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课的“乱”与“理”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提高认识、先学后教、理清步骤、合理分工和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实验课 课标理念 先学后教 合作学习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实验课开课不理想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考试评价方式和学校重视程度的原因外,最普遍的原因是实验课纪律太“乱”,学生学不到东西。实验课为什么会“乱”,教师又该如何去“理”顺这些乱象呢?下面从五个方面分析“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认识“乱”局,从理“心”入手
  1.1 思想不重视,好奇心重
  实验操作考试只在中考进行,高考实验题全是笔答,做没做过实验对答题影响不大,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操作都不是很重视,多数是“讲”实验。教师对实验课的组织不重视,目标性不强,使课堂纪律比较混乱,问题预设不充分,课堂调控就很难得心应手。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学生在实验室里也表现出与平时课堂截然不同的放松状态:随意说话,乱走动,甚至出现吃口香糖、看小说等一系列现象,俨然把实验课当成了一个自由的课间活动。实验室环境的新奇、材料用具的吸引、同学的挑逗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玩心,于是他们很容易忘记了实验课的目的,把实验课堂看成游乐场所。
  1.2 研究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兴趣
  1.2.1 重温理念,提高认识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有直观的认识,生物学的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必要手段,更是形成生物学思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试想,如果学生连显微镜的操作都不会,怎么会有对微观世界的直观认识和体验?又怎么可能产生对微观世界探究奥秘的欲望?生物科学素养与研究性学习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从内心抛弃“片面应试”认识,认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用诚恳的态度和科学的魅力,引领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用研究者的心态去明确地对待实验目的、操作和结果,而不是通过玩耍的方式去经历实验过程。
  1.2.2 科学引领,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好奇心是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通过生物学史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实验课上要突出动手操作,不能使实验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教合要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实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造、替换实验材料,上好实验课,引领学生认识到实验课验证、探究生物学原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多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操作和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2 手忙脚“乱”,从理清步骤入手
  2.1 步骤不条理,疑惑点多
  由于实验课时比较少,学生对实验的一些常规操作也不是很熟悉。如果在课前没有充分的预习,实验步骤再稍微复杂,学生就会在实际操作中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因为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学生对一些仪器、用具使用和操作不熟悉,而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由于镊子、载玻片等一些用具太小,很多学生根本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轮到他们自己开始操作时,又因为不会操作,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和纠正,也表现为“乱哄哄”的一面。此外课时少也使教师对实验设计相对比较生疏,实验教学中意外的问题又层出不穷,所以实验课上常常会出现教师四处“灭火”,疲于应付的现象。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只好与同学商量,或者自己摸索着做实验,然后会遇到更多问题,最后在迷迷糊糊地忙乱中等到了下课。
  2.2 先学后教,演示引领
  2.2.1 先学后教,做好铺垫
  为了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提前做好预实验,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相应地做好培训。教师可以编制预习学案,将实验的具体步骤、原理以及一些复杂的仪器操作,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在实验前熟悉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操作。
  案例1:“探究植物细胞发生失水和吸水的条件”的探究准备(附录)。
  2.2.2 步骤流程,清晰操作
  教师将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成操作流程,使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在做演示实验时,最好能用多媒体播放,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提醒和提问,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每个步骤和操作的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心里就不“乱”了。
  案例2:“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流程(图1)。
  2.2.3 培训组长,引领合作
  教师选好小组长,并做好培训工作,让他们事先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和方法,以便小组长能起“小老师”作用。对于因为操作问题而做不出实验结果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去邻组观看结果,然后分析自己的问题。
  3 杂“乱”无章,从理顺分工入手
  3.1 分工不明确,目标性差
  由于高中学生班额大而实验器材少,实验分组往往比较大,导致实验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实际操作,而其他学生则处于“没事找事”的“乱”的状态。此外,只有分组却没有明确的分工,也会出现喜欢学习动手的学生很忙,而不积极的学生则会很闲的情况,一些不愿意的学习的学生则找到了玩耍的时机。
  3.2 科学管理,统筹安排
  教师首先充分了解各个实验的特点和实际,从而整合步骤,进行合理地分组,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有事可做,避免忙闲不一。并充分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协助教师做好管理工作。小组长全权负责本小组相关事宜,实验前负责安排好本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及轮换顺序,使每个成员都能有事可做、各司其职和分工协作。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以此强化组内成员间的自我管理,严格自律。   4 病急“乱”投医,从合作探究到有条有理
  4.1 疑问不得解,讨论无序
  实验课上的疑问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还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之类的疑问,学生实验有很多是站着完成的,举手示意教师往往来不及处理。学生的疑问不得解,病急“乱”投医,自然就互相讨论,这种讨论往往不是教师统一安排的,因此,课堂显得“乱”。这种“乱”是正常的,教师“理”好后,就能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4.2 合作探究,拓展提高
  4.2.1 合作学习,有序讨论
