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评讲是初中语文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作文批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前初中作文评讲课的低效入手,通过实践总结出有效的作文评讲课的具体做法:分析学情,对症下药;巧用激励,发展主体;升格再写,强化巩固;思维导图,系统总结。
【关键词】有效性;作文讲评;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作文批改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讲,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但现实中作文评讲课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评讲课的实效?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及多方面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析学情,对症下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文评讲课要有效必须对学生的作文情况了如指掌,把好“脉象”,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先根据中考的评分标准用固定的表格统计每个学生的考分,得出班级的平均分,一、二、三、四类文所占的比例。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本次作文和上次作文情况比较,看作文教学的进步和问题;可以同一次作文不同班级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看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是一类文和四类文进行比较,找出优、差的原因,以促进差生的提高。分析比较后,根据作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得分来确定此次评讲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是谈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是拟题的技巧……在评讲作文《这也是课堂》前,本人对学生的得分进行了统计,发现所教的两个教学班平均分差不多,但二(4)班的三类文比二(3)班多了四个,翻看学生文章才知道,二(4)班同学在选材中基本都选取了观察蚂蚁作为写作题材,其次就是爬山,钓鱼。选材时撞车问题严重,于是确定作文评讲重点为:如何选材。事实证明,收效甚佳。
二、巧用激励,发展主体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学生在作文评讲课上收效佳,就要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他们探索写作方法,并将其转化成写作能力。老师上课时提出写作目标,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在和谐的气氛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不宜对学生作文过多批评、指责,让他们望而生畏。在批改时要多发展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特别生动,都要多加表扬,而且面积要广,不要只针对个别学生,这样可以培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利于主体发展。做法参考如下:
第一步:榜上有名。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榜上有名”四个字和一串本次作文优秀学生的姓名,同时大声念出这些学生的名字。邀请全班同学以掌声向这些学生的辛勤付出、用心写作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教师以精准的语言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点所在。
第二步:片断欣赏。全班一齐欣赏学生在本次写作中的“精彩片断”。这些片断,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用红笔一一勾画出来,安排十几个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的精彩片断,同时给学生提示几个注意点:有无生动的细节描写、精彩纷呈的语言等等。并适时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接着进行归类。
第三步:出谋划策。教师用一篇打印出来的文章进行示范,从写作内容,结构思路,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优缺点,让学生出谋划策,从而总结好的写作经验。
第一步大面积表扬,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了他们兴趣,通过鼓动也激发了榜上无名的学生的竞争心理,营造活跃的气氛;第二步安排十几个学生登台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断,学生情绪高昂,热情洋溢,收获就不言而喻了;第三步就是把教师评改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这一招以学生的评改代替了教师的评改,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不再搞一言堂了。这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激励中提高作文水平。
三、升格再写,强化巩固
升格性重写力求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现的误区,使重作后的作文脱胎换骨。注意,升格性作文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讲评要点,有所进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个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最终力求完美。本人曾经让全班同学把一篇《这也是课堂》的作文同题升格重作了三次,效果不错。二是片断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针对写得不够理想的片断重写一个段落,这一方法应不厌其烦地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三是升华性重作。对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讲评后可指导他们在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层次,以达到发表的要求。
四、思维导图,系统总结
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来的,又叫心智图,它利用人们的一些思维元素,建立一种统一并且具有直观性的结构知识网。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评讲后的资料,就好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写作知识点及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和筛选分类,使其从无序到有序,从复杂到简单;又可以激发思维,使写作方法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也可推陈出新。如下图:
这是评讲作文《我的父亲》时,师生共同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记叙的顺序几个方面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来的,形象,直观,方便记忆。也可触类旁通,大部分写人的文章,用相关的方法进行构思即可,这种方法对于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性更强,可以帮他们打开思路,顺利完成任务。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有效性;作文讲评;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作文批改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评讲,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从而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但现实中作文评讲课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评讲课的实效?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及多方面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析学情,对症下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文评讲课要有效必须对学生的作文情况了如指掌,把好“脉象”,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先根据中考的评分标准用固定的表格统计每个学生的考分,得出班级的平均分,一、二、三、四类文所占的比例。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本次作文和上次作文情况比较,看作文教学的进步和问题;可以同一次作文不同班级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看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是一类文和四类文进行比较,找出优、差的原因,以促进差生的提高。分析比较后,根据作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得分来确定此次评讲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是谈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是拟题的技巧……在评讲作文《这也是课堂》前,本人对学生的得分进行了统计,发现所教的两个教学班平均分差不多,但二(4)班的三类文比二(3)班多了四个,翻看学生文章才知道,二(4)班同学在选材中基本都选取了观察蚂蚁作为写作题材,其次就是爬山,钓鱼。选材时撞车问题严重,于是确定作文评讲重点为:如何选材。事实证明,收效甚佳。
二、巧用激励,发展主体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学生在作文评讲课上收效佳,就要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他们探索写作方法,并将其转化成写作能力。老师上课时提出写作目标,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在和谐的气氛中,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不宜对学生作文过多批评、指责,让他们望而生畏。在批改时要多发展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特别生动,都要多加表扬,而且面积要广,不要只针对个别学生,这样可以培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利于主体发展。做法参考如下:
第一步:榜上有名。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榜上有名”四个字和一串本次作文优秀学生的姓名,同时大声念出这些学生的名字。邀请全班同学以掌声向这些学生的辛勤付出、用心写作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教师以精准的语言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点所在。
第二步:片断欣赏。全班一齐欣赏学生在本次写作中的“精彩片断”。这些片断,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用红笔一一勾画出来,安排十几个学生依次上台朗读自己作文的精彩片断,同时给学生提示几个注意点:有无生动的细节描写、精彩纷呈的语言等等。并适时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断的内容,接着进行归类。
第三步:出谋划策。教师用一篇打印出来的文章进行示范,从写作内容,结构思路,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优缺点,让学生出谋划策,从而总结好的写作经验。
第一步大面积表扬,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了他们兴趣,通过鼓动也激发了榜上无名的学生的竞争心理,营造活跃的气氛;第二步安排十几个学生登台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断,学生情绪高昂,热情洋溢,收获就不言而喻了;第三步就是把教师评改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这一招以学生的评改代替了教师的评改,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不再搞一言堂了。这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激励中提高作文水平。
三、升格再写,强化巩固
升格性重写力求让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现的误区,使重作后的作文脱胎换骨。注意,升格性作文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讲评要点,有所进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个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最终力求完美。本人曾经让全班同学把一篇《这也是课堂》的作文同题升格重作了三次,效果不错。二是片断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针对写得不够理想的片断重写一个段落,这一方法应不厌其烦地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三是升华性重作。对于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讲评后可指导他们在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层次,以达到发表的要求。
四、思维导图,系统总结
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来的,又叫心智图,它利用人们的一些思维元素,建立一种统一并且具有直观性的结构知识网。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评讲后的资料,就好像磨刀不误砍柴工,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将写作知识点及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和筛选分类,使其从无序到有序,从复杂到简单;又可以激发思维,使写作方法从少到多,从无到有,也可推陈出新。如下图:
这是评讲作文《我的父亲》时,师生共同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记叙的顺序几个方面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来的,形象,直观,方便记忆。也可触类旁通,大部分写人的文章,用相关的方法进行构思即可,这种方法对于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性更强,可以帮他们打开思路,顺利完成任务。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