥落,月下忧愁,不仅思念远在家乡的爱妻,也是在暗诉内心的凄苦。大中五年,王氏卒,商隐除幕归来,心中悲愤万分。此后,一系列悼亡诗写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诗行中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受。如《房中曲》一诗,首四句写帘外泣露的蔷薇和帘内失母痴睡的娇儿,起悼亡之意,次四句寄物是人非之哀思,末四句抒写身世之慨,并设想“愁到天地翻,相见不相识”的情景。用幽艳的语言写深切的悲痛,笔调纤冷,感情沉挚深厚。李商隐的悼亡诗有时也抒亲旧零落之痛,如《正月崇让宅》“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崇让宅昔日繁华,令人感到无限温馨,如今却冷落寂寞。诗人触景生情,心中悲凉,不仅深悼王氏,也有更大范围的亲友沦落之痛。
  4.凄艳朦胧的意境。《文心雕龙•物色》上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2]此处强调诗人对客观世界的认同与追随。意象的选择是作诗的起点和基础,它的表达离不开诗人的自身经历。人生的失意,直接影响了李商隐诗歌的创作倾向,更重要的是使他形成郁抑、感伤内向的个性,这也决定他在诗中构造一种幽微绵邈、曲折朦胧之意境。
  灵心善感、感情浓烈而又性格内向,这决定李商隐来用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加之他仕途处境日益险恶,常是“几欲是吞声”,因此诗人从自己的情绪感受去选择意象,创设意境。可以这样说,李商隐诗中的意境皆是他有意识创设的,皆着他之色彩。如《燕台四首》,分春夏秋冬四题,抒写女子的四季相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迁移,该女子的感情由寻觅怀思到情缘已逝,直至“芳根中断香心死”,爱情幻灭,悲剧色彩渐浓。徐德鸿用“幽、忆、怨、断”[3]概括其大意。该诗所咏的爱情深挚缠绵,富于悲剧色彩。全诗纯粹写情,不稍言事,抒情本身又带有很大的跳跃性。晚年的《锦瑟》一诗,可以说在此方面达到了一个最高峰。该诗素称难解,关于其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诗中的意向具有丰富的暗示性和不明确性。蝴蝶、杜鹃、沧海珠、蓝田玉等意向在时间、空间、情感上并无固定次序,也无一定的逻辑联系,成为一幅独立的含意朦胧的象征性图景,但又都带有悲怆迷惘的情绪。抓住“思华年”和“惘然”这样的主线,结合作者身世,读者会从锦瑟奏出的那种迷幻、哀怨、缥缈的乐境中体会其蕴含的境外之意——身世如梦似幻,伤春忧世,人生追求终归虚幻。全诗充满了哀怨、凄迷的情调氛围,相当典型地表现了衰颓没落和晚唐时代仕人的悲剧心理和对自己悲剧命运郁抑惆怅的情绪。“这是一位卓有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流逝岁月时咏唱的人生哀歌。”[2]锦瑟无端,弹奏出人生无常的迷怨,清寥缥缈之意,全诗将一种悲剧性心理和身世融入这凄冷朦胧的意境之中。
  诗人把比兴寄托和象征艺术手法相融合,使诗歌内容更加含蓄,诗的意境更朦胧。诗人正是把人生的不幸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融入这幽艳瑰丽的诗境之中。在这份凄美朦胧的诗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郁结难解。
  5.综评。李商隐的命运和遭遇在同时代文人中较有代表性,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色。从人生经历上看,这一时期的文人都希望由仕途建功立业,如杜牧素怀大志,善论兵,著《占论》、《守论》痛陈时代过失,像“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等等表现了他的豪情与自信。温庭筠早年亦不乏豪情壮志,如“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泣成血”(《寒塞行》)。连晚年自悟“禅心如可学,不借鲁阳戈”的许诨,也曾有“长剑高歌换素衣”的豪迈之情。然而,恶劣的政治环境,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们的理想破灭,郁抑惆怅便成了那时文人的主要心态;而个性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
  总之,义山用秾艳瑰丽的诗笔,为我们构造了“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样凄清朦胧的诗境,抒发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郁抑心态。
  
  注释
  1 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8:P244
  2 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P18
  参考文献
  1 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
  2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 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8
其他文献
摘 要: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则影响认识。英语课堂上通过情境引导,讲故事,给课堂注入人情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情感教学; 时效性; 课堂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总是带着情感去教,那么学生也会带着积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长庆小学长期坚持“走教”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走教”教学形式的利弊,从而透析“走教”教学模式背后存在的教育问题。笔者认为“走教”的存在实为当今偏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未得到均发展的表现。  关键词:“走教”;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长庆小学  How to view remote mountain dialectical "go tea
期刊
【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发展很不平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村民自治 问题 建议    The problem that the self-government of villagers hav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Sun Yiyong  【
期刊
摘 要: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时请记住,一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坚持经常多读一些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的书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关键词:工作热情;专业书籍; 工作习惯  Young beginn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ints  Zhang Hui-ming  Abstract: When young teachers to work
期刊
【摘要】传统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势在必行。将“人文精神”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为高校教育者提供全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人文思想 创新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s an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向每一位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校之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学会高效管理,以形成现代校长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智慧。本文主要从称职的校长应具备良好的人品素养、要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应具备学校发展长远规划的能力、应具备学校发展长远规划的能力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总之,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关键词:教
期刊
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普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不容盲目乐观,目前,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流失)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个别地区(或学校)情况还比较严重。其原因很多,既有家庭、学生个人方面的,也有学校、教师方面的;既有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战略措施。
期刊
【摘要】《呼啸山庄》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故事情节、景物描写、人物塑造,更在于它对如火如荼的爱情的独特刻画,为读者展现了主人公波澜起伏的感情世界,以及匪夷所思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  【关键词】超人世的爱 性格 波澜起伏 恐惧的浪漫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郎特以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这就是《呼啸山庄》。它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更有如火如荼的爱憎
期刊
【摘要】传统爱情诗《关雎》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堪称是人伦情感教化的典范。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后,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恋爱观教育,将会对学生正确面对与处理男女情感,树立正确恋爱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关雎 教学 情感教育    How to emphasize particularly on the feeling education in teaching the text G
期刊
摘 要:信阳市的旅游业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信阳市独特的交通等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除开发了“山、洞、沟”为特色的地文景观旅游、水域风光旅游、生物景观旅游、天象气候景点旅游外,近几年,在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众多留有红军足迹、革命遗址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历史传统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已成为信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挖掘其资源价值,打造另一张旅游名片,是信阳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