  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可以小组内先相互讨论解决。如果自行解决不了,可以由组长收集好,最后由教师统一解答。这时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以体现自身价值。例如在“制作真核细胞模型”这一实验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提出实验目的后,从方案的制定、原材料的准备、模型的制作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小组合作完成,由小组派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4.2.2 设计问题,拓展探究
  疑问解决了,学生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思考讨论题和操作误区警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在通过实验得出“植物细胞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水分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案例3:“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问题与误区警示(表1)。
  5 杂“乱”无章,从多元评价到顺理成章
  5.1 评价不及时,参与度小
  实验课上,教师忙于处理操作问题,疏于评价,缺少有效的课堂管理,忙得团团转,其实动手操作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其他学生没事干,没有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而是在说笑打闹,纪律有些“乱”。
  5.2 多元评价,鼓励参与
  没有评价的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低,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评价量规,从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课表现进行评价管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验课的有序教学就会顺理成章。
  案例4:“探究植物细胞发生失水和吸水的条件”评价量表(表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潘斌,刘兆书.生物实验课"乱"的原因及对策刍议.实验教学与仪器[J],2008(1):23-25.
  [3] 王永田.试论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4):35-37. 文献标识码 B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滞后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一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试着提出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创新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融合等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大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是( )  A.蔗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核糖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属于血红蛋白生理功能的是( )
洋葱属百合科葱属2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因其具有紫色的鳞茎外表皮,碧绿耐旱的叶型、喜湿发达的根系、较易磨碎的鳞片叶、耐于存放、可一物多用且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了高中生物实验材料中的骄子。    1 常规实验    高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使用洋葱作为材料的常规实验。    1.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为材料。  实验步骤:制作洋
摘 要 利用不同样方法调查遵义市新蒲湿地公园黄花蒿的种群密度。实验结果表明,五点式、对角线式、等距式、双对角线式和棋盘式五种方法调查的黄花蒿的种群密度的p值都大于0.05,表示用这五种方法测得黄花蒿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说明本次实验中的所有方法都是可行的。实验中使用5种方法对黄花蒿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增加了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种群密度 样方
摘 要 对如何选择生物学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以“外伤包扎术”为例,尝试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急救的方法,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说明,最后对开发生物学急救措施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 生物学 急救措施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突然发病或遇到突发状况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当在遭遇意外伤害时,如果人们懂得一些常规急救知识和求生方法,并预防
摘要:结合新浦区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中学生物“感悟、质疑一一探究、释疑”课堂教学模式。论述中学生物“课前3min自由发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释疑,反馈延伸”六环节教学策略。通过感悟教学内容来发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 教
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一项实践学习的创新和探索,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课程基地要彰显特色  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必须在“生物学科”的特色上下工夫。教师应该在分析生物课程基地与其他学科课程基地异同的基础上,凸显生物学科特点。当然生物课程基地仅仅凸显生物学科的特质还不够,还必须把它与本地区、本校、师资、学生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不同学校呈现出来的生物学科的特质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结合同位素标记法,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或某细胞中被标记(或未标记)的染色体比例的题目一直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染色体中DNA复制图解法”是解决这类题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2个案例来说明“染色体中DNA复制图解法”在这类题目的巧妙应用。    1 “染色体中DNA复制图解法”图例说明    1,1复制前或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  图中每个矩形框代表复制前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可见阅读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  1 有效阅读的策略  1.1 要点提
摘要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点,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将“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的核心知识串联起来,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素养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发展性和有用性,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生物学科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如