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诗歌鉴赏的能力层级达到了“E”,是语文试卷中公认的难点。要顺利而快速地突破诗歌鉴赏,就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五关”依次是:积累关、语言关、要素关、审题关、表达关;“六将”即构成诗歌的六种要素——人、事、物、景、情、理。换言之,就是《考试说明》中的“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积累:
“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是指“意象”,是景、物、人、事与情、理交融的产物。但凡诗中的一切景象、物象、人物形象、事件以及所有抒情主人公形象等都属形象的范畴。
“意境”,是由一个或诸多意象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主客观交融的画面,又叫“情境”、“情景”、“境界”、“氛围”等。常见的意境用词有:清幽、凄清、冷寂、壮阔、苍茫、奇丽、壮丽、幽美、凄冷、幽僻、恬静、清新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表现、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内涵,欣赏、阐释、概括、分析、判断诗歌中诸多意象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设问方式:
高考中,形象的考查虽不时常单独设题,但是它渗透到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语言还是表达技巧抑或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都要以形象的鉴赏为基础。可以说,理解了诗歌中的形象就等于获得了鉴赏整首诗的钥匙。
它的设问方式常表现为:1.意象的提取,如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意象的阐释,如“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意象的概括,如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4.意象全面赏析,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需要指出的是,意象的赏析一般必须结合诗歌的情与理,因而它往往是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起来考查的。
解题钥匙: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筛选,从季节的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清秋、落叶;从一天的时间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日暮、月初白、流萤和孤灯,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答案:诗人运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来表现情感。
范式:替换法,将题目中的“哪些”换成根据要求选择的形象即可,直接回答,不可拖泥带水。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设置的作用,是对诗歌形象的全面赏析。其实这道题涉及到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考点。在诗歌中,作者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并通过琴和棋的形象寄寓自己的感慨,联系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结合诗歌就可知道在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物象的设置都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范式:物象类:手法,(托物言志)+手法阐释(突出物和人的关联与契合点)+表达效果与作者情感。
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范式:身份概括+具体阐释+形象意义与情感抒发。
考点提示:
1.明确设题方式,选好答题范式。
面对诗歌鉴赏的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测试要求,明确鉴赏的对象是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抑或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这是所有诗歌鉴赏的起步阶段。
如果确定了考查形象,那么进一步明确是哪一种设题方式。是对形象的筛选提取还是意境的阐释;是意境的概括还是形象的分析鉴赏,确定了设题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范式来答题了。其实从学生的鉴赏水平来说,差距并不是很大,答题不够规范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2.明确形象类型,确定鉴赏方法。
(1)景象。一切景语即情语,抓住景物特点,探知所蕴含的情感。(2)物象。抓物象的特点,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物象,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3)人物形象。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4)典故。典故中的人或事与作者的经历遭遇往往相近或相反,这样作者就会有感于此,在表达技巧上形成正衬或反衬。
总之,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感情,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领会诗人的感情;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分析诗歌的意境;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体会诗中的哲理。■
诗歌鉴赏的能力层级达到了“E”,是语文试卷中公认的难点。要顺利而快速地突破诗歌鉴赏,就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五关”依次是:积累关、语言关、要素关、审题关、表达关;“六将”即构成诗歌的六种要素——人、事、物、景、情、理。换言之,就是《考试说明》中的“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积累:
“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是指“意象”,是景、物、人、事与情、理交融的产物。但凡诗中的一切景象、物象、人物形象、事件以及所有抒情主人公形象等都属形象的范畴。
“意境”,是由一个或诸多意象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主客观交融的画面,又叫“情境”、“情景”、“境界”、“氛围”等。常见的意境用词有:清幽、凄清、冷寂、壮阔、苍茫、奇丽、壮丽、幽美、凄冷、幽僻、恬静、清新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表现、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内涵,欣赏、阐释、概括、分析、判断诗歌中诸多意象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设问方式:
高考中,形象的考查虽不时常单独设题,但是它渗透到诗歌鉴赏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语言还是表达技巧抑或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都要以形象的鉴赏为基础。可以说,理解了诗歌中的形象就等于获得了鉴赏整首诗的钥匙。
它的设问方式常表现为:1.意象的提取,如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意象的阐释,如“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意象的概括,如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4.意象全面赏析,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需要指出的是,意象的赏析一般必须结合诗歌的情与理,因而它往往是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起来考查的。
解题钥匙: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筛选,从季节的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清秋、落叶;从一天的时间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日暮、月初白、流萤和孤灯,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答案:诗人运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意象来表现情感。
范式:替换法,将题目中的“哪些”换成根据要求选择的形象即可,直接回答,不可拖泥带水。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设置的作用,是对诗歌形象的全面赏析。其实这道题涉及到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考点。在诗歌中,作者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并通过琴和棋的形象寄寓自己的感慨,联系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结合诗歌就可知道在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物象的设置都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范式:物象类:手法,(托物言志)+手法阐释(突出物和人的关联与契合点)+表达效果与作者情感。
例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分析诗歌人物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范式:身份概括+具体阐释+形象意义与情感抒发。
考点提示:
1.明确设题方式,选好答题范式。
面对诗歌鉴赏的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测试要求,明确鉴赏的对象是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抑或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这是所有诗歌鉴赏的起步阶段。
如果确定了考查形象,那么进一步明确是哪一种设题方式。是对形象的筛选提取还是意境的阐释;是意境的概括还是形象的分析鉴赏,确定了设题方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范式来答题了。其实从学生的鉴赏水平来说,差距并不是很大,答题不够规范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2.明确形象类型,确定鉴赏方法。
(1)景象。一切景语即情语,抓住景物特点,探知所蕴含的情感。(2)物象。抓物象的特点,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物象,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3)人物形象。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4)典故。典故中的人或事与作者的经历遭遇往往相近或相反,这样作者就会有感于此,在表达技巧上形成正衬或反衬。
总之,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感情,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领会诗人的感情;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分析诗歌的意境;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才能体会诗中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