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和探究,采用有效方法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小学思品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是小学思品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是思品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教分离,品德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学生品行等级评定方法,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定,缺乏对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考评,缺乏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考评。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导致品德课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被视为“副科”。因为品德课是“副科”,所以不少地区和学校不重视品德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致使品德课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缺乏。大多数小学品德课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主要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品德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照本宣科,品德课教学多为教师对教材的讲解
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把握不准,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品德课当成了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和拓展,教学活动变成了枯燥的耳提面命,忽略了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关系……品德课成为了空洞的政治说教。
3.形式单一
当前,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偶尔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玩游戏等教学手段,但也是针对单一的教学内容而进行教学设计,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很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缺乏与课程目标衔接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很难针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反复性实施德育。
三.小学品德课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师生良好关系
现代教育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出发,创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在此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来进行巧妙设计,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提出问题,加深了学习内容,加快了学习进程。当兴趣培养到某一程度的时候,老师可以继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学生强大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及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不仅提高学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学生喜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会让学生对老师心悦诚服,主动求知,这样有助于老师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方向。
2.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的中心观点以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如今,品德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知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注意力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4.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更侧重未來生活的描绘和渲染,或者可以说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相比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它和学生目前的生活是相脱节的,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觉思想品德课程讲解得非常好,但是在课下的生活、学习中用不上相关的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让我们的课程能够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良好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觉我们的思想品德学起来是很实用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身边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或是悲伤,或是喜悦。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思索,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提高。另外,我们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我们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是很不负责的行为。只有学校、教师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多元评价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评价不仅是激励每个学生发展的手段,更是课程的内容资源。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尊重、欣赏,在活动中善于发现,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身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整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称为完整心理的全面参与,使之既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获得精神上的体验。要特别关注儿童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获得健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评,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但也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满足争上进。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互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教互学,使评价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话过程。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说明理由。之后教师再适时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评价,使得教育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的实际,也就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
四.小结
作为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和探究,采用有效方法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小学思品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享受思想品德课程带来的正确方向,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能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香.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方法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9):62.
[2]李秀菊.小学品德课教学创新点滴[J].关爱明天,2014(10):296-297.
[3]覃俊清.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教研版),2014(17):236.
[4]黎丽.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5):173.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是小学思品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进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是思品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小学品德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教分离,品德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学生品行等级评定方法,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定,缺乏对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考评,缺乏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考评。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导致品德课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被视为“副科”。因为品德课是“副科”,所以不少地区和学校不重视品德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致使品德课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缺乏。大多数小学品德课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主要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由于品德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照本宣科,品德课教学多为教师对教材的讲解
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把握不准,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品德课当成了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和拓展,教学活动变成了枯燥的耳提面命,忽略了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关系……品德课成为了空洞的政治说教。
3.形式单一
当前,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偶尔采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玩游戏等教学手段,但也是针对单一的教学内容而进行教学设计,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很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缺乏与课程目标衔接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很难针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反复性实施德育。
三.小学品德课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师生良好关系
现代教育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更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出发,创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在此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来进行巧妙设计,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提出问题,加深了学习内容,加快了学习进程。当兴趣培养到某一程度的时候,老师可以继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学生强大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及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不仅提高学习效率,更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学生喜爱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会让学生对老师心悦诚服,主动求知,这样有助于老师更加快速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方向。
2.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教材的中心观点以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如今,品德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知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注意力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4.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更侧重未來生活的描绘和渲染,或者可以说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相比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它和学生目前的生活是相脱节的,所以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觉思想品德课程讲解得非常好,但是在课下的生活、学习中用不上相关的知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让我们的课程能够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良好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觉我们的思想品德学起来是很实用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身边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或是悲伤,或是喜悦。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思索,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提高。另外,我们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我们每个家庭中,父母都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是很不负责的行为。只有学校、教师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多元评价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评价不仅是激励每个学生发展的手段,更是课程的内容资源。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尊重、欣赏,在活动中善于发现,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身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整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称为完整心理的全面参与,使之既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又能获得精神上的体验。要特别关注儿童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获得健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评,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但也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满足争上进。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互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教互学,使评价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话过程。在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说明理由。之后教师再适时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评价,使得教育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的实际,也就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
四.小结
作为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当努力学习和探究,采用有效方法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现状,使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小学思品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享受思想品德课程带来的正确方向,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能够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香.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方法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9):62.
[2]李秀菊.小学品德课教学创新点滴[J].关爱明天,2014(10):296-297.
[3]覃俊清.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教研版),2014(17):236.
[4]黎丽.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