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单亲家庭指因工作或感情等原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一类家庭。这类家庭虽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其抚育功能却与单亲家庭类似,其对子女成长的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如对单亲的过分依恋等。
这类家庭的父亲该如何做?下文能给您一些有益的启迪。
6岁桐桐的父亲是一位远洋海员,每次出海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然后回家来团聚一至两个月。对此,桐桐妈妈早已习以为常了,桐桐却压根儿习惯不了。爸爸要休假了,桐桐拽住妈妈,说:“桐桐已经是男子汉了,可以保护你,干嘛还要爸爸回来?”爸爸回到了家,桐桐非要跟妈妈睡,嘴里还飞出新名词:“你这个入侵者,入侵了我和妈妈的领地。你最好出海去。”
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长期聚少离多,处在一种类单亲气氛中,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像桐桐,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恋母倾向,他习惯于与妈妈同睡,将父亲的归来视作“入侵”。他对妈妈所说的“让我来保护你”,俨然已将自己作为父亲的某种替代。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认知将会产生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某些职业的性质,注定使其家人包括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接受离多聚少的生活。这些无奈的父亲,可能是海员、军人,驻外记者、营销人员、驻外地办事处人员、演员……他们普遍在事业上有见地有招数,但是面对家中日渐对其有排斥感和陌生感、日渐桀骜不驯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问:
该如何建立父子亲情,让孩子认同我呢?
从孩子特有的心理出发,建议你试试以下招数——
首先,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想一想,久别重逢,你打算给孩子带去什么礼物?建议最好是与你职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如果你是海员,就给孩子带珊瑚海的珊瑚、带出入港口的明信片、带奇形怪状的贝壳、带海龟蛋的标本;如果你是驻守在沙漠地带的军人,那就带一些葡萄干和沙漠动物的奇闻逸事吧;如果你是演员,买一些脸谱和面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了这些,再讲上一箩筐你在外面的“历险”故事,很快地,孩子就会成为你形影不离的小尾巴。记住:不要一进门就把自己当作说一不二的家长、威严的父亲。不如暂且先做朋友,再做父子。
其次,要做孩子货真价实的倾听者。
类单亲家庭通常是繁忙和顾此失彼的。那些独自一人带孩子的妈妈们,常常是顾得孩子的衣食冷暖,就顾不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所以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敏感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他会有很多秘密,包括谁欺负了他,哪位好友“背弃”了他,他不知道怎样扭转老师对他的印象,“尿床事件”成为他的奇耻大辱……但平时这些话只能闷在心里,一旦父亲作为一个“新鲜人”闯入,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是有意向他一吐为快的。可惜的是,不少父亲归来后忙于家中大事,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亲近欲望,人为地给本已脆弱的父子亲情雪上加霜。为什么不寻找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呢?在游泳池里、在戏沙场上、在电动索道上……有时候,这种倾诉甚至应避开家中的“女管家”,尤其是小男子汉,他非常渴望这种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这会使他感到自豪,使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原来,爸爸每次离家是为了责任,而我,在家料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排遣妈妈的烦恼,也是一种责任呀!
第三,与孩子建立热线联络。
在经历了与孩子由敌意到友善,由友善到亲密的过程后,再次离家的你应该了解到类单亲家庭中“远游”的一方与孩子建立热线联络的重要性了。书信,电话、E-mail,它们能延续相聚时的浓浓亲情,也会将彼此的倾诉和了解变成一项日常功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信。作为父亲,可以在书信中解答孩子的困惑,排遣孩子的烦恼,鼓励孩子达观地看待成败,了解孩子微妙的心理症结。作为孩子,哪怕他还不太识字,连比带画写一封“拼音图画”信也能让你欣喜若狂。记住:要给孩子单独回信,就像给他妈妈回信一样。
这类家庭的父亲该如何做?下文能给您一些有益的启迪。
6岁桐桐的父亲是一位远洋海员,每次出海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然后回家来团聚一至两个月。对此,桐桐妈妈早已习以为常了,桐桐却压根儿习惯不了。爸爸要休假了,桐桐拽住妈妈,说:“桐桐已经是男子汉了,可以保护你,干嘛还要爸爸回来?”爸爸回到了家,桐桐非要跟妈妈睡,嘴里还飞出新名词:“你这个入侵者,入侵了我和妈妈的领地。你最好出海去。”
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长期聚少离多,处在一种类单亲气氛中,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像桐桐,就已经有了强烈的恋母倾向,他习惯于与妈妈同睡,将父亲的归来视作“入侵”。他对妈妈所说的“让我来保护你”,俨然已将自己作为父亲的某种替代。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认知将会产生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某些职业的性质,注定使其家人包括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接受离多聚少的生活。这些无奈的父亲,可能是海员、军人,驻外记者、营销人员、驻外地办事处人员、演员……他们普遍在事业上有见地有招数,但是面对家中日渐对其有排斥感和陌生感、日渐桀骜不驯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问:
该如何建立父子亲情,让孩子认同我呢?
从孩子特有的心理出发,建议你试试以下招数——
首先,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想一想,久别重逢,你打算给孩子带去什么礼物?建议最好是与你职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如果你是海员,就给孩子带珊瑚海的珊瑚、带出入港口的明信片、带奇形怪状的贝壳、带海龟蛋的标本;如果你是驻守在沙漠地带的军人,那就带一些葡萄干和沙漠动物的奇闻逸事吧;如果你是演员,买一些脸谱和面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了这些,再讲上一箩筐你在外面的“历险”故事,很快地,孩子就会成为你形影不离的小尾巴。记住:不要一进门就把自己当作说一不二的家长、威严的父亲。不如暂且先做朋友,再做父子。
其次,要做孩子货真价实的倾听者。
类单亲家庭通常是繁忙和顾此失彼的。那些独自一人带孩子的妈妈们,常常是顾得孩子的衣食冷暖,就顾不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所以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敏感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他会有很多秘密,包括谁欺负了他,哪位好友“背弃”了他,他不知道怎样扭转老师对他的印象,“尿床事件”成为他的奇耻大辱……但平时这些话只能闷在心里,一旦父亲作为一个“新鲜人”闯入,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是有意向他一吐为快的。可惜的是,不少父亲归来后忙于家中大事,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亲近欲望,人为地给本已脆弱的父子亲情雪上加霜。为什么不寻找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呢?在游泳池里、在戏沙场上、在电动索道上……有时候,这种倾诉甚至应避开家中的“女管家”,尤其是小男子汉,他非常渴望这种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这会使他感到自豪,使他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责任的重大:原来,爸爸每次离家是为了责任,而我,在家料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排遣妈妈的烦恼,也是一种责任呀!
第三,与孩子建立热线联络。
在经历了与孩子由敌意到友善,由友善到亲密的过程后,再次离家的你应该了解到类单亲家庭中“远游”的一方与孩子建立热线联络的重要性了。书信,电话、E-mail,它们能延续相聚时的浓浓亲情,也会将彼此的倾诉和了解变成一项日常功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信。作为父亲,可以在书信中解答孩子的困惑,排遣孩子的烦恼,鼓励孩子达观地看待成败,了解孩子微妙的心理症结。作为孩子,哪怕他还不太识字,连比带画写一封“拼音图画”信也能让你欣喜若狂。记住:要给孩子单独回信,就像给他妈妈回